玉帝闻言,目光再次落回阶下静立等候的焦富身上,那深邃的眼眸中带着一丝明显的考较与最终定论的意味:
“焦富,水部二职,天河总督,掌天界水元根本,位高权重,需坐镇天界,维系平衡;四海巡察使,巡弋下界四大海域,监察水族,权责亦是不轻,且行动相对自由。此二职,各有侧重,汝,愿担任何职?”
玉帝此问,看似宽仁,给予选择,实则暗藏玄机,如同在平静湖面下布下了无形的丝线,稍有不慎,便可能牵动未知的波澜。这既是对焦富心性眼光的考较,亦是借此观察其志向与分寸。
焦富心念电转,刹那间便将其中利弊权衡清楚。
天河总督,位高权重,名头响亮,掌管那横贯星野、滋养天界的浩瀚天河,听起来确实是位极人臣的美差。
然而,天河乃是天界水元之命脉,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中势力盘根错节,不知有多少双眼睛盯着,有多少固有的利益格局。
自己一个初登天阙、身负“前科”、根脚为妖的新人,毫无根基可言,骤然被推上如此显赫且关键的位置,无异于被架在火上炙烤,必然成为众矢之的。
届时,不仅要面对天庭内部各方势力的明枪暗箭,还需处理无数繁琐复杂的水元调度事务,稍有不慎,便是大过。这绝非逍遥之道,反而是个束缚重重、危机四伏的牢笼。
而四海巡察使则不然。虽然名头听起来不如天河总督那般显赫,品阶亦低了一级,但其职责是巡视下界四大海域,监察龙王水族行止。这恰恰正中焦富下怀!
四海之地,他曾纵横驰骋,对其地理、势力、乃至诸多隐秘了如指掌。更重要的是,他的根基——黑水山,以及那尚在东海海眼中潜修的新生子嗣焦蟠,担任此职,他便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频繁往返于天界与下界之间,行动自由度远非困守天河可比。
这既能让他远离天庭核心权力斗争的漩涡,避免过早卷入是非,又能借此职司便利,暗中观察三界局势,完全符合他不耐琐碎庶务、骨子里渴望逍遥自在的本性。
几乎是在玉帝话音落下的瞬间,焦富心中便已有了决断。他上前一步,姿态恭敬地拱手躬身,语气沉稳而清晰,不见丝毫犹豫:
“回禀大天尊。天河总督一职,职责重大,关乎天界水元根本,维系三界稳定平衡,非德高望重、经验丰富、久历天事之仙卿不能胜任。
臣初登天阙,见识浅薄,于天庭规制、水元调度皆是一窍不通,若贸然身居此位,唯恐举措失当,贻误大事,有负圣恩眷顾,亦损天庭威严。”
他先是以极其谦逊诚恳的态度,合情合理地推拒了那天河总督的显赫之位,将姿态放得极低。
随即,他话锋顺势一转,不着痕迹地将自己的意愿引向另一方:
“至于四海巡察使一职,巡视广袤海域,监察水族众生,调解四方纷争。臣……嗯,微臣惭愧,昔日久居下界,于四海风物地貌、各方水族性情习俗,倒也略知一二。
或可借此职司之便,微尽绵薄,为天庭监察下情,安抚水域,亦能借此机会,多历世事,增广见闻,磨砺道心与处事之能。此职,于公于私,皆甚合吾意,恳请大天尊恩准。”
他这番陈词,可谓滴水不漏。既充分表现出了对新环境的敬畏与谦逊,彰显了识大体、知进退的“觉悟”,又巧妙地结合自身“优势”,将选择四海巡察使的理由阐述得合情合理,让人挑不出错处,反而觉得他务实、有自知之明。
玉帝听罢,笼罩在祥光下的面容看不出喜怒,但那双深邃如星海的眼眸中,却几不可察地闪过一丝了然与淡淡的赞许。
这焦富,竟然不是传闻中只知逞凶斗狠的莽夫,其心思之缜密,审时度势之能力,远超寻常妖类。如此选择,既避免了将他过早置于风口浪尖,引发不必要的动荡,又确实能发挥其熟悉下界的特长,可谓两全其美,正合玉帝将其纳入体系却又需加以观察掌控的深层意图。
“善。”玉帝金口一开,声震殿宇,定下了最终任命,“焦富识大体,明自身,知进退,不慕虚位,愿务实责,甚合朕心。”
他目光转向殿中侍立的仙官,朗声宣诏:
“即日起,便着焦富入水部,授‘四海巡察使’之职,享三品仙禄!赐四海巡察符箓、相应品阶仙袍、仪仗,一应待遇,皆按天规配给。望尔恪尽职守,秉公执法,巡视海域,安抚水族,调解争端,遇有大事,及时禀报。莫负朕望,亦莫负此身修为与天庭恩典!”
“臣,焦富,领旨谢恩!”焦富再次深深躬身,声音沉稳有力,“定当恪尽职守,秉公处事,竭尽所能,以报大天尊知遇之恩,绝不敢有负信任!”
至此,覆海大圣焦富,便在这灵霄宝殿之上,正式接受了天庭招安,成为了掌管四海巡察事宜的天庭神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