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光的那番话,像一颗定心丸,彻底打消了甘雨心中最后一丝「休假摸鱼」的负罪感。
她开始更加心安理得地享受在杂货铺的闲暇时光。
除了看书、试菜,她甚至还跟着珐露珊学了几招机关棋谭的入门战术,虽然刚开始被虐得很惨,但那种开动脑筋的乐趣,是处理公文时完全体会不到的。
这天,店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那是一位头发花白、皮肤黝黑的老者,穿着一身朴素的粗布衣服,背上还背着一个大大的竹筐。
他一进门,看着店里这些衣着光鲜的年轻人和各种新奇的玩意儿,显得有些局促和不安。
“请…请问,这里是三界杂货铺吗?”老人小心翼翼地问林凡。
“是这里,老人家,您有什么事吗?”林凡放下手中的账本,温和地问道。
“唉,我是从轻策庄来的。”老人叹了口气,脸上的皱纹挤成了一团,“我们庄子,地在山里,田都是些梯田,种稻子产量不高。
这几年,年轻人都往港口跑,庄子里就剩下我们这些老骨头了。
眼看着地就要荒了,我就想着,能不能来港里打听打听,有没有什么值钱的、又适合在我们那山地里种的作物,好歹给庄子找条新出路。”
他也是听村里从港口回去的年轻人说的,璃月港现在有个无所不有的神奇杂货铺,老板人脉广、见识多,说不定能有什么好法子。
林凡听了,心里也开始盘算起来。
系统仓库里倒是有不少异世界的作物种子,但能不能适应提瓦特的水土,还是个未知数。
而且,这涉及到整个村庄的生计,可不能随便推荐。
就在他思索的时候,一个温和的声音从旁边传来。
“老人家,您能跟我具体说说,你们庄子里的土壤、光照和水源情况吗?”
林凡回头一看,只见甘雨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从她的“专属座位”上站了起来,走到了老人面前。
她脸上带着关切的神情,语气轻柔,丝毫没有月海亭秘书的架子,倒像个邻家的晚辈,在关心长辈的农事。
老人被她这副模样弄得愣了一下,但还是老老实实地回答道:“我们那儿,土是沙土,存不住水。日头倒是足,就是山里雾气大,早上总要等很久才能散。水嘛,都是从山上引下来的溪水,清是清,就是有点凉。”
甘雨听得极为认真,一边听,一边微微点头,脑子里已经开始飞速运转。
沙土,日照足,雾气大,水源清冽…这些条件,在她那庞大的植物知识库里,迅速匹配出了几种最合适的选项。
“老人家,我倒是有几个不成熟的建议。”甘雨沉吟片刻,开口说道,“你们那里的条件,其实不太适合种普通的粮食作物。但是,非常适合种植一些对生长环境有特殊要求的山珍和药草。”
“山珍?药草?”老人有些疑惑。
“是的。”甘雨耐心地解释起来,“比如,松茸。它就喜欢沙质土壤和大的昼夜温差,你们那里山雾大,正好能保持它生长需要的湿度。而且松茸价格昂贵,一旦种成,收益远比种水稻要高。”
“还有清心,它喜好高处的清冷空气,你们的山顶平台,就很适合。另外,琉璃袋也可以尝试,它对土壤要求不高,只要有可以攀附的岩壁就行。”
甘雨说得条理清晰,深入浅出。
她没有用任何生僻的词汇,只是用最朴实的语言,分析着每种作物的优劣和种植要点。
老人听得眼睛越来越亮,脸上的愁容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惊喜和希望。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只是来碰碰运气,竟然能遇到这么一位博学的“高人”。
“姑娘…你…你说的这些,太有用了!太有用了啊!”老人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
“不过,这些都只是我根据您的描述,做出的初步判断。”甘雨想了想,又补充道,“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能亲自去一趟轻策庄,看看实地的土质和环境,这样才能给出更准确的方案。”
她竟然主动提出要去实地考察!
林凡在一旁听着,心里对甘雨的敬佩又多了几分。
她这已经完全超出了“提建议”的范畴,而是真正地把村民的困难,当成了自己的事情。
“那…那可太好了!姑娘你要是愿意来,我们全村都欢迎你!”老人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正好我这几天也没什么事,不如我陪你一起去吧。”林凡笑着开口道,“就当是去郊游了。”
他看得出来,甘雨很想去,但可能又有点不好意思麻烦别人。
他这个店长,自然要主动提供“陪同服务”。
甘雨闻言,看了他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暖意,轻轻地点了点头。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第二天一早,林凡便关了店门,挂上了「店主外出,三日后归」的牌子,和甘雨一起,跟着那位老人,踏上了前往轻策庄的路。
一路上,甘雨就像换了个人。
她脱下了那身在璃月港常穿的连衣裙,换上了一套方便行动的劲装。
走在田埂小路上,她完全没有半点不适,反而显得兴致勃勃。
她会指着路边一丛不起眼的野草,告诉林凡,那是「马尾」,可以入药,也可以编成结实的绳子。
她会从岩壁上摘下一朵小小的蓝色花朵,告诉林凡,那是「琉璃袋」,不仅好看,还是做「翡玉什锦袋」的必备食材。
她的声音里,带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到了轻策庄,村民们听说璃月港来了「专家」指导他们种地,都好奇地围了过来。
当他们看到甘雨这个看起来娇滴滴的蓝发姑娘时,眼神里都有些怀疑。
但甘雨只是微笑着,从老人的竹筐里,抓起一把泥土,放在鼻子下闻了闻,又用手指捻了捻。
“土质偏酸,沙粒含量高,保水性的确不好。”她得出了和昨天一样的结论,但这次,语气更加笃定,“不过,土里腐殖质的含量不错,说明地力还是有的。”
她这一手专业的动作,瞬间就镇住了那些老农。
接下来,甘雨便在田野间,开始了她的「现场教学」。
她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七星秘书,而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农技员。
她耐心地教村民们如何分辨不同松茸菌种的孢子,如何搭建适合琉璃袋攀爬的藤架,如何控制清心生长地的光照和湿度。
她的讲解,细致到了每一处细节。
比如,她说:“给清心浇水,不能用山下的河水,一定要用山顶的溪水,因为清心喜欢‘喝’带着岩石矿物质的‘硬水’。”
她还亲自示范,如何用草木灰和落叶,制作天然的肥料,来改善土壤的酸碱度。
村民们从最初的怀疑,到后来的惊讶,再到最后的由衷钦佩。
他们围在甘雨身边,听得聚精会神,时不时还提出几个问题,甘雨都一一耐心解答。
林凡就站在不远处,看着被一群老农围在中间,侃侃而谈的甘雨。
阳光下,她的侧脸专注而柔和,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但她的眼睛,却亮得惊人。
这一刻,村民们眼中看到的,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大人」,而是一位真心实意帮助他们的、博学又亲切的「蓝发姑娘」。
这份来自土地、来自最淳朴的庄稼人的认可和感激,像一股温暖的溪流,缓缓注入了甘雨的心田。
她忽然觉得,比起在月海亭的文书上,签下一个能影响千万人生活的名字,还是像现在这样,用自己的双手和知识,实实在在地帮助到一个村庄,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更能让她感到一种脚踏实地的、厚重的价值感。
这种感觉,让她觉得无比的充实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