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院里的人把白面都分配均匀了,有些人也端着盆都散了,而更多的人则是端着盆把大队部围了起来,七嘴八舌的询问着招工的情况。
而大队长和许志胜则纷纷出面解答起来,李夏则和保卫科苏科长坐在屋里喝着茶水。
时间不长,一大批小伙子就把面盆送回了家里,纷纷赶过来报名了。
这次招工的年龄段是,18周岁以上30周岁以下的男性,至于身强体壮这一点基本不用考虑,因为干农活的身体素质都差不了。
首先是,许志胜负责的登记事项,家庭住址、年龄、家里人员构成,以及最重要工资待遇等等。
接下来就是,李夏负责的文化水平测试,基本会写名字、会勾股定理就算过关,生产零部件用不了太多学问。
最后一道就是,保卫科苏科长负责的身体检查和发报到证了,只要不是骨瘦如柴、缺胳膊少腿的,基本都能过关。
因为此时并不是大规模招工的时候,村里的适龄青年很多,时间还不到中午,就招到了七八十人。
“李厂长,眼看到午饭时间了,还是吃了饭,下午再招吧!”
大队长说着,就把后面排队的人都打发走了,随后就领着三人赶往了附近早就安排好的村民家。
此处村民家距离大队部大约四五十米远,门口是几棵碗口粗的杨树,院门是用手臂粗的木杆捆绑而成的,一人高的院墙是碎石和黄土砌筑而成。
进了院子,前面是一大片绿油油的地瓜藤蔓,其间还夹杂着几垄萝卜和白菜。
房子的地基和院墙一样都是碎石,地基之上就是芦苇草拌着黄泥砌筑的围墙,星星点点的白色芦苇在黄土墙里探出一截小头,显得很有粗糙的颗粒感。
窗户是使用实木打造的,没有玻璃,用了发黄的牛皮纸糊住了窗格。
房檐是手指粗的高粱秸秆堆积而成,厚度大约有20公分左右,手臂粗的支撑杆插进墙里,支撑着探出来的房檐。
推开中间黝黑、两边发白的实木板门,室内显得格外阴暗,东屋门口有一口半人高一搂粗的大水缸,里面飘荡着白里透黄的水瓢。
东屋门口挂着红色绣花的门帘,已经红的发黑,上面依稀能看出来绣的鸳鸯戏水。
进了屋,满墙的灰色报纸,炕上还是纵横交错条理分明的秸秆皮编制的炕席,炕席上摆着一张破旧的实木方桌。
桌子上是七八个黄色的窝头,一盘清炒白菜片,一盘炒鸡蛋,一小碗咸菜条。
桌子下,还有一小盆黄稠的苞米面粥。
这,就是李夏他们三个的午饭。
在来的路上,李夏发现村里的很多人家房子,都已经用上了红砖,相比于这家居住环境应该好得多。
因为那时候村里统一实行派饭制,村里人轮流招待来此公干的人。
这次正好赶上了这家,李夏他们倒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反正都是给粮票和钱,给谁都一样。
许志胜和保卫科苏科长倒没有什么表情,上炕就开吃了。
李夏则是环顾一圈,没发现村民在家,不由得看向了大队长。
“哦!她家是一个寡妇带着两个姑娘,可能怕生人,做完饭就躲出去了!”
大队长看出了李夏的意思,抢先回答了他的问题。
“我看她家的生活应该不宽裕,不知道她们有没有进厂的打算?”
李夏一边上炕坐下吃饭,一边拿了一个窝头递给大队长。
“不用不用!这是你们的派饭!一会我回家吃,回家吃!”
“要说起来,张寡妇她们家确实是我们村里现在最困难的了!”
“她男人死的早,大女儿招娣已经22了,为了照顾家里始终没出嫁。”
“小女儿丫蛋今年也19了,夏天刚刚高中毕业,现在正在找工作!”
“要说起来,不是为了供丫蛋念书,她们家不至于现在这样。”
“村里本来女人的工分就低,她妈和她大姐才顶一个半老爷们,口粮本来就少,她一个上学的口粮就更少了,三个人吃两个人的口粮,能吃个半饱就不错了!”
“要是你们厂子能把丫蛋招去,那真是为她们家解决了大问题!”
“你们先吃着,我出去找找她去,顺便问问丫蛋的意思!”
大队长叭叭叭叭说了一大通,简单介绍完这家的情况,就慌忙跑了出去,应该是去找张寡妇商量去了。
因为窝头和苞米面粥都是粗颗粒的,吃着划嗓子,李夏只吃了半个窝头就放下了碗筷。
等许志胜和保卫科苏科长吃完的时候,大队长领着三名女子也进了屋。
“这三位同志是咱们市里红星轧钢厂的,这是轧钢厂的李厂长!”
大队长一进屋,就把李夏三人介绍给了带头的一名中年妇女。
“您好李厂长!我叫张桂兰,这是我大女儿孙招娣,这是我二女儿孙来娣,小名丫蛋!”
张桂兰系着黄色围巾十分健谈,说话时,布满细密皱纹的脸上还有两个酒窝。
“妈!谁让你说小名来着……”孙来娣显然不希望她妈多说话,低头说话时,白皙的脸上微微泛起了红晕,两条粗黑的大辫子搭在肩上。
让李夏看到她的第一眼,就想起了《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里的‘小芳’。
“李厂长,你们厂里招临时工吗?”孙招娣等她妈说完,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句,显然她对于有高中学历的妹妹并不担心,她只想当个临时工也好。
“你读了几年书?”李夏没回答孙招娣的话,而是反问了一句。
“我……四年级……”孙招娣说着,头就深深的低了下去,眼角眉梢还带着一点不自然。
“四年级可以了!我才念了三年!”
大队长从一旁打趣道,本意是怕李夏嫌孙招娣学历低不要她。
“孙招娣,孙来娣,你们姐妹俩都可以来我们轧钢厂!”
“妹妹学历高,可以去厂办文职部门,姐姐虽然学历不高,最起码的文字也应该认识,去精细车间应该也不成问题,你说呐?”
李夏看着保卫科苏科长问道,其实就是告诉他一声,这两个人我招了,你给个面子点个头就行。
“对对对!还是李厂长心细,咱们厂宣传科和十四车间正好缺人手!”
保卫科苏科长连忙点头,一脸的赔笑,他可知道眼前这位副厂长的背景,动不动就让人端着枪巡视,哪个敢不同意!
“行!既然苏科长同意了,那你们过了节就去我们厂上班吧,记得下午去大队部把资料填一下,顺便领下报到证。”
李夏说完,就从兜里拿出了几张全国粮票,还有一张大黑十:“这是粮票和饭钱!”
“可使不得呀李厂长!你能把我们家俩孩子都带进城里去,我家就算烧了高香了,怎么还能要你的钱呐?你赶紧拿回去!拿回去……”
张桂兰一见李夏把粮票和钱放到了桌子上,连忙上前抢过来就往李夏兜里塞。
“不行嫂子!这是我们的规矩,哪有派饭不给钱的……”李夏又把钱从兜里拿出来。
就这样,李夏拿出来,张桂兰塞回去,双方你来我往的撕扯起来。
“是呀李厂长!我们不能要您的钱!”孙招娣和孙来娣也异口同声的说着,因为她俩都是未出嫁的大姑娘,不太好意思像她妈一样和李夏撕扯。
“李厂长!既然张弟妹不要,你就揣着吧,否则她们娘仨睡不安稳!呵呵,是不是,弟妹?”
精于人情世故的大队长出面打起了圆场。
“那好吧!就算我们三个白吃了!”李夏笑了笑,这次没把钱掏出来。
“白吃不好听!算是嫂子请你们的,粗茶淡饭的不成敬意!”张桂兰倒是很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