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门打开,一阵悠扬的古典乐和夹杂着各种口音的交谈声扑面而来。
所谓的空中花园,更像是一个半露天的宴会厅。
衣着光鲜的男男女女端着酒杯,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低声交谈。
周远扫视一圈,头皮有点发麻。
【姓名:李建】
【领域:解析数论、代数数论】
【成就:沃尔夫数学奖得主、龙国科学院院士】
……
【姓名:吴振邦】
【单位:浙大数学科学学院】
【成就:陈省身数学奖得主】
……
好家伙!
周远眼前的景象,简直就是龙国数学界的人物图谱!
随便一个拎出来,都是教科书上的人物,是各大高校数学系的镇系之宝。
他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站在这里,显得格格不入。
根本没人认识他,他也不认识几个人。
这种感觉,就像是误入神仙打架现场的凡人。
周远摸了摸鼻子,决定贯彻王教授“随便转转”的指示。
他很光棍地无视了那些学术大佬们不经意间投来的审视目光,径直走向了自助餐台。
不认识人没关系,先填饱肚子再说。
不得不说,五星级酒店的自助餐就是不一样。
波士顿龙虾,澳洲和牛,法式焗蜗牛……应有尽有。
周远拿了个盘子,毫不客气地堆得满满当当,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埋头苦干起来。
就在他专心致志地对付一只龙虾腿时,一个身影吸引了他的注意。
在宴会厅最不起眼的角落里,一个穿着朴素的青年正捧着一个笔记本,拿着一支笔,旁若无人地写写画画。
他面前的桌子上,只放着一杯清水和两个馒头。
那个人,周远认识。
或者说,在龙国,只要你上网,就很难不认识他。
【姓名:韦冬亦】
【单位:北清大学】
【成就:……(此处省略一万字)】
在龙国数学界,乃至世界数学界,这都是一个传奇般的名字。
韦神!
周远的心脏猛地一跳。
他没想到会在这里,以这种方式,见到这位传说中的人物。
网上关于韦神的段子数不胜数,说他不善言辞,社交能力为零,永远沉浸在自己的数学世界里。
看着眼前的情景,传言不虚。
周远犹豫了一下。
他看了一眼盘子里剩下的半块牛排,又看了看角落里那个孤独的身影。
最终,他端起盘子,深吸一口气,走了过去。
“韦教授,您好。”
周远的声音不大,但足够清晰。
正在奋笔疾书的韦冬亦抬起头,镜片下的眼睛里带着一丝疑惑,似乎在奇怪为什么会有人来打扰他。
周-远尽量让自己的笑容看起来真诚自然。
“久仰大名。我是百川大学的周远。”
他主动伸出了手。
韦冬亦愣了一下,并没有握手,只是捏了捏笔,目光落在了周远身上。
“周远?”
他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眼神中的疑惑慢慢变成了然。
“证明了周氏猜想的那个周远?”
周远心里咯噔一下。
他知道?
他居然知道我?
“是的。”周远压抑住内心的激动,点了点头。
韦冬亦的脸上露出了一点罕见的表情,有点像是好奇。
“你的论文我看了,很精彩。尤其是关于素数分布的那个引理,构思非常巧妙。”
他说话的语速不快,但吐字清晰,逻辑分明,完全不像网络上传言的那样有语言障碍。
周远受宠若惊:“您过奖了,我那就是一点运气。”
“数学没有运气。”韦冬亦摇了摇头,很认真地说道,“我这几天也想过你的证明过程,有些地方,我还有些疑问,想和你探讨一下。”
周远的大脑瞬间高速运转起来。
和韦神探讨数学?
这待遇,说出去谁信啊!
“当然可以!这是我的荣幸!”
韦冬亦似乎对社交辞令完全不感冒,他直接指了指自己笔记本上的一行公式。
“我在研究NS方程,但是卡在这里了。”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
周远瞳孔微微一缩。
这可是千禧年七大数学难题之一,无数顶尖数学家为之折腰的超级难题。
他凑过去看了一眼。
笔记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推演过程,每一个符号都充满了数学的美感。
但周远只看了一眼,就指出了其中的一个方向。
“韦教授,您这个思路……从纯数学的角度,可能走不通。”
这话一出口,周远就感觉周围的空气都凝固了。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讲师,居然当面说数学大神韦冬亦的思路走不通?
这要是被旁边的人听见,怕不是要当场笑掉大牙。
但韦冬亦并没有生气,他只是平静地看着周远:“为什么?”
“因为NS方程的根源,在物理。”
周远沉声说道。
“它描述的是流体的运动。我们如果完全抛开物理背景,只用纯粹的数学工具去解构它,很容易陷入逻辑的死胡同。就像是用一把精美的钥匙,去开一把错误的锁。”
韦冬亦陷入了沉思。
他眉头微皱,似乎在消化周远的话。
过了好几秒,他才缓缓开口:“物理……不是我擅长的领域。”
周远笑了。
“正好,我略懂一点。”
他看着韦冬亦,语气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
“能把您的笔和本子借我用一下吗?”
韦冬亦毫不犹豫地将笔和笔记本推了过去。
周远接过笔记本,翻到新的一页。
他没有丝毫犹豫,手中的笔尖在纸上飞速划过,一行行带着物理学韵味的数学公式,从他的笔下流淌出来。
“我们可以把流体看作无数个微小的、遵循牛顿力学的粒子集合……”
“从拉格朗日视角切换到欧拉视角,引入物质导数……”
“再考虑到粘性力,把它表示为应力张量的散度……”
周远的声音很轻,但每一个字,都带着一股奇特的魔力。
他没有去写那些繁复的推导,只是写下了几个核心的框架方程,将自己从物理角度理解NS方程的思路,清晰地展现在了韦冬亦面前。
整个宴会厅的喧嚣,在这一刻都与他们无关。
韦冬亦的目光,死死地钉在那个笔记本上,眼神越来越亮。
当他看到周远在方程组里加入了一个描述边界层扰动的附加项,并且用一个极其巧妙的函数进行了平滑处理时,他的瞳孔骤然一缩。
震惊。
无法掩饰的震惊。
他抬起头,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地审视周远。
这个年轻人,他听说过。
“周氏猜想”的提出者和证明者,在素数领域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可现在,他笔下的这些东西,完全是另一个领域!
而且是物理和偏微分方程交叉的最前沿,最硬核的领域!
这不是简单的“了解”,而是“精通”!
甚至……其中的某些想法,连他都感到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