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的灯光渐暗,参会人员陆续离席。南嘉快步穿过人群,在走廊拐角处拦住了正要离开的军区总医院心理科主任徐明远。
徐医生,请留步。她声音不高,却足够清晰,从文件袋里抽出一份手写方案,纸张边缘微微卷曲,显然被翻阅过无数次。
徐明远停下脚步,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目光落在南嘉递来的文件上。那是一份详尽的儿童心理干预方案,标题用钢笔工整地写着《护苗小队创伤后心理重建计划》,下方还有一行小字:参考国外重大故后儿童心理干预案例。
我查了很多资料,南嘉的指尖点在荧光笔标亮的一段俄文翻译上,*****的孩子,哪怕身体没受伤,心理阴影也会伴随几十年。她的指甲修剪得干净整齐,却在不经意间掐进了纸面,我们的孩子……不能这样。
徐明远接过文件,镜片后的眼睛微微睁大。方案里详细规划了三级干预体系:
1.初期应急干预(创伤后72小时黄金期)
2.中期陪伴计划(6个月定期随访)
3.长期成长追踪(持续至18岁成年)
每一条细则旁都标注着可执行的部门对接人,从军区政治部到地方妇联,甚至细到每个街道办事处的联系电话。
护苗小队的配置很特别。徐明远翻到人员编制页,眉头微挑。
三人一犬。南嘉解释道,声音渐渐有了温度,一名心理医生负责专业评估,一位退伍女兵担任生活辅导员——最好是做过母亲的。她顿了顿,还有一只受过训练的军犬幼崽。
徐明远正要提问,突然注意到方案最后一页的涂鸦:一只歪歪扭扭的土狗,耳朵画得特别大,脖子上系着条红领巾。狗尾巴翘得老高,旁边用铅笔写着大黄会保护小朋友!,字迹稚嫩得像是刚学会写字的孩子。
这是……
我儿子小虎画的。南嘉的指尖轻轻抚过那个滑稽的狗头,冷硬的声线突然软了下来,他说……她的喉头动了动,狗狗不会嫌弃做噩梦的孩子尿床。
走廊陷入短暂的沉默。徐明远想起查房时见过的那些孩子——有的半夜惊醒后瑟瑟发抖,有的看到白大褂就尖叫,还有的像小兽般咬伤试图靠近的人。
军犬基地那边?
谢琦去协调了。南嘉收起瞬间的脆弱,又恢复干练模样,第一批选中华田园犬,温顺亲人。她从包里掏出个透明袋,里面装着几根棕黄色毛发,这是试训犬的毛发样本,过敏测试用。
徐明远突然笑了,他郑重地合上文件:宋同志,明天上午九点,带这份方案去医务处开会。他顿了顿,对了,告诉你儿子——老医生指了指那幅涂鸦,这条狗,应该画个军帽。
阳光透过走廊尽头的窗户照进来,把那幅稚嫩的涂鸦镀上一层金边。南嘉望着徐明远远去的背影,恍惚看见无数个牵着狗的孩子,正从纸上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