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的青州,黄巾余党与各路山匪如同蝗虫般肆虐乡野,他们攻破县城,焚烧村落,将能抢的东西抢光,能杀的人杀尽。
官道两旁,随处可见被剥光的尸体,乌鸦盘旋其上,发出刺耳的鸣叫。田野间本该金黄的麦穗,如今只剩下焦黑的秸秆。
可自从田丰担任青州刺史以来,以雷霆手段,横扫这些黄巾余党和匪患,让原本在青州拥有三十余万的匪患直接被剿灭到只剩十余万人。
当然这其中离不开张羽的兵马支持,田丰赴任前就跟张羽说:青州匪患横行,民不聊生,官不作为,需要用强有力的手段。
张羽毫不犹豫地就将青龙营、玄武营、麒麟营、同时太行山又抽调一万五千战兵,一起调配给田丰使用,加上黄忠所带的兵马,总计三万余人,虽然只有匪患的十分之一,但都是精锐。
撤!往兖州撤!黄巾首领管亥挥舞着九环大刀,声嘶力竭地吼道。他脸上那道从额角延伸到下巴的刀疤因激动而泛红,显得格外狰狞。
十余万乱军携家带口,如同潮水般向西南方向溃逃。他们中有真正的黄巾余党,有被逼上梁山的农民,也有趁火打劫的土匪强盗。
老人拄着木棍踉跄前行,妇女背着哭闹的孩童,青壮男子则手持各式简陋武器——锄头、柴刀、甚至是削尖的木棍。
兖州富庶,到了那里就有活路了!人群中有人喊道。
乱军过后,只留下满目疮痍。村庄被焚毁,水井被填埋,连树皮都被剥下来充饥。这支混杂着绝望与暴戾的大军,正向着兖州滚滚而去。
兖州,昌邑城,州府内,济北相鲍信、陈留太守张邈、泰山太守应邵、东平相李瓒、骁骑校尉曹操等一众官员齐聚一起,正在商讨着如何应对青州匪患来袭。
(兖州刺史刘岱自从上次被青龙营士兵王双刺于马下,至今兖州都是群雄乱象,毫无领头之人)
报——!青州乱军已过边境,人数不下十余万!
治中从事王彧说:乱军中多为黄巾余党及流民,但也不乏悍匪。他们一路烧杀抢掠,已成气候。若不早做决断,兖州危矣。
陈宫环视众人,沉声道:当务之急是推举新主,统领兖州。
王彧说我已上奏朝廷多时,但至今朝廷都未派新任刺史!
陈宫说“何不在我们这里选出一人,带领大家!”
王彧看了一眼陈宫没说话,陈留太守张邈开口说“我推荐孟德为兖州刺史!”
泰山太守应邵和东平相李瓒相视一眼并未说话。
济北相鲍信表示“我赞同!”
王彧露出一脸狐疑之色,心想怎么没人举荐我或者有其他人来竞争一下。
曹操站起身说“感谢各位兄台抬爱,我愧不敢当!”
此时泰山太守应邵说“孟德当之、当之!”
东平相李瓒也是附和道“如此甚好…甚好!”
其他人员则是面面相觑,就在这时张邈继续说道“既然大家都如此说了,那就这么定了!”
这时其他官员如果还不领会其意,那就是官白当了,于是一众官员纷纷表态支持。
曹操心中暗喜,表面却仍凝重:既如此,操当竭尽全力。但需诸公一事相托。
使君请讲。
若操能退敌,需统一指挥兖州军政,以便应对日后变局。(可见其野心,刺史不够,需要州牧)
众人明白,这是要兖州牧之位。但值此生死存亡之际,无人敢有异议。(刺史和州牧最大区别就是军政合一的区别,州牧拥有军政合一的高度自治)
全凭使君做主!
三日后,寿张城外,曹操亲率八千精锐在此设伏。他采纳谋士戏志才之策,放弃守城,主动出击。
报——!乱军前锋已过汶水,距此不足十里!
曹操登上高处眺望。只见远处尘土飞扬,黑压压的人群如蚂蚁般蠕动而来。他转身对众将道:敌军虽众,但乌合之众。我军虽寡,却训练有素。此战关键在于挫其锐气。
他指向一处山谷:子孝率两千骑兵埋伏于此,待敌军过半,从侧翼突击。
曹仁抱拳:
元让领三千步卒正面迎敌,许败不许胜,诱敌深入。
夏侯惇眼睛闪烁:末将明白!
其余人马随我埋伏于后,待敌军阵乱,一举击溃!
众将领命而去。曹操凝视远方,轻声自语:乱世出英雄,今日便是曹操扬名之时。
正午时分,乱军前锋果然进入伏击圈。他们衣衫褴褛,武器杂乱,但人数确实惊人,一眼望不到头。
夏侯惇按计划率军出击,稍作接触便佯装败退。乱军见状大喜,纷纷叫嚷着追击。
官军败了!杀啊!
兖州的粮食和女人都是我们的了!
就在乱军阵型拉长之际,忽然号角齐鸣。曹仁率领骑兵从侧翼杀出,铁骑如洪流般冲入敌阵,所过之处血肉横飞。
有埋伏!
乱军顿时大乱。就在这时,曹操亲率主力从后方杀到。他身先士卒,倚天剑所向披靡。
投降不杀!曹操高喊。
投降不杀!曹军齐声呼应,声震四野。
乱军本无斗志,见势不妙,纷纷跪地求饶。后军见状,不战自溃。
夕阳西下时,战斗结束。战场上尸横遍野,但更多的是跪地投降的乱军。曹操命人清点,降卒竟有十余万之众。
当晚,中军大帐内,众将齐聚。
夏侯惇兴奋道:主公,此战大捷,足以威震兖州!
曹操却眉头紧锁:胜是胜了,但这十余万降卒如何处置?
曹仁提议:不如挑选精壮充军,其余...尽坑之。
帐内一片寂静。坑杀降卒虽残忍,但在当时并非没有先例。
曹操沉思良久,摇头道:不可。天下纷乱,民不聊生。这些人大都是被逼上梁山的贫苦百姓,杀之不仁。
戏志才赞同道:主公英明。不如挑选精锐编入我军,余者发放农具,令其屯田。如此既增兵力,又安民生。
曹操拍案:善!就依你之言。
他走出大帐,望着星空,喃喃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十余万人,便是曹操争霸的根基。
几日后,降卒营地。
曹操身着便服,仅带数名亲卫巡视。降卒们惶恐不安地跪在地上,不敢抬头。
都起来吧。曹操温和地说,我知道你们中有黄巾旧部,有被裹挟的良民,也有走投无路的壮丁。今日我曹操在此承诺,既往不咎!
人群一阵骚动。
愿从军者,可入我麾下,按月领饷。愿务农者,可分得田地,安居乐业。
一个满脸风霜的老汉颤声问:大人此言当真?
曹操上前扶起老汉:老丈放心,曹操一言九鼎。
人群中渐渐有了生气。许多青壮年纷纷表示愿意从军。
曹操对身旁的于禁道:文则,由你负责挑选精壮,组建新军。
乐进问道:主公,新军当以何名之?
曹操略一思索:他们多来自青州,就叫青州兵
自此,曹操麾下多了一支悍不畏死的精锐——青州兵。这支由亡命之徒整编而来的部队,将成为他日后征战四方的主力。
一个月后,昌邑城。
兖州百官齐聚州府,正式推举曹操为兖州牧。王彧手捧印绶,恭敬地呈给曹操。
使君仁德英武,解兖州之危,安黎民之心。我等共推使君为兖州牧,望使君勿辞。
曹操郑重接过印绶:操本庸才,蒙诸公厚爱,敢不尽心竭力,保境安民?
仪式结束后,曹操独自登上城楼。望着广袤的兖州大地,他心潮澎湃。
昔日洛阳城中一小吏,今日竟为一州之牧。他握紧拳头,但这只是开始。天下大乱,英雄辈出,我曹操岂甘人后?
身后传来脚步声,是戏志才。
你看这大好河山。曹操没有回头,终有一日,我要还天下一个太平。
戏志才微笑:主公胸怀天下,必成大业。
曹操转身,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传令下去,整军经武,广纳贤才。乱世之中,唯兵强马壮者得天下!
夕阳西下,将曹操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兖州,将成为他争霸天下的起点。而那支新组建的青州兵,将在不久的将来,随他南征北战,书写一段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