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崔烈将崔钧、崔娜、崔莎以及崔娜的母亲一同召集到张羽特意安排的住处。这所谓的住处,实际上不过是侯府内临时搭建的帐篷而已。
众人围坐在一起,气氛有些凝重。崔烈环视一圈,然后缓缓开口说道:“你们都看到了吧,我想你们应该能理解和明白。”
崔娜的眼眶红红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哽咽着说道:“爷爷,我不明白,也不理解,为什么啊?父亲说我和姑姑要留在这里。”
崔烈看着孙女,心中一阵无奈,他叹了口气,解释道:“这一切都是为了整个博陵崔氏啊,孩子。如果你们不留在这里,那么我们几个就都得留在这里了,包括那些在军营里被羁押的崔氏族人。而且,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当时我们要是不答应,恐怕就不是留在这里这么简单了,说不定直接就会被杀掉。到时候,博陵崔氏里,张羽他肯定会扶持自己的人上位,毕竟崔氏里面已经有人投靠他了。”
崔莎在一旁听着,她的脸色也有些苍白,但还是强作镇定地说:“父亲,我明白,我理解您的决定。我会听从您的话,好好地留在这里的。”崔烈说“你不要想着给你夫君报仇,巨鹿侯可不是吃素的,到时候不要偷鸡不成蚀把米”。
崔莎回“不会的,他对我也就一般,我对他的感情也一般,不然也不会至今没有小孩,父亲放心吧”。
崔烈点点头说“那就好”,然后又转头对着哭红眼睛的小孙女说“爷爷把你留在这里,千万不要怪爷爷和爸爸,我们实属无奈,你现在还小,还不理解,等你长大了就懂了,还好你姑姑也留在这里,起码对你有一个照顾”。
崔娜的母亲突然说“家主、夫君我想留下来陪娜儿一段时间,可否?”
崔烈没回答而是看向崔钧,崔钧点点头说“自己注意安全,想回来了,说一声我们这边派人来接”。
崔娜听着母亲能留下来陪她,心里顿时安慰不少。
次日张羽便让崔烈和崔钧带着除崔莎、崔娜、崔钧夫人以外的女眷回博陵,还是有来的那六百骑兵护送,全部都是骑马和马车,没有步行的。
留下来的崔莎、崔娜、崔娜母亲,张羽给她们安排了房间,崔莎一人一间,崔娜和崔娜母亲一间,待遇和其他夫人一样,唯一的区别在于崔莎到哪都有亲卫跟着。
另一边博陵县各豪强和家族收到庞德的信件后,反应不一,有的主动驱赶自己坞堡内的黄巾,有的则是暗自联络庞德,帮其清除黄巾,但还是有一些冥顽不灵地不愿意配合,针对这些豪强,庞德采取地措施是先清除其余黄巾,等最后再来清除这些不配合的。
十日后崔烈和崔钧带着大批女眷终于回到了博陵县,崔烈和崔钧望着自己这县城,再回想起元氏县城,心中是五味杂陈,他们穿过城门后往自家坞堡而去。
在他们还在路途中时,庞德就收到了信件,及时地放了崔氏族人和家奴,然后对外释放的信号就是:崔烈被家奴蒙蔽才收留了黄巾,多谢巨鹿侯帮其清除,崔氏为了感谢巨鹿侯,特意将崔氏女子嫁于巨鹿侯。
此信号在博陵郡乃至整个冀州和周边几个州的反应都是很强烈的,毕竟这是博陵崔氏啊,世家大族。
时任济南相的曹操听闻后感慨:巨鹿侯真乃吾辈楷模也,做了很多人都不敢做的事情。
张让听到消息后跟几个常侍笑道“我的这把刀是越来越有能耐了”,心中甚是满意。
清河崔氏听到后族里反应不一,大部分认为博陵崔氏丢尽了脸面,但也有不同看法的,比如崔琰,他觉得崔烈的做法实属无奈之举,这巨鹿侯完全是无章法地乱打,真的跟他死拼,最后还真的会被灭族。
崔琰本来想启程去劝说巨鹿侯的,谁知道事情如此之快的出现了转机,他也就没出发,其实张羽之前几次征辟崔琰,但崔琰都是婉拒,因崔琰实在看不上张羽这个从买官起步的人,还有他的行事作风。
袁绍得知这个消息后,心情异常沉重。他深知张羽的能力和影响力,如果不能将其拉拢到自己的阵营,后果恐怕不堪设想。于是,他立刻与袁槐进行了长时间的密谈。
在这场漫长的对话中,袁绍和袁槐详细分析了张羽的背景、性格以及他可能采取的行动。经过深思熟虑,他们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如果能够成功拉拢张羽,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但若是拉拢无望,就必须趁早将其铲除,以免后患无穷。
与此同时,其他世家对于这个消息的反应各不相同。其中,陇西李氏的态度显得颇为冷淡,他们似乎对张羽的崛起并没有太多的关注。这是因为在东汉末年,陇西李氏主要以地方豪强的身份活跃于陇西地区(今甘肃一带),其势力范围相对较小,影响力也有限。
与其他世家相比,陇西李氏在当时还只是一个地方上的豪强,远未达到顶级门阀的地位。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陇西李氏才逐渐崛起,成为北方的顶级门阀之一。而在这个时候,陇西李氏与赵郡李氏相比,无论是在家族实力还是社会地位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范阳卢氏的卢植,对于张羽的这一举动,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赞赏之情。尽管他自己也身处于世家大族之中,但他深知有些世家大族往往只顾及自身利益,而对朝廷的安危却置若罔闻。
而在荥阳郑氏这边,郑泰对张羽的看法则有所不同。他认为张羽虽然出身平凡,但绝对是一个值得辅佐的人。张羽的果断和行动力让郑泰看到了他的潜力和能力。
太原王氏的王允,对张羽的评价颇高。他觉得张羽做事雷厉风行,这种特质正是朝廷所急需的。张羽的果敢和决断力,能够为朝廷带来新的气象和活力。
然而,弘农杨氏的杨彪却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张羽将来必定会成为一个大患。杨彪对张羽的行为和品德产生了质疑,觉得他的所作所为存在着一些问题。
颖川陈氏的陈寔,被誉为“颍川四长”之一,与荀淑、钟皓、韩韶齐名。他对张羽的评价也不太乐观,认为张羽的行为和品德存在一定的瑕疵。
最后,琅琊王氏的王祥,以其“卧冰求鲤”的孝行而闻名于世。他对张羽的看法是,张羽的行为太过龌蹉,与他所秉持的道德观念相悖。
又过了半月有余在博陵崔氏地协助下庞德带领兵马把最后几个负隅顽抗的豪强都给收拾了,投降的发配去做苦力,当然也可以选择罚款,至于金额么都是掏空家底的数额,誓死抵抗的直接灭族,至此在张羽的统筹安排下,庞德和博陵崔氏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彻底清除了博陵郡黄巾余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