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经深了,赵磊房间里的台灯还亮着一圈暖黄的光晕,投在书桌前的篮球上,映出表面深浅不一的纹路——那是他用了五年的训练用球,表皮早已被磨得失去光泽,接缝处甚至补过两次胶,却比任何崭新的篮球都让他安心。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照进来,像被精心裁剪过的银纱,轻轻洒在他的脸上,带着初秋夜晚特有的微凉触感,抚平了他眉宇间残存的赛场疲惫。
他侧躺在床上,指尖无意识地划过床单上的纹路,脑海里却不受控制地回放着比赛结束时的画面。体育馆内沸腾的人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观众席上此起彼伏的“赵磊”呐喊声、队友们扑过来拥抱时的力量、还有爸妈举着灯牌的身影,都清晰得如同就在眼前。尤其是那道穿过体育馆落地窗的月光,比此刻窗外的月色更亮,更暖,洒在他汗湿的球衣上,像镀了一层流动的银色光芒,那一刻所有的肌肉酸痛、旧伤隐隐作痛都消失了,只剩下一种滚烫的满足感——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
这种感觉,他不是第一次体会,却每次都格外清晰。就像三年前他第一次打上首发,在最后时刻投进绝杀球时,也是这样的月光,也是这样的满心滚烫。只是那时的他,还带着初生牛犊的青涩,赛后攥着篮球在更衣室哭了半小时,而现在的他,已经能笑着接过mVp奖杯,沉稳地接受所有人的祝福。他知道,这种变化不是凭空而来,未来的路还很长,常规赛的82场对决才刚刚拉开序幕,季后赛的残酷厮杀、总决赛的巅峰对决还在前方等着他,还有无数个凌晨的训练、无数次的战术打磨、无数场硬仗等着他去攻克,但他心里没有丝毫退缩,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身后从来都不是空无一人。
迷迷糊糊中,睡意像潮水般涌来,他仿佛又回到了十八岁那年的训练馆。那是个闷热的夏夜,训练馆的空调坏了,风扇吹出来的风都是热的,地板上的汗水积成了小小的水洼,踩上去“咯吱”作响。他穿着湿透的背心,反复练习着后仰跳投,膝盖上的护具已经被汗水浸得沉甸甸的。场边的长椅上,爸妈坐在那里,妈妈手里拿着毛巾,爸爸则捧着一个保温桶,两人的衣服也被热气熏得湿透,却没有一句催促的话,只是安静地看着他。
“再来最后一个!”他对着场边喊了一声,深吸一口气,运球、转身、起跳,动作一气呵成。篮球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抛物线,带着破空的轻响,“唰”的一声空心入网,篮网翻动的声音在寂静的训练馆里格外清晰。爸妈的欢呼声立刻响了起来,不是赛场上那种激动的呐喊,而是带着心疼的欣慰,爸爸甚至站起来用力鼓掌,手掌拍得通红。他笑着跑过去,像个孩子一样扑进爸妈的怀里,妈妈的手掌抚过他汗湿的头发,带着毛巾上皂角的清香,爸爸的拥抱坚实有力,能驱散所有的疲惫。那是他少年时代最幸福的时刻,也是支撑他走过无数艰难岁月的精神支柱。
“想什么呢?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妈妈的声音突然从门口传来,打断了他的梦境。赵磊猛地睁开眼,看到妈妈端着一杯温牛奶站在门口,身上还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碎花睡衣。“做了个好梦,梦到以前在训练馆练球的时候了。”他坐起身,揉了揉眼睛,月光刚好落在妈妈的发梢上,添了几分温柔。妈妈把牛奶递给他,坐在床边摸了摸他的额头:“没发烧就好,今天比赛太拼了,我和你爸在看台上都捏着一把汗。”
接过牛奶的瞬间,指尖触到了口袋里那个小小的平安符,符袋是妈妈亲手绣的,针脚有些笨拙,边缘甚至还留着几处没剪干净的线头——妈妈的眼睛不太好,绣的时候总是要凑得很近,好几次都扎到手指。里面装着晒干的艾草,是去年秋天妈妈特意去郊外采摘的,说能驱邪避灾,让他带在身边安心。他握紧平安符,又想起比赛中场休息时,教练递给他的战术板上,除了密密麻麻的战术布置,还写着一行小字:“你的身后有我们”。
思绪像被风吹动的书页,翻到了四年前的那个冬天。那时他还是球队的边缘替补,身高只有一米九,在长人如林的内线毫无优势,外线投篮也不稳定,很多人都觉得他不适合职业联赛,甚至有队友私下里说他是“关系户”。最艰难的时候,他连续三个月没得到一分钟的出场时间,每天只能在训练结束后独自加练,直到训练馆锁门。
有一天晚上,下着大雪,他练到手脚僵硬,投篮连续十几个都不进,急得把篮球狠狠砸在地上,蹲在角落里哭了起来。就在这时,训练馆的灯突然亮了,李教练披着厚厚的羽绒服走了进来,手里还提着两份热包子。“哭什么?篮球是用来打的,不是用来砸的。”老教练把包子递给他,自己坐在旁边的长椅上,掏出战术板开始画图,“你的问题不是身高,是节奏。你看你刚才的投篮,起跳太急,手腕发力不稳,自然投不进。”
那天晚上,教练陪着他练了三个小时,从投篮姿势到脚步调整,一点点纠正他的动作。雪停的时候,月光透过训练馆的窗户照进来,刚好落在教练的手指上——那根手指关节粗大,指腹布满老茧,是常年握篮球、握战术笔留下的痕迹,还有一道浅浅的疤痕,是年轻时带队比赛时,为了救一个即将出界的球,被篮板边缘划伤的。“我带你进队,不是因为同情你,是因为我在你身上看到了拼劲。”教练拍着他的肩膀说,“再坚持一下,机会总会来的。”
机会真的来了。半个月后的一场常规赛,球队主力后卫意外受伤,李教练力排众议,把他放进了轮换阵容。那场比赛他替补出场20分钟,拿到12分5助攻,虽然球队输了球,但他的表现让所有人都眼前一亮。比赛结束后,他在球员通道里遇到了教练,老教练没说话,只是放下水杯,对着他郑重地竖起了大拇指。那个手势,比任何赞美都让他振奋,也让他在后来的无数个艰难时刻,都能重新找回勇气。
“对了,李教练今天晚上给你爸打电话了,说下周一要开始封闭集训,让你好好休息,别熬夜。”妈妈的话把他的思绪拉回现实。赵磊点了点头,喝了一口温牛奶,暖意从喉咙一直蔓延到心底。他想起今天赛后,教练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的话:“赵磊是个很有天赋的球员,但他的成功更多靠的是努力。他的训练馆钥匙,比我的还旧。”其实他知道,教练比他更辛苦,每天最早到训练馆的是教练,最晚离开的也是教练,他的战术板上,写满了对每个球员的针对性指导,甚至记得他每次生理期的反应,会特意调整训练强度。
妈妈走后,赵磊起身走到书桌前,打开了那个专门用来存放荣誉的箱子。里面除了这座总决赛mVp奖杯,还有从小到大获得的各种奖状和奖杯,最下面压着一张泛黄的照片,是他十岁那年和爸妈、教练的合影。照片上的他穿着不合身的球衣,抱着一个小小的篮球,教练站在他身边,也是这样竖起大拇指,爸妈则站在两侧,笑得一脸灿烂。他拿起照片,指尖轻轻拂过上面的人影,突然想起妈妈说过,爸爸为了给他买第一个专业篮球,省吃俭用了一个月,把烟都戒了。
窗外的月光越来越亮,他把照片放回箱子里,又拿起了那个mVp奖杯。奖杯底座上刻着他的名字和夺冠日期,冰凉的金属触感让他更加清醒——这座奖杯不是追梦之路的终点,只是一个崭新的起点。他清楚地记得,上个赛季总决赛结束后,他在更衣室里对教练和队友说:“这个冠军只是开始,我们要建立属于滨江队的王朝。”这句话不是一时冲动的豪言壮语,而是他发自内心的目标。
他打开电脑,开始研究下一个对手的比赛录像。对手是上个赛季的亚军,核心球员是来自美国的外援琼斯,身高两米零五,既能突破又能投篮,场均能拿到35分8篮板6助攻,是联盟里最难缠的球员之一。赵磊一边看一边做笔记,把琼斯的进攻习惯、防守弱点都详细地记在本子上——这是教练教他的方法,“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看到凌晨一点,他揉了揉酸涩的眼睛,起身活动了一下身体。膝盖的旧伤又开始隐隐作痛,那是去年季后赛留下的伤,当时为了救一个球,他重重地摔在地上,膝盖磕到了篮架底座,休养了一个月才恢复。队医反复叮嘱他要注意休息,不能过度训练,但他知道,想要赢下比赛,就必须比对手更努力。他从抽屉里拿出妈妈准备的艾草贴,贴在膝盖上,暖暖的感觉立刻扩散开来,缓解了疼痛。
这时,手机突然响了,是队友孙浩发来的消息:“赵队,今天的绝杀球太帅了!我把录像反复看了十遍,明天咱们再合练一下那个战术呗?”孙浩是他的大学同学,也是现在的队友,两人一起从大学联赛打到职业联赛,关系格外要好。去年总决赛第七场,正是孙浩的关键抢断,为他创造了绝杀的机会。“没问题,明天上午十点训练馆见。”他回复道,心里涌起一股暖流——队友之间的信任,从来都是相互的。
放下手机,他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夜晚的凉风吹进来,带着江边的湿润气息,让他瞬间清醒了不少。远处的滨江体育馆还亮着几盏灯,那是工作人员在进行赛后整理,灯光倒映在江面上,像一串流动的珍珠。他抬头望向天空,月亮格外圆,格外亮,就像他第一次拿到mVp时看到的月亮一样。
他想起小时候,爸爸经常带他去江边的篮球场练球,每次练到天黑,爸爸都会指着天上的月亮说:“磊子,你看这月亮,不管遇到多少乌云,总会出来的。你打篮球也一样,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发光。”那时的他似懂非懂,现在终于明白了爸爸的意思。他的篮球之路,就像这月亮一样,有过被乌云遮蔽的时刻,有过黯淡无光的阶段,但因为有爸妈的支持、教练的指导、队友的帮助和球迷的期待,他总能重新发光。
回到床上,他把平安符放在枕头旁边,又把那个mVp奖杯放在床头柜上。月光洒在奖杯上,反射出柔和的光芒,照亮了他的脸庞。他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集训时的场景:教练在战术板前讲解战术,队友们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爸妈在看台上为他加油,球迷们举着写有他名字的灯牌……这些画面像一股股暖流,汇聚成他前进的动力。
他知道,职业联赛的赛场远比现在残酷。更高大的对手会让他在篮下更吃力,更刁钻的战术会让他防不胜防,更密集的赛程会让他的身体承受更大的压力,甚至可能会有新的伤病找上门来。但他心里没有丝毫畏惧,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爸妈的爱是他最坚实的后盾,教练的指导是他最清晰的方向,队友的信任是他最强大的支撑,球迷的支持是他最温暖的动力。
迷迷糊糊中,他又回到了那个月光下的训练馆。这一次,教练也在场,和爸妈一起坐在场边,看着他投篮。他运球、转身、起跳、投篮,篮球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唰”的一声空心入网。爸妈和教练的欢呼声同时响起,教练对着他竖起大拇指,眼神里满是赞许与期许,像一汪深潭,映出他从青涩少年到球队核心的成长轨迹。他笑着跑过去,扑进爸妈的怀里,教练也走过来,拍了拍他的后背:“好小子,没让我失望。”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mVp奖杯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赵磊睁开眼,摸了摸枕头旁边的平安符,艾草的清香还在。他起身洗漱,走出房间时,看到爸妈已经做好了早餐,桌子上摆着他最爱吃的豆浆、油条和鸡蛋。“快吃吧,吃完去训练馆,别迟到了。”妈妈把鸡蛋剥好,放在他的碗里。
吃过早餐,他抱着mVp奖杯,和爸妈告别。走到楼下时,看到孙浩已经在等他了,手里拿着两个篮球。“赵队,走吧,今天咱们好好练练!”孙浩笑着说。赵磊点了点头,把奖杯放进车里,和孙浩一起向训练馆走去。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把影子拉得很长,就像他们的篮球追梦之路,虽然漫长,却充满了希望。
他知道,这座mVp奖杯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无数个奖杯等着他去争取,还有无数个梦想等着他去实现。但他不会骄傲,不会懈怠,因为他永远记得那个月光下的训练馆,记得爸妈温暖的拥抱,记得教练竖起的大拇指,记得队友们并肩作战的身影,记得球迷们热切的呐喊。这些温暖的瞬间,会一直陪伴着他,在每一个训练的清晨,在每一个比赛的夜晚,在他篮球追梦的每一段征程里,让他带着爱与勇气,继续前行,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