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一章:从“国际倒爷”到“政治风投”——吕不韦的创业基因

公元前三世纪的某天,赵国邯郸的酒肆里,一个穿着锦缎长袍的中年男人正对着账本叹气。他面前堆着五六个酒爵,爵底还残留着琥珀色的酒液,显然已经喝了不少。这人就是吕不韦,卫国濮阳人,当时全天下最有名的“跨国贸易cEo”。

此时的吕不韦正对着一笔“邯郸特产”的账发愁:这批胡姬织的地毯在赵国卖不动,运去秦国又怕被关卡盘剥,折算下来竟然要赔掉三车粟米。他烦躁地抓了抓头发——这发型是当时最流行的“椎髻”,用丝带束成尖顶,据说能显出身价,可此刻再时髦的发型也掩盖不住他的焦虑。

“做生意哪有只赚不赔的?”旁边的伙计小声嘀咕。吕不韦眼睛一瞪:“你懂个屁!我吕不韦做的是‘百倍利’的买卖,这种蝇头小利的赔本生意,简直是打我的脸!”

这话还真不是吹牛。吕不韦的商业版图大得惊人:从卫国的丝绸到赵国的铁器,从楚国的象牙到秦国的战马,他的商队带着印章和契约,能在六国关卡畅通无阻。当时的商人地位低,被士农工商排在最末,但吕不韦偏要穿卿大夫的衣服,跟各国贵族称兄道弟——他早就不满足于当“首富”,心里憋着更大的野心。

转机出现在一个深秋的午后。吕不韦去邯郸的“国际人才市场”闲逛(其实是想看看有没有便宜的门客可收),突然被一个落寞的身影吸引。那人穿着洗得发白的赵国官服,腰里的佩剑连剑鞘都掉了漆,正蹲在墙角看别人下棋,眼神里却藏着一股说不清的贵气。

“这是谁啊?”吕不韦拉过一个路人问。

“还能是谁?秦国的质子,异人呗。”路人撇撇嘴,“他爹是秦昭襄王的儿子安国君,妈是个不受宠的小妾,被扔到赵国当人质。现在秦赵天天打仗,他在这儿跟坐牢似的,连饭都快吃不上了。”

吕不韦盯着异人看了半天,突然像被雷劈了一样,猛地站起来,差点把旁边的货摊撞翻。他一路小跑回到客栈,抓着刚收账回来的大哥吕不韦(没错,他哥跟他就差一个字,主打一个家族辨识度)大喊:“哥!我发现个‘奇货’!这玩意儿要是盘活了,比咱们卖十年丝绸还赚!”

吕不韦叼着根草棍,翻了个白眼:“你又发什么疯?上次你说‘玉石掺玛瑙能卖高价’,结果砸手里三百块;上上次你说‘胡人爱穿中原布鞋’,运过去全被当成擦脚布——这次又是啥?”

“是个人!”吕不韦激动得手舞足蹈,“秦国质子异人!你想啊,他是秦王的孙子,现在虽然落魄,但只要咱们帮他当上秦王继承人,将来整个秦国都是咱们的!这叫‘立国家之主’,利润能翻多少倍?算都算不清!”

吕不韦嚼着草棍琢磨了半天,突然一拍大腿:“你还真别说……这买卖够大!但风险也大啊,要是砸了,咱们全家都得被砍头!”

“风险?”吕不韦冷笑一声,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玉佩——这是他刚从异人身上“瞟”到的,上面刻着秦国的王室徽记,“你看这质地,就算他现在是根草,也是秦王家的草。咱们赌一把,赢了直接升级成‘政治豪门’,输了……大不了重操旧业卖地毯!”

就这样,战国史上最疯狂的“风投项目”正式启动。吕不韦拿出全部家产的一半——相当于当时邯郸城三个首富的资产总和,一半用来包装异人(买豪宅、雇门客、做宣传,把他打造成“秦国贤公子”),另一半则准备砸向秦国的权力中心。

他先找到异人,递上一箱子黄金:“公子,这是第一笔‘启动资金’,你先用着,多交些赵国名流,把名声打响。剩下的事,交给我。”

异人正愁没钱买酒喝,看着金灿灿的黄金,眼睛都直了:“吕先生……你这是?”

吕不韦拍着他的肩膀,笑得像个传销头目:“公子放心,我不是慈善家。我帮你当上秦王,你将来分我一半秦国,怎么样?”

异人愣了半天,突然对着吕不韦磕了个响头:“只要能回国,别说一半秦国,整个秦国都给你都行!不,我给你磕头!”

吕不韦赶紧扶住他:“哎哎,别磕别磕,现在磕太早了,等你当上秦王,给我磕也不迟。”

此刻的吕不韦还不知道,他这场“政治豪赌”不仅会改变异人的命运,会改变秦国的命运,更会把自己卷进一场比任何生意都凶险的漩涡——毕竟,买卖赔了能重来,政治赌输了,可是要掉脑袋的。

第二章:“跨国并购”操作手册——吕不韦的公关鬼才

要把异人这颗“潜力股”推上秦王宝座,光在赵国包装还不够,得打通秦国的“内部渠道”。吕不韦研究了秦国的权力结构,发现关键人物有两个:安国君(异人的爹,未来的秦王)最宠爱的华阳夫人,以及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

华阳夫人是楚国贵族,长得漂亮又会来事,把安国君迷得团团转。但她有个致命弱点:没儿子。古代后宫讲究“母凭子贵”,没儿子就意味着将来老了没人撑腰,地位随时可能崩塌。吕不韦看准了这一点,决定从她下手。

公元前260年,吕不韦带着一车珠宝玉器,偷偷溜回秦国。他没直接去找华阳夫人,而是先去拜访阳泉君。这位阳泉君是典型的“外戚富二代”,天天在家开派对,府里光舞姬就有三百多个,花钱如流水。

吕不韦递上礼物清单:“白玉璧一对,楚国云锦十匹,夜明珠三颗,还有赵国送来的‘照夜白’宝马一匹……”

阳泉君本来正对着账单发愁(最近赌钱输了不少),一看这清单,眼睛都亮了:“吕先生这是……?”

吕不韦微微一笑,开始了他的“风险提示”:“君侯您看,您现在住着豪宅,穿着华服,姬妾比大王还多,可您有没有想过,这一切都是因为华阳夫人受宠?要是哪天夫人失宠了,您这些家业,能保得住吗?”

阳泉君脸色一沉:“先生什么意思?”

“很简单,”吕不韦掏出一份“解决方案”,“华阳夫人没儿子,将来安国君百年之后,继位的肯定是其他公子。到时候新王有自己的妈,华阳夫人和您,不就成了多余的人?我倒有个主意:让华阳夫人认异人为儿子。异人孝顺,又在赵国吃过苦,肯定会感激夫人;夫人有了儿子,将来就是太后,您的地位也能保住。这叫‘双赢’。”

阳泉君摸着下巴琢磨了半天,突然站起来:“先生高见!我这就带您去见我姐姐!”

见到华阳夫人,吕不韦的话术又换了一套。他先给夫人戴高帽:“赵国的人都说,华阳夫人是天上的仙女下凡,不仅漂亮,还贤德,比楚国的巫山神女还美三分。”

华阳夫人被夸得眉开眼笑,吕不韦赶紧话锋一转:“可惜啊,夫人这么好,却没个儿子。异人公子在赵国,天天念叨您的好,说要是能给您当儿子,死都愿意。他还托我给您带了件礼物——这是他亲手刻的玉簪,上面刻着‘慈母’二字呢。”

华阳夫人拿起玉簪,心里一动。她知道自己没儿子的隐患,也听说过异人在赵国的名声(当然,这名声是吕不韦花钱砸出来的)。阳泉君在旁边帮腔:“姐姐,异人这孩子真不错,又懂事又能干,认他当儿子,咱们全家都有保障啊!”

就这样,华阳夫人被说动了。她找了个机会对着安国君哭哭啼啼:“大王,我虽然得您宠爱,可没个儿子,将来老了怎么办?异人在赵国当质子,多可怜啊,我想认他当儿子,让他给我养老送终,好不好?”

安国君本来就疼她,被哭得心软,当场答应:“行!就依你!我这就立异人为继承人,让他早点回来。”

搞定了秦国的“董事会”,吕不韦回到赵国,高高兴兴地告诉异人:“公子,成了!你现在是安国君的法定继承人,将来的秦王就是你了!”

异人激动得语无伦次,当场表示:“将来我当了秦王,秦国的土地,我跟你一人一半!”

吕不韦心里乐开了花,但脸上还得装淡定:“公子客气了,我这都是为了秦国好。”

不过,事情还没完全搞定。当时秦赵正在长平打仗,赵国恨秦国恨得牙痒痒,怎么可能轻易放异人回去?公元前257年,秦国攻打邯郸,赵王气疯了,要杀异人泄愤。

关键时刻,吕不韦又掏出六百斤黄金(相当于现在几个亿),买通了赵国的守城官吏,带着异人化妆成商人,混出了邯郸城。可怜的异人连老婆孩子都没顾上(他当时已经娶了赵姬,生了嬴政),跟着吕不韦一路狂奔,总算逃回了秦国。

回到秦国后,吕不韦又给异人包装了一下:让他穿楚国的衣服去见华阳夫人(因为华阳夫人是楚国人,见了老乡的衣服会亲切)。华阳夫人一看,果然高兴得不行,当场给异人改名叫“子楚”,正式认作儿子。

至此,吕不韦的“风投项目”完成了关键一步。从一个被赵国追杀的质子,到秦国法定继承人,异人(哦不,子楚)的逆袭背后,全是吕不韦砸钱、铺路、搞公关的操作。要是放在现在,吕不韦绝对能拿“最佳投资银行家”“顶级公关总监”双料大奖——毕竟,能把一个“破产王子”包装成“国家继承人”,这业务能力,古今中外没几个能比。

第三章:“cEo”变“摄政王”——吕不韦的权力扩张术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安国君继位,也就是秦孝文王。华阳夫人成了王后,子楚顺理成章地成了太子。赵国一看子楚要当太子,赶紧把赵姬和嬴政送回秦国——这时候再得罪未来的秦王,纯属找死。

可谁也没想到,秦孝文王当了三天秦王就去世了(据说是太兴奋,喝酒喝多了)。公元前250年,子楚继位,是为秦庄襄王。

刚坐上王位的子楚,第一件事就是兑现承诺: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这意味着吕不韦光靠封地的赋税,每天就能收入上千斤粟米,比他当年做跨国生意时富多了。

从“国际倒爷”到“秦国cEo”,吕不韦只用了十年。他搬进了比王宫还气派的丞相府,门口的石狮子都是用整块和田玉雕刻的,府里的门客多达三千人——这些门客里有谋士、有学者、有武士,甚至还有会玩杂耍的,堪称“战国版人才库”。

吕不韦当上丞相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报仇”。当年在赵国欺负过子楚的人,不管是官吏还是平民,全被他找了茬收拾了;而那些曾经帮助过子楚的,哪怕只是给过一碗饭,都被封了官。这种“恩怨分明”的操作,让秦国上下都知道:文信侯不好惹,跟着他混有肉吃。

在治国方面,吕不韦倒是有点真本事。他延续了秦国“远交近攻”的策略,但比范雎更注重“软实力”。比如攻打周国时,他没直接派兵硬打,而是先派人去周国“劝降”,说只要周国国君投降,还能保留封地和爵位。周国国君一看打不过,干脆投降了——这一手“不战而屈人之兵”,比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可高明多了。

公元前249年,吕不韦率军灭掉东周(战国时期的小国,不是西周),把周朝的传国玉玺拿到手,给秦国又加了层“天命所归”的光环。秦庄襄王乐得合不拢嘴,对着吕不韦说:“丞相真是我的左膀右臂!”

可就在吕不韦的权力达到顶峰时,意外又发生了——秦庄襄王当了三年秦王,也去世了。公元前247年,年仅十三岁的嬴政继位,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

这下,吕不韦成了“摄政王”,号称“仲父”,意思是“像爸爸一样的叔叔”。秦国的军政大权,全落到了他手里。这时候的吕不韦,终于实现了当年“立国家之主”的野心,甚至比预想的更风光——毕竟,新秦王还是个孩子,整个秦国,他说了算。

但权力这东西,就像沙漠里的水,看着诱人,喝多了会中毒。吕不韦没意识到,他和嬴政之间的关系,迟早会因为权力产生裂痕。更麻烦的是,他当年埋下的一个“私人隐患”,正在悄悄发酵。

这个隐患就是赵姬。

赵姬本来是吕不韦的“姬妾”(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女朋友)。当年吕不韦为了拉拢子楚,在一次宴会上故意让赵姬跳舞,子楚一看就迷上了,当场向吕不韦要人。吕不韦心里有点舍不得,但转念一想:“都已经投了这么多钱,还差一个女人吗?”就把赵姬送给了子楚。

现在子楚死了,赵姬成了太后,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她本来就跟吕不韦有情分,现在宫里宫外都是吕不韦说了算,两人就旧情复燃,经常在宫里“讨论国事”到深夜。

一开始,这事还瞒着嬴政,但嬴政一天天长大,懂事了。吕不韦心里有点发慌:“这要是被嬴政知道了,我这‘仲父’的名声就臭了,搞不好还得掉脑袋。”

怎么才能既跟赵姬撇清关系,又不得罪这位太后呢?吕不韦琢磨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一个“馊主意”——找个替身。

他听说有个叫嫪毐的市井无赖,别的本事没有,就“身体特别强壮”(具体怎么强壮,《史记》里写得很含蓄,大家自行想象)。吕不韦把嫪毐招到府里,让他表演“转轮之术”(就是用那啥转动车轮,场面自行脑补),故意让赵姬的侍女看到。

侍女回去一汇报,赵姬果然来了兴趣,让吕不韦把嫪毐弄进宫里。吕不韦眼珠一转,给嫪毐定了个“宫刑”的罪名,却偷偷告诉执行的人:“别真阉了,把胡子眉毛剃了就行。”

就这样,嫪毐假扮成宦官,混进了太后的宫里。赵姬一见嫪毐,果然如获至宝,天天跟他腻在一起,连朝政都不管了。吕不韦一看,心里的石头落了地:“搞定!这下总算没人缠着我了。”

他万万没想到,这个看似完美的“替身计划”,会成为日后引爆一切的导火索。嫪毐可不是个省油的灯,靠着赵姬的宠爱,他不仅成了“假宦官”,还被封为长信侯,拥有山阳、河西、太原等地作为封地,家里的门客比吕不韦还多。更离谱的是,赵姬竟然跟他生了两个儿子——这要是传出去,整个秦国的脸都得被丢尽。

而此时的嬴政,已经长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眼神里透着一股狠劲。他看着吕不韦权倾朝野,看着母亲和嫪毐胡闹,心里的怒火正在一点点积累。吕不韦的好日子,快要到头了。

第四章:“百科全书”与“宫廷丑闻”——吕不韦的双面人生

公元前240年前后的秦国,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双面状态”:朝堂上,吕不韦忙着编书、拓疆、搞建设;后宫里,嫪毐和赵姬忙着生孩子、抢地盘、闹绯闻。而这一切的幕后推手吕不韦,还在沾沾自喜地以为自己把两边都平衡得很好。

先说吕不韦的“正面战场”——编书。当了这么多年丞相,灭了东周,辅佐了两代秦王,吕不韦觉得光有权力还不够,得有点“文化输出”,让后人知道他不仅会搞政治,还懂学问。于是,他决定搞一个“战国版百科全书”。

他把府里三千门客召集起来,宣布:“各位,咱们来编一本书,把天下的学问都装进去!不管是儒家的仁义,道家的无为,法家的法治,还是农家的种地、兵家的打仗,全给它写进去!写完之后,我要把它挂在咸阳城门口,谁能改一个字,赏他千金!”

这就是后来的《吕氏春秋》。这本书分“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政治理念,也有“夏至日,鹿角解”的自然知识,甚至还有“种地要深耕,施肥要及时”的农业技术。

为了编这本书,吕不韦也是下了血本。他给门客们开高薪,管吃管住,还专门建了个“创作基地”,里面堆满了竹简、笔墨和参考书。门客们白天讨论,晚上写字,搞得比现在的互联网大厂还热闹。有个齐国的学者提了个建议:“咱们得加一段‘如何拍马屁’的技巧,这在官场很实用。”被吕不韦一顿臭骂:“我们编的是千古名着,你搞这些低俗的东西,滚出去!”

公元前239年,《吕氏春秋》终于编完了。吕不韦果然把书挂在咸阳城门,旁边放着一千金,号称“一字千金”。全咸阳的文人墨客都跑去看,有挑错的,有赞美的,但还真没人敢改一个字——谁不知道这是文信侯的面子工程?改字等于打他的脸,别说千金,能保住小命就不错了。

这本书后来成了战国诸子百家的“总结性着作”,也让吕不韦从“政治家”升级成了“思想家”。要是当时有诺贝尔文学奖,吕不韦说不定能提名——当然,前提是评委们不知道他后宫里的那些事。

就在《吕氏春秋》风光无限的时候,嫪毐那边出事了。这家伙仗着赵姬的宠爱,越来越膨胀,不仅在外面自称“秦王假父”(就是嬴政的假爸爸),还跟赵姬密谋:“等嬴政死了,就让咱们的儿子继位。”

公元前238年,嬴政要举行加冠礼(古代男子二十岁加冠,表示成年)。按照规矩,加冠后就要亲政,掌握实权。嫪毐慌了:“嬴政要是亲政了,肯定饶不了我!”他决定先下手为强,盗用太后的印玺,调动军队,在咸阳发动叛乱。

嬴政早就等着这一天了。他看似年轻,心里比谁都清楚嫪毐的勾当。嫪毐一叛乱,嬴政立刻派昌平君和昌文君率军平叛,双方在咸阳城里打了一天一夜。最终,嫪毐的叛军被击溃,嫪毐本人仓皇逃跑。

嬴政下了道狠令:“生擒嫪毐者,赏钱百万;杀之者,赏五十万!”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没过几天,嫪毐就被抓住了。嬴政二话不说,下令“车裂”——就是把人绑在五辆车上,往五个方向拉,活活撕碎。嫪毐的家族被满门抄斩,他和赵姬生的两个儿子,也被嬴政派人装进袋子里,活活摔死。

处理完嫪毐,嬴政的目光就投向了吕不韦。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吕不韦参与叛乱,但嫪毐是他弄进宫的,这一点谁都知道。嬴政心里清楚,吕不韦不仅跟母亲有私情,还权倾朝野,是他亲政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公元前237年,嬴政下了一道诏书,斥责吕不韦:“你对秦国有什么功劳?竟然能封十万户?你跟我有什么关系?敢称‘仲父’?给我滚到河南封地去!”

这道诏书等于把吕不韦从权力中心踢了出去。吕不韦捧着诏书,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嬴政这是要收拾他,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他舍不得咸阳的繁华,舍不得手里的权力,但也不敢反抗——嬴政的狠劲,已经让他见识到了。

就这样,吕不韦灰溜溜地离开了咸阳,回到了河南封地。他以为自己能在封地安度晚年,可他忘了,像他这样的“前权臣”,不管走到哪里,都是皇帝的眼中钉。

第五章:“退休老干部”的末路——吕不韦的致命光环

回到河南封地的吕不韦,本想过几天“退休老干部”的日子:种种地,看看书,跟门客们喝喝酒,回忆一下当年的风光。可他忘了,他不是一般的退休干部——他是曾经权倾天下的文信侯,是《吕氏春秋》的主编,是秦始皇的“仲父”。

他的封地河南洛阳,每天都挤满了人。有六国的使者来拜访,想请他去当丞相;有秦国的官吏来送礼,想跟他搞好关系;还有他以前的门客,带着好酒好肉来蹭饭,顺便打听朝廷的消息。洛阳城门口的马车,每天都排到几十里外,比咸阳宫还热闹。

这些事传到咸阳,嬴政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刚亲政,最忌讳的就是有人挑战他的权威。吕不韦虽然离开了咸阳,但影响力还在,这让嬴政觉得如芒在背。

公元前235年,嬴政又给吕不韦下了一道诏书。这道诏书比上一道更狠,字里行间全是杀气:“吕不韦!你到了河南,还不老实!六国使者天天去你那儿,你想干什么?是不是想谋反?我看你也别在河南待了,全家搬到蜀地去!”

蜀地在当时是偏远山区,瘴气弥漫,相当于流放。吕不韦捧着这道诏书,彻底绝望了。他知道,嬴政这是步步紧逼,迟早要他的命。与其被拉到蜀地受辱,不如自己了断。

这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吕不韦把家里人都支开,独自一人坐在书房里。他看着书架上的《吕氏春秋》,想起了当年在邯郸发现异人的那个午后,想起了在秦国宫廷里的尔虞我诈,想起了自己从一个商人变成丞相的辉煌,也想起了嫪毐之乱的荒诞,和嬴政冰冷的眼神。

他端起一杯毒酒,这酒是他早就备好的,以防万一。酒液泛着青色,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吕不韦苦笑了一下:“我吕不韦这辈子,做了一笔最大的买卖,也赔了一笔最大的买卖。赢的时候,得到了整个秦国;输的时候,连一条命都保不住。”

他一饮而尽,然后靠在椅子上,慢慢闭上了眼睛。一代权臣,战国最成功的“政治风投家”,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吕不韦死后,他的门客们偷偷把他葬在了洛阳北邙山,不敢立墓碑,怕被嬴政发现。直到很多年后,人们才知道那座无名墓里,埋着一个改变了秦国命运的男人。

第六章:历史的“账本”——吕不韦的盈亏清单

如果给吕不韦的一生算一笔账,他到底是赚了还是赔了?

从“利润”来看,他绝对是赢家。一个卫国商人,靠着一笔“风投”,成了秦国丞相,食邑十万户,权倾朝野十多年,还留下了一部《吕氏春秋》。这种从社会底层到权力巅峰的逆袭,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不多见。他的“奇货可居”理论,至今还是商学院的经典案例——毕竟,能把“人”当成商品,并且成功“操盘上市”,这商业头脑确实没话说。

但从“风险”来看,他输得一败涂地。他赌上了全部家产,赌上了全家性命,最后落得个饮鸩自尽的下场。他以为自己能控制一切,却没算到嬴政会如此强硬,没算到嫪毐会如此作死,更没算到权力这东西一旦沾上,就再也甩不掉。

司马迁在《史记》里说吕不韦“见素封(指富商),谓至贵也”,意思是他本来只是个富商,却非要追求最高的权力,结果栽了跟头。这话挺有道理——就像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非要去当董事长,最后把公司搞垮了。

但吕不韦的影响,可比一般的基金经理大多了。他辅佐子楚和嬴政,稳定了秦国的权力过渡;他灭掉东周,为秦国统一六国扫清了“法理障碍”;他编着《吕氏春秋》,试图融合诸子百家,给未来的大一统王朝提供思想蓝图——后来秦始皇虽然焚书坑儒,但很多治国理念,其实跟《吕氏春秋》里的想法不谋而合。

更有意思的是,关于嬴政的身世,一直有个千古谜团:他到底是子楚的儿子,还是吕不韦的儿子?《史记》里说赵姬嫁给子楚时“有身”,也就是怀着吕不韦的孩子。这事儿真假难辨,但光是这个谜团,就足够让吕不韦在历史上多了层传奇色彩。

如果嬴政真是吕不韦的儿子,那他这场“风投”可就太值了——不仅控制了秦国,还让自己的血脉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当然,这只是猜测,当不得真。

不管怎么说,吕不韦的一生,就像一场跌宕起伏的商业大片:有高风险的投资,有教科书级的公关,有权力巅峰的狂欢,也有身败名裂的结局。他告诉我们:野心是个好东西,能让人从泥里爬到云端;但野心也是个坏东西,能让人从云端跌进地狱。

现在的河南洛阳,还有吕不韦的故里和墓冢。去那里参观的人,大多会对着黄土堆感慨:这个两千多年前的“国际倒爷”,用一辈子的时间证明了一个道理——生意场上的规则,到了政治圈,往往不适用。毕竟,钱赔了可以再赚,权力玩砸了,可就真没机会重来的。

而吕不韦最该庆幸的是,他没生在互联网时代。不然,他那些“政治风投”“宫廷绯闻”,早就被顶上热搜,标题估计是《震惊!前秦丞相竟是秦始皇疑似生父,曾策划史上最大身份造假案》,下面的评论区,估计比《吕氏春秋》还热闹。

书河书屋推荐阅读:神话版三国纵天神帝神魂至尊武逆焚天大魏宫廷内无敌升级王内超级锋暴三国之佣兵天下我有一个沃尔玛仓库丝路大亨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抗战之关山重重三嫁夫君超宠的蜀汉之庄稼汉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煮酒点江山开局:大唐万里一孤城醉枕江山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万历小捕快寒门宰相我姐夫是太子,我纨绔点怎么了?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大明新命记最强军师之鬼才郭嘉北雄浴血山河明贼大唐不良人替天行盗暴君重生后,将原配妻子宠上天三国:以大汉之名,镇全球亡命之徒重生柯南当侦探那些年西游的兄弟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山河血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天才回归:第一傲世毒妃嘻哈史诗看古今穿越造反,我是认真的三国之他们非要打种地的我蒙山军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我来自大明辽东大人,得加钱三国:家父董卓,有请大汉赴死!我穿越明末了但金手指丢了我在三国和诸葛做邻居楚汉争鼎
书河书屋搜藏榜:山河血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崇祯是我老丈人!王妃本狂妄异星传送门之黄金大陆长生:从赏金猎人开始我有皇后光环维多利亚的秘密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醉枕江山隋末,我干翻了十八王大唐之九子夺嫡让你当兵戒纨绔,你苟成军中猛虎吾父朱高煦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黄沙百战穿金甲朕绝不当皇帝箱子里的明末,我就是神仙乱世第一能臣回到古代建特区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我在大夏被迫搞事的日子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嫡女狂妃三国之诸葛天下绝色毒医王妃林梦雅大明:等待老朱死亡的我成了帝师战争承包商帝国再起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开局流放西北,强塞三个西域媳妇穿越1836年泽许公国的崛起重生—深闺九王妃穿到乱世我有拼夕夕打仗从不缺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带个手机回汉朝天云大陆之唐天十七世纪富二代铁血山河志让你当侯爷,没让你搞科技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许你盛世安宁温水煮相公大人,得加钱三国的真相参商穿越明朝小王侯
书河书屋最新小说:穿越大秦之我和始皇帝抢下班明末:开局一把刀,天下任我枭三国:开局带走孙家小萝莉醉剑江湖社畜?不,系统说我是天选之子秦始皇的小伙伴好难为得到我粮食,硬塞老婆给我谋天录开局废柴少爷华夏兵王杀疯了三国:美女收集者财倾山海缔王志这饷,李自成拷得我崇祯拷不得?逆天改命:牛马玩穿越大唐炼妖师,开局融合三足金乌侯府杂役秒变大佬山河劫之青云志扶苏已死,秦匠当立穿越成太平军小头目的小工程师穿越世子贴贴冰山美人书虫眼中的历史工科大明笑谈资治通鉴之南北朝不灭战魂:五帝全球攻略大唐:家父程咬金帝王串串烧玉佩求生之路大明风华:吾乃永乐第四子大明,朱允炆我来了!哈哈,原来三国是这样的那天,洛阳来了个年轻人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穿回1940在县里打鬼子明末暴君: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撰鼎记打猎:我射箭百发百中,咔咔炫肉金瓶梅那些事这爹科举太废,只好我先成阁老三国:吕布在此,诸侯谁敢称雄大明金算盘三国:开局被吕玲绮捡回家翰土惊尘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明末之从我一打二开启智谋卓绝的天机星吴用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大宋茶事案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四合院:重生傻柱的正确打开方式拜师九叔降妖除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