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南王之乱,平定了。
这个消息,如同一阵春风,在短短数日之内,吹遍了整个天启王朝。
持续了数月的动荡与战火,终于画上了句点。
百姓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将“慧安县主”洛云曦的名字,奉若神明。
而在京城,一场盛大无比的庆功宴,正在皇宫内举行。
宴会之上,歌舞升平,觥筹交错。
文武百官,勋贵世家,无一缺席。他们看向主位之下的那个女子,目光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敬畏、感激、羡慕,以及……深深的恐惧。
洛云曦。
这个名字,在今日,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县主封号,它代表着滔天的权势与赫赫的战功。
平定叛乱,力挽狂澜,手握天下兵马。
她的威望,在这一刻,甚至已经隐隐超越了龙椅之上的那位九五之尊。
皇帝轩辕宏,端坐在龙椅之上,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频频举杯,犒赏三军。
然而,在那温和的笑容之下,却隐藏着一丝谁也无法察觉的、冰冷的忌惮。
他看着洛云曦,就像在看一柄……太过锋利的剑。
一柄足以弑君的剑。
“慧安县主,”酒过三巡,皇帝终于开口了,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大殿,“此番平叛,你居功至伟。朕……该如何赏你才好?”
来了。
洛云曦心中一片平静。
她知道,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开始。
她缓缓起身,走到大殿中央,对着皇帝,盈盈一拜。
“启禀陛下,臣女不敢居功。”
她的声音,清冷而沉静,不带一丝波澜。
“国之将倾,臣女身为天启子民,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不过是尽了本分而已。若论功劳,当属那些为国捐躯的将士,当属四方来援的盟友,当属陛下您的圣明决断。”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谦逊又得体。
然而,皇帝脸上的笑意,却并未因此加深。
“爱卿谦虚了。”他缓缓说道,“功就是功,过就是过。朕若赏罚不明,何以立信于天下?”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直视着洛云曦:“朕欲加封你为‘护国公主’,赐封地三千里,黄金万两,你……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护国公主!
这可是异姓封王的待遇!
所有人的呼吸,都为之一滞。他们都明白,这不是封赏,这是试探!是一场决定生死的豪赌!
接受,便是坐实了权臣之名,从此将活在帝王永无休止的猜忌之中。
拒绝,又该如何拒绝这泼天的富贵?一个不慎,便是抗旨不尊,同样是死路一条。
这是一个死局。
然而,洛云曦的脸上,却依旧平静如水。
她再次拜倒在地,声音却比之前更加响亮。
“陛下隆恩,臣女感激涕零。然,臣女有一请,望陛下恩准。”
“哦?说来听听。”
“臣女恳请陛下,收回臣女节制天下兵马之权!”
她从怀中,取出了那枚象征着至高兵权的帅印,双手高高举起。
“如今叛乱已平,天下安定,臣女一介女流,德不配位,实不敢再掌兵权。恳请陛下收回成命,另择贤能,以安天下之心!”
此举,再次震惊了所有人!
放弃兵权!
这可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东西!她竟然……就这么轻易地放弃了?
皇帝的眼中,终于闪过一丝真正的惊讶。
他死死地盯着洛云-曦,似乎想从她的脸上,看出一丝一毫的伪装与不舍。
但他失败了。
洛云曦的眼神,清澈而坦荡,没有半分留恋。
大殿之内,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许久之后,皇帝终于缓缓地笑了。
这一次,他的笑容中,多了一丝真诚,也多了一丝如释重负。
“准奏。”
他对着身旁的孙公公使了个眼色,孙公公立刻会意,走下台阶,从洛云曦的手中,接过了那枚沉甸甸的帅印。
“慧安县主深明大义,朕心甚慰。”皇帝的声音,听起来轻松了不少,“虽不掌兵权,但护国公主之位,你受之无愧。”
“臣女,谢陛下隆恩。”
洛云曦再次叩首,但这一次,她没有再推辞。
她知道,她赢了这场豪赌。
她用兵权,换来了皇帝的信任,也换来了……自己未来的主动权。
宴会继续进行。
但所有人都知道,从今夜起,天启王朝的格局,已经彻底改变了。
宴会散去,洛云曦独自一人,走在回府的路上。
夜风微凉,吹拂着她的衣袂。
她抬头,望向那轮皎洁的明月。
复仇,已经结束了。
权力,也已握在手中。
未来,又该走向何方?
是选择一位知心之人,携手此生,看遍世间繁华?
还是……走上那条从未有人走过的、布满荆棘的、通往权力之巅的道路?
她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无数条岔路。
而这一次,她将为自己,做出最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