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并未让天下人等太久。就在“智囊榜”下篇引发的暗流持续涌动之际,那横亘天宇的光幕,在无数道愈发期待与审慎的目光中,再次准时亮起。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当世十大智囊(下)」
标题依旧,但氛围截然不同。经历了前四位智囊曝光所带来的种种震荡,所有人都明白,这剩下的六位,其智谋所影响的范围与层次,恐怕将更为宏大,甚至直接关乎王朝兴替、天下归属。
---
一、 第六位: “黑衣宰相” 姚广孝
光幕上,浮现出一位身着黑色僧袍,面容清癯,眼神平静中透着深邃与一丝若有若无戾气的僧人形象。背景是香烟缭绕的寺院禅房与隐约的帝王宫阙之影。
“位列第六者,法号道衍,世人多称姚广孝,‘黑衣宰相’。”天幕之音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其智深藏于方外,却心系红尘滔天。精于佛理,更通晓纵横术数,善于洞察时局,拨弄风云。靖难之役,其于燕王朱棣身侧,运筹帷幄,以区区一隅之地,最终问鼎天下,堪称以谋逆天改命之典范。其智,在于‘奇’与‘险’,敢行常人所不敢想,能谋常人所不敢谋,一击而中鼎之轻重。然,其谋多涉篡逆,杀伐过重,且功成后急流勇退,影响力限于特定历史时期,故列第六。”
大明,某处隐秘寺院。
一位黑衣老僧正在扫落叶,看到天幕中自己的影像与评语,动作微微一顿,随即恢复如常,只是那扫帚划过地面的沙沙声,似乎更缓了一些。他抬头望天,眼中无喜无悲,只有看透世事的淡然与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以谋逆天…天幕啊天幕,你究竟是何存在?”他低声自语,并未因排名而有丝毫波动,仿佛那评说的是另一个不相干的人。
---
二、 第五位: “卧龙” 诸葛亮
光幕景象变幻,一位羽扇纶巾,面容清俊,眼神睿智仿佛能洞彻古今的身影出现,背景是摇曳的烛火、纷繁的军政文书与象征蜀汉的旗帜。
“位列第五者,蜀汉丞相,武乡侯,‘卧龙’诸葛亮。”天幕之音带着罕见的敬意,“其智近乎妖,忠贯日月。未出茅庐,已定三分天下;执掌国柄,能使弱蜀抗衡强魏。治国,法令严明,吏治清明;治军,八阵图妙绝天下,木牛流马巧夺天工。其智,在于‘正’与‘奇’结合,‘内政’与‘外交’并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其一生过于操劳,事必躬亲,后继无人,且过于执着于北伐,未能审时度势,积蓄国力,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故列第五。”
南宋,某处草庐。
(注:此综武世界存在多个时空人物,诸葛亮亦可存在于某个时间线或作为精神象征。)
一位正在耕读的布衣文士放下书卷,看着天幕中那与自己一般无二的身影与评价,抚须长叹:“天幕知我,亦责我。兴复汉室,何其难也…然,尽人事,听天命耳。”他眼中虽有遗憾,但更多的是一种无愧于心的坦然。这评价传遍天下,更使“卧龙”之名,成为忠义与智慧的极致象征,引得无数能人志士心向往之。
---
三、 第四位: “毒士” 贾诩
光幕上,出现一位神色平淡,甚至有些木讷,但眼神深处却透着彻骨冷静与洞察的中年文士形象。背景是乱军之中、诸侯混战的沙场与一次次关乎生死存亡的抉择。
“位列第四者,曹魏谋臣,贾诩,贾文和,‘毒士’。”天幕之音变得冷峻,“其智堪称乱世自保与谋身的巅峰。算无遗策,尤善审时度势,洞察人性之恶。一言可乱长安,致使李傕郭汜祸乱朝纲;一计可定乾坤,助张绣败曹操,又助曹操定河北。其谋不求光华万丈,但求实效与自身安稳,每每于关键处出手,便能扭转局势。其智,在于‘透’与‘利’,将人心与利害算计到极致。然,其智多用于自保与乱中取利,缺乏匡扶天下之志,格局偏于阴冷,故列第四。”
北魏(此世界观下或存在曹魏势力),许都。
一位看似普通的老臣,在府邸中默默看着天幕,脸上无丝毫表情。“毒士…倒也贴切。”贾诩心中古井无波。他一生但求无恙,名声于他如浮云。天幕揭破,虽会引来些麻烦,但他自有应对之道。只是,这“格局偏于阴冷”六字,让他那万年不变的眼神,微微波动了一瞬。
---
四、 第三位: “王佐之才” 荀彧
光幕景象再变,一位风姿隽爽,仪态端庄,眉宇间充满正气与忧思的名士形象显现。背景是巍峨的汉室宫阙与曹操霸府的交织,象征着忠诚与理想的剧烈冲突。
“位列第三者,曹操麾下首席谋臣,荀彧,荀文若,‘王佐之才’。”天幕之音带着深深的惋惜,“其智清雅高远,长于战略规划与举贤任能。迎奉天子,奠定曹魏根基;举荐贤才,郭嘉、戏志才等皆出其门下;居中持重,稳定后方,为曹操统一北方提供最坚实的保障。其智,在于‘正’与‘稳’,有匡扶汉室之理想,亦有济世安民之胸怀。然,其悲剧在于理想与现实的撕裂,忠于汉室与辅佐曹操的矛盾不可调和,最终被迫服毒自尽,空留‘荀令君香’之憾。其智虽高,却未能挽救自身与所忠之王朝,故列第三。”
东汉旧都,某处书院。
(同理,荀彧可作为精神象征或存在于特定时间线。)
一位正在授课的儒雅文士,听到天幕评价,手中的书卷悄然滑落。他望着天幕中那个为了理想燃尽自己的身影,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共鸣,有悲悯,亦有对自己前路的茫然。“王佐之才…奈何…奈何…”他低声吟诵,充满了无尽的萧索。这评价,让天下所有心怀理想的文士谋臣,皆感同身受,唏嘘不已。
---
天幕在公布了这四位足以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智者后,再次停顿。
“智囊之榜,已揭其八。运筹非独在沙场朝堂,亦在人心鬼蜮;决胜非独赖阳谋正道,亦需奇策诡计。最后二位,其一,谋己谋人谋天下;其二,观星望气定乾坤。且待终章。”
光幕缓缓隐去,留下的震撼却远超之前。
姚广孝的“逆天改命”,诸葛亮的“鞠躬尽瘁”,贾诩的“算尽利害”,荀彧的“理想悲歌”……这四位智者的形象与命运,通过天幕深深烙印在天下人心中。
智慧的价值被无限拔高,但其背后的代价与局限,也同样赤裸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谋己、谋人、谋国、谋天下,层次不同,格局各异,其成就与遗憾也各不相同。
所有人的好奇心都被吊到了顶点。那最后两位,谋己谋人谋天下者是谁?观星望气定乾坤者,又是何方神圣?这智囊榜的魁首之争,即将揭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