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以南二十里,有一处名为“皆过坡”的险要之地。
官道于此蜿蜒穿过两座低矮山丘,坡陡林密,正是设伏的绝佳场所。
秦琼率领两千精锐,人衔枚,马摘铃,连夜急行,终于赶在追兵之前抵达此地。
他迅速勘察地形,将一千步卒埋伏于两侧山坡的密林与乱石之后,弓弩上弦,滚木礌石准备就绪。一千玄甲骑则隐于坡后洼地,随时准备发起致命突击。
时近正午,远处烟尘扬起,袁胤率领的五千追兵终于赶到。
连续急行军,让这些袁军士卒面带疲色,队伍也显得有些松散。
袁胤骑在马上,心中焦躁,只盼能尽快追上邓安,并未对前方险地过多警惕。
当前锋部队完全进入伏击圈时,秦琼眼中寒光一闪,猛地挥下手中令旗!
“放箭!”
霎时间,两侧山坡上箭如飞蝗,密集地射入毫无防备的袁军队列中!惨叫声顿时响成一片,数十名袁军应声倒地,队伍大乱。
“有埋伏!结阵!快结阵!”袁胤又惊又怒,大声呼喝。
然而,混乱之中,命令难以迅速传达。就在袁军试图稳住阵脚之际,山坡上又滚下无数擂木滚石,轰隆隆如同山崩,进一步加剧了混乱,将袁军分割开来。
“玄甲骑,随我冲!”
就在袁军晕头转向之时,一声暴喝如同惊雷炸响!只见秦琼一马当先,如同金色闪电般从坡后杀出!
他手持虎头錾金枪,身披沈括优化过的玄色重甲,在冬日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身后一千玄甲铁骑如同决堤洪流,以无可阻挡之势,狠狠地撞入了混乱的袁军阵中!
秦琼更是勇不可挡!他胯下战马神骏,手中长枪化作一道道索命寒光,每一次突刺、横扫,必有一名袁军将领或精锐骑兵被挑落马下!
他专找袁军的旗帜和军官冲击,所过之处,人仰马翻,竟无一合之将!其勇猛之姿,宛若天神下凡,极大地鼓舞了伏兵的士气,也彻底摧垮了袁军残存的抵抗意志。
“挡住他!给我挡住他!”袁胤看着在己方阵中如入无人之境的秦琼,惊骇欲绝,连连呼喊。但任凭他如何叫喊,也无人能延缓秦琼突进的步伐半步。
玄甲骑紧随其后,刀劈枪刺,将混乱的袁军杀得尸横遍野。
这些骑兵本就是沈括倾力打造、邓安麾下最精锐的力量,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个人勇武和团队配合都远非袁术这些仓促追来的兵马可比。
战斗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袁军本就疲惫,又遭突袭,主将胆寒,士卒更是无心恋战。
不到半个时辰,五千追兵便被杀得溃不成军,丢下近千具尸体和大量辎重,狼狈不堪地向南逃窜。袁胤在亲兵拼死护卫下,才侥幸逃脱,已是胆气尽丧。
秦琼勒住战马,看着溃逃的敌军,并未深追。清点战果,己方仅伤亡百余人,可谓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
“迅速打扫战场,收集可用箭矢兵甲,按计划撤退,北上与主公会合!”秦琼沉声下令,脸上并无骄色,唯有完成任务的沉稳。
几乎在秦琼设伏的同时,邓安亲率主力前锋——二千玄甲骑与五千精锐步兵,已如旋风般卷至偃师城下及洛水渡口。
此时的偃师,虽名义上仍有董卓遗留的千余残兵驻守,但实际上军纪涣散,防备松懈。
他们做梦也想不到,会有一支如此庞大的军队从南方突然杀到。
“陈到、程咬金!”邓安马鞭直指偃师城方向那些仓促集结、阵型散乱的守军,“率步卒给我击溃他们!”
“张清、刘辟!玄甲骑随我控制渡口,夺取所有船只,不得有误!”
“得令!”
陈到面容冷峻,手持长枪,率先突阵。他身形灵动,枪法迅疾精准,如同穿花蝴蝶,所过之处,敌军咽喉、心窝等要害纷纷中枪,瞬间清空一片。
程咬金则截然相反,他哇呀呀怪叫着,挥舞着那柄骇人的八卦宣花斧,如同人形猛犸,直接撞进敌群!
斧光过处,残肢断臂横飞,几乎没有一招之敌,其蛮横霸道的打法,极大地震慑了敌军,往往他一人冲锋,就能导致一小队敌兵崩溃。
在陈到的“巧”与程咬金的“猛”配合下,五千朗陵步兵如同热刀切牛油般,轻而易举地撕裂了守军的阵型,杀得他们哭爹喊娘,四散奔逃。
战斗几乎是一面倒的屠杀,守军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与此同时,邓安亲率玄甲骑直扑洛水渡口。
驻守渡口的少量董卓军士兵,远远看到那如同钢铁洪流般涌来的骑兵,以及那面迎风招展的“邓”字大旗,早已吓得魂飞魄散,几乎未做任何抵抗,便丢弃兵器,跪地请降。
张清飞马而至,手中飞石连发,精准地将几个试图破坏船只或逃跑的小头目打翻在地,更是彻底瓦解了守军残存的斗志。
刘辟则指挥麾下迅速控制各处要点,收缴兵器,看管俘虏。
整个过程快如闪电,从发动攻击到完全控制偃师城郊及渡口,清除所有抵抗,朗陵军竟真如邓安所期望的那般,未损一兵一卒!
渡口处大小船只悉数被缴获,为后续大军渡河提供了保障。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洛水河面上时,偃师之地已尽在邓安掌控之中。
南面,秦琼捷报传来,追兵已退;眼前,渡口畅通无阻。
邓安驻马洛水北岸,望着对岸那在暮色中显出庞大轮廓的、饱经创伤的洛阳城,心中豪气顿生。
通往旧都的道路,已然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