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抽成连情谊,匠心共传承
清溪村的竹编产业步入正轨后,周边几个村落的村长陆续找上门来 —— 他们看着清溪村靠非遗手艺走出了一条致富路,也想跟着发展竹编产业,却苦于没有技术、没有品牌,更不知道如何打开市场。邻村的王村长握着陈爷爷的手,语气恳切:“陈老哥,你们清溪村的竹编现在这么有名,能不能带带我们?只要能让村民们靠手艺赚钱,我们愿意按销量给你们抽成,多少都行!”
这话让夏夏和陆时衍陷入了思考。之前面对商业套路时,他们对 “抽成” 模式格外谨慎,可这次是周边村落主动提出,目的是学习非遗手艺、带动村民增收,性质完全不同。夏夏召集手艺人开了场讨论会,大家意见不一 —— 有人担心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怕周边村落学会竹编后分流订单;也有人觉得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非遗传承本就该互帮互助,抽成既能保障清溪村的利益,又能帮到邻村,是双赢的事。
“我觉得可以试试。” 陈爷爷敲了敲旱烟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咱们清溪村的竹编能有今天,离不开大家的支持。现在邻村想跟着学,咱们不能把路堵死。不过抽成不是目的,关键是要把咱们的手艺标准、品牌口碑传下去,让更多人知道,竹编不是随便编编就能卖钱,得靠匠心、靠品质。”
夏夏点头赞同,随即提出了详细的合作方案:“咱们不按固定比例抽成,而是分‘技术指导’和‘品牌授权’两部分 —— 技术指导阶段,咱们派手艺人去邻村教学,按每人每天两百元收取劳务费;等他们能独立生产符合标准的竹编后,使用‘清溪竹编联盟’的品牌授权销售,再按销售额的 5% 抽成,抽成费用一部分用于联盟的品牌维护,一部分投入非遗教学基金,帮更多孩子学习竹编。”
方案一提出,周边村落的村长都欣然同意。王村长激动地说:“夏老板,你们考虑得太周到了!不仅教我们手艺,还愿意共享品牌,这 5% 的抽成我们心甘情愿,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
合作正式启动后,清溪村的手艺人分成几个小组,轮流去周边村落教学。赵磊和林晓负责教年轻手艺人编 “槐花纹” 和 “同心扣”,赵磊手把手地指导,连竹丝的力度、编织的节奏都反复示范:“编‘槐花纹’时,这根竹丝要压得轻一点,不然花纹会变形,咱们清溪村的竹编,每一根丝都不能马虎。”
林晓则负责教大家辨别竹丝的好坏,她拿着两根竹丝对比:“这根是三年生的楠竹丝,韧性好、光泽亮,编出来的竹编能保存十几年;这根是一年生的嫩竹丝,容易断、易发霉,绝对不能用。咱们做生意要讲良心,不能为了省成本用劣质材料,砸了‘清溪竹编联盟’的牌子。”
陈爷爷也没闲着,他带着几个老手艺人,去每个村落的竹林考察,教大家如何挑选合适的竹子,如何晾晒、打磨竹丝:“砍竹子要选阴天,这样竹丝不容易开裂;打磨竹丝要用细砂纸,一点一点磨,直到竹丝摸起来像婴儿的皮肤一样光滑。这些老规矩,咱们不能丢,丢了就不是清溪竹编的味道了。”
刚开始教学时,也遇到过不少困难。有村民觉得 “按标准编竹丝太费时间”,偷偷用机器切割竹丝;还有人嫌 “传统纹样卖不上价”,想擅自修改纹样迎合市场。夏夏得知后,立刻带着团队去村里开会,拿出清溪村之前遇到的仿冒危机案例:“咱们之所以要按标准做竹编,就是为了保证品质,打响品牌。要是现在图省事、改纹样,以后不仅卖不上价,还会砸了‘清溪竹编联盟’的招牌,最后吃亏的还是咱们自己。”
她还提出,每月组织一次 “竹编品质评比”,邀请各个村落的手艺人带着作品参赛,评比前三名不仅能获得奖金,还能优先获得联盟的订单。这个办法一下子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大家都开始认真学习标准,钻研传统手艺,生怕自己的作品跟不上联盟的要求。
半年后,周边五个村落都能独立生产符合标准的竹编产品,夏夏帮他们对接了之前合作过的优质经销商和电商平台,还在 “清溪竹编联盟” 的直播账号里,专门为邻村的竹编开设了 “助农专场”。直播当天,邻村手艺人在镜头前展示竹编技艺,讲述自己学习手艺的故事,不少观众被他们的真诚打动,订单量一下子突破了三千套。
月底结算时,王村长带着邻村的财务人员来到清溪村,手里拿着厚厚的账本和现金:“夏老板,这是咱们这个月的销售额,按 5% 算,这是给联盟的抽成款。多亏了你们的技术和品牌,咱们村这个月的收入比之前种庄稼翻了三倍还多!”
夏夏接过账本,仔细核对后,将抽成款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交给村里的会计,用于维护 “清溪竹编联盟” 的品牌宣传和包装设计;另一部分存入了非遗教学基金,准备用来给村里的孩子购买竹编工具和教材。她对王村长说:“这抽成款不是清溪村的‘利润’,而是咱们联盟的‘共同基金’,以后还要用在大家身上,帮更多村落发展竹编,让更多人靠手艺赚钱。”
王村长听了,眼眶有些湿润:“夏老板,你们真是实实在在为我们着想。以前我以为‘抽成’就是赚钱的手段,现在才明白,你们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把匠心传下去,把大家拧成一股绳,一起把竹编产业做好。”
随着越来越多的村落加入 “清溪竹编联盟”,抽成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夏夏团队制定了更详细的《联盟章程》,明确了技术指导的标准、品牌授权的要求、抽成款的使用范围,还建立了 “退出机制”—— 要是有村落违反联盟规定,使用劣质材料或擅自修改传统纹样,不仅会取消品牌授权,还要退还之前使用联盟品牌获得的利润。
有次,一个刚加入联盟的村落为了多赚钱,偷偷用劣质竹丝编了一批竹编,还低价卖给了经销商。夏夏得知后,立刻带着团队去核实情况,确认属实后,按照《联盟章程》取消了他们的品牌授权,并要求他们召回所有劣质产品,赔偿经销商的损失。
那个村落的村长后悔不已,多次上门道歉,请求重新加入联盟:“夏老板,我们知道错了,不该为了眼前的利益丢了匠心。以后我们一定严格按联盟标准做竹编,再也不犯这种错误了,您就再给我们一次机会吧!”
夏夏看着他诚恳的态度,又考虑到村里还有很多靠竹编生活的手艺人,最终同意让他们重新加入,但要求他们接受三个月的 “观察期”,期间由清溪村的手艺人全程监督生产,确认品质达标后,才能恢复品牌授权。
这件事让联盟里的其他村落都深受触动,大家更加明白,“抽成” 不仅是利益的联结,更是责任的绑定 —— 只有守住匠心、保证品质,才能让联盟长久发展,让竹编手艺真正成为大家的 “致富路”。
年底时,“清溪竹编联盟” 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年会,邀请了所有加入联盟的村落代表、经销商和非遗专家。年会上,夏夏公布了联盟一年的成果:共有十二个村落加入联盟,培养了两百多名竹编手艺人,年销售额突破了五百万,抽成款累计投入非遗教学基金二十万元,帮助三百多名孩子学习竹编手艺。
非遗专家在年会上发言时,动情地说:“‘清溪竹编联盟’的抽成模式,为非遗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 —— 它不是简单的商业合作,而是以匠心为核心的‘共生体系’。通过技术指导传递手艺,通过品牌授权共享资源,通过抽成机制保障传承,这种模式值得在更多非遗项目中推广。”
年会结束后,夏夏和陆时衍坐在老槐树下,看着远处村落传来的灯火,手里拿着联盟的年会纪念册。纪念册里,有手艺人专注编竹编的照片,有孩子们学习竹编的笑脸,还有各个村落丰收时的喜悦场景。
“你看,咱们当初选择做抽成模式,真是选对了。” 陆时衍轻声说,“不仅帮到了周边村落,还让清溪竹编的匠心传得更远,这比单纯赚钱有意义多了。”
夏夏点点头,望着满天的星光:“是啊,真正的‘抽成’,不是‘我赚你的钱’,而是‘我们一起赚钱,一起把匠心传下去’。以后还会有更多村落加入联盟,还会有更多人靠竹编手艺过上好日子,咱们的路还长着呢。”
晚风拂过,老槐树叶轻轻作响,仿佛在为这充满希望的未来鼓掌。夏夏知道,“他们赚钱我抽成” 这句话,从最初的商业合作,已经变成了非遗传承的纽带 —— 它连接着不同的村落,连接着不同的手艺人,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让清溪竹编的匠心,在互帮互助、共赢共生中,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生活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