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商海多套路,匠心破迷局
仿冒危机解决后,清溪村的竹编订单逐渐回暖,夏夏和陆时衍开始琢磨拓展新的销售渠道 —— 之前依赖单一连锁平台的教训让他们明白,只有多渠道布局,才能让清溪竹编走得更稳。可没等他们规划完,一连串商业套路就接踵而至,让他们真切体会到 “做生意全都是套路” 的现实。
最先找上门的是一位自称 “全国连锁文创店采购总监” 的刘经理。他穿着笔挺的西装,拿着厚厚一本采购方案,在作坊里滔滔不绝地介绍:“我们全国有两百多家门店,只要你们愿意把竹编产品的供货价降到成本价的七成,我们保证每月至少进货五千套,还能帮你们在门店显眼位置设‘清溪非遗竹编专区’,这对你们来说可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赵磊听了眼睛一亮,悄悄拉了拉夏夏的衣角:“夏夏老师,五千套订单啊,比咱们现在所有渠道的订单加起来还多,要不咱们再考虑考虑?”
夏夏却没急着答应,她翻看着刘经理递来的采购合同,手指在 “供货价”“退货条款” 几处轻轻划过。合同里写着 “若产品在门店滞销,乙方需无条件接受退货,且承担全部物流费用”,还有 “专区展示需乙方额外支付每月两万元场地费”—— 这些隐藏条款,全是看似诱人的条件背后藏着的套路。
“刘经理,” 夏夏放下合同,平静地看着他,“供货价降到七成,我们连手艺人的工资都付不起;额外支付场地费才能设专区,这跟‘免费推广’的说法不付;还有无条件退货条款,要是门店故意囤货再退货,我们岂不是要承担所有损失?”
刘经理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又立刻辩解:“夏老板,做生意嘛,总要互相让步。我们门店有这么大的流量,你们稍微让点利,后续肯定能赚回来。再说,我们这么大的连锁品牌,怎么可能故意囤货退货?”
“正是因为你们是大品牌,才更应该拿出诚意。” 陆时衍补充道,“我们的竹编是手艺人一针一线编出来的,成本摆在那里,降价七成根本不现实。如果你们真心想合作,我们可以在定价上适当让利,但必须重新协商退货条款和展示费用,否则免谈。”
刘经理见夏夏和陆时衍态度坚决,知道套路行不通,又找了些 “需要跟总部汇报” 的借口,匆匆离开了作坊。看着他的背影,赵磊才恍然大悟:“原来他说的‘稳赚不赔’是套路啊!要是咱们没看清合同里的隐藏条款,签了字肯定要吃大亏。”
“这只是开始。” 夏夏把采购合同收进文件柜,“接下来接触的商家,说不定还有更多套路等着咱们。”
果然,没过几天,又有一家 “直播带货机构” 找上门。机构的王总监带着几个摄影师,一进作坊就举着相机拍个不停,嘴里还说着:“我们平台有好几个百万粉丝的主播,专门做非遗产品带货,只要你们支付二十万‘坑位费’,我们保证让主播在直播间主推你们的竹编,单场直播至少能卖三千套,帮你们把坑位费赚回来!”
林晓负责对接直播相关的工作,她对 “坑位费” 有所了解,却没想到对方开口就要二十万。她悄悄查了下这家机构的过往直播数据,发现所谓的 “百万粉丝主播”,实际直播观看人数只有几万,且带货转化率极低,很多合作商家都在网上投诉 “付了坑位费却卖不出货”。
“王总监,” 林晓拿出手机,展示着查到的投诉记录,“我们了解到,你们之前合作的几家非遗商家,都遇到了‘坑位费高、销量低’的问题。如果你们真有信心单场卖三千套,不如咱们改成‘销售额分成’模式 —— 我们不付坑位费,直播销售额的百分之十五给你们做佣金,要是单场销量达不到三千套,佣金再降五个百分点,你看怎么样?”
王总监脸色一变,支支吾吾地说:“我们机构一直都是收坑位费的模式,分成模式我们做不了主……” 说着就赶紧收起相机,带着团队离开了,连之前拍的素材都忘了拷贝。
接连识破两个套路后,夏夏和陆时衍并没有放松警惕。他们知道,拓展渠道不能急于求成,必须仔细甄别每一个合作方的诚意。可即便如此,还是差点栽在一个 “看似靠谱” 的经销商手里。
这位经销商是邻市的张老板,之前在仿冒危机时,曾主动帮清溪村澄清过仿冒品的问题,还介绍了几个优质客户。这次他找上门,说想帮清溪村开拓邻市的线下市场,提议 “先铺货后结款”,每月铺货两千套,卖完再结算货款,还承诺承担所有运输费用。
“张老板之前帮过咱们,应该不会有套路吧?” 陈爷爷对张老板很信任,觉得可以尝试合作。
夏夏却觉得 “先铺货后结款” 的模式风险太高,尤其是每月两千套的铺货量,要是张老板卖完不结款,或者故意压价销售,都会对清溪村造成损失。她提出签订详细的供货合同,明确约定 “每月结算一次货款”“最低售价不得低于建议零售价的九五折”,还要求张老板提供一定金额的保证金。
张老板听了这些要求,脸上的笑容淡了些:“夏老板,咱们都是熟人了,还用得着这么较真吗?我帮你们开拓市场,你们还让我交保证金,这也太不信任我了吧?”
“正因为是熟人,才更要把合作细节说清楚,免得日后产生误会。” 夏夏语气坚定,“我们信任你的人品,但做生意不能只靠信任,还要靠合同约束。如果这些条款你不能接受,那咱们只能再考虑其他合作方式。”
张老板沉默了很久,才叹了口气:“实不相瞒,我这次提议‘先铺货后结款’,确实是想周转一下资金。最近我店里资金有点紧张,想着先帮你们卖货,等资金回笼了再结款。既然你们有顾虑,那我就再想想办法,保证金我可以交,合同条款也按你们说的来,咱们还是按规矩办事,这样大家都放心。”
最终,双方签订了详细的供货合同,张老板也按约定交了保证金。合作第一个月,张老板就卖了一千八百套竹编,按时结算了货款,还反馈了很多客户对竹编的改进建议,算是一次成功的合作。
经历了这么多商业套路,作坊里的手艺人都感慨:“原来做生意这么难,到处都是套路,一不小心就会掉坑里。”
夏夏却笑着说:“套路再多,也抵不过‘真诚’和‘底线’。只要咱们守住匠心,不贪小便宜,不轻易妥协,就能识破大部分套路。当然,咱们也要多学习商业知识,了解市场规则,这样才能在商海里少走弯路。”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应对商业套路,夏夏特意请了一位做法律和商业咨询的朋友,来村里给手艺人做培训。朋友结合清溪村遇到的案例,讲解了 “如何识别合同里的隐藏条款”“如何规避供应链合作风险”“如何维护自身品牌权益” 等实用知识,还教大家用简单的方法查询合作方的信用记录和过往合作评价。
培训结束后,赵磊拿着笔记,兴奋地说:“原来还有这么多识别套路的方法!以后再遇到商家画大饼,我就能一眼看穿他们的套路了。”
林晓也笑着说:“以后对接直播合作,我会先查主播的真实数据,再谈合作模式,绝不会再被‘坑位费’套路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清溪村的竹编销售渠道渐渐稳定下来 —— 线上有自己的电商店铺和直播账号,线下有张老板这样的优质经销商和几家诚信的文创店,订单量稳步增长,手艺人的收入也比之前提高了不少。
有天晚上,作坊里举办了一场 “反套路经验分享会”,大家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各自遇到的商业套路和应对方法。李婶笑着说:“以前我总觉得做生意就是‘你买我卖’,简单得很,现在才知道,里面全是学问,全是套路。还好有夏夏丫头和时衍,帮咱们识破了这么多坑,不然咱们的竹编手艺说不定早就被套路没了。”
夏夏看着大家脸上的笑容,心里满是踏实:“其实我也学到了很多。刚开始遇到套路时,我也很焦虑,怕错过好的合作机会,又怕掉进坑里。后来才明白,做生意就像编竹编,要一步一步来,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为了订单放弃底线。那些靠套路做生意的人,或许能赚一时的钱,但走不长远。咱们靠匠心做竹编,靠真诚做生意,虽然慢一点,但肯定能走得更稳、更远。”
陆时衍握住夏夏的手,补充道:“以后咱们还会遇到更多挑战,更多套路,但只要咱们团结一心,守住匠心,守住真诚,就没有迈不过的坎。清溪竹编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咱们的根,咱们一定要守护好它,让它在商海里不被套路裹挟,始终闪耀着非遗的光芒。”
窗外的月光洒在作坊里,照亮了桌上整齐摆放的竹编产品,也照亮了大家坚定的脸庞。手艺人纷纷举杯,敬匠心,敬真诚,敬那些识破套路、守护非遗的日子。他们知道,未来的商海或许依旧充满套路,但只要他们同心协力,以匠心为盾,以真诚为矛,就一定能在风浪中站稳脚跟,让清溪村的竹编手艺,代代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