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裴昭明暗自下定决心,裴昭雪也对玉佩之事耿耿于怀之际,一道口谕传入大理寺:皇帝陛下于御书房,单独召见裴昭雪。
裴昭雪心中微凛,整理衣冠,即刻随内侍入宫。
御书房内,烛火通明,皇帝并未身着龙袍,而是一袭玄色常服,坐在书案后,正批阅着奏章。
见裴昭雪进来,他放下朱笔,抬眸看来,目光深沉难测。
“臣裴昭雪,参见陛下。”裴昭雪依礼参拜。
“平身,看座。”皇帝语气平和,听不出喜怒。
内侍搬来锦凳,裴昭雪谢恩后,小心坐下半边。
“玉扳指一案,你做得很好。”
皇帝缓缓开口,打破了沉默,“不仅查明了真相,洗刷了自身冤屈,更揪出了李清风这条毒瘤,挫败了‘玄鹤卫’的一次阴谋。于公于私,朕都该好好赏你。”
“臣不敢居功,此乃臣分内之事,亦仰赖陛下信任与白太医诸位相助。”裴昭雪恭敬回道。
皇帝点了点头,话锋却是一转:“然,李清风临终所言,你可还记得?”
裴昭雪心头一紧,肃然道:“臣记得。‘玄鹤之志不灭’,‘朝堂江湖,皆有影踪’。”
“不错。”皇帝站起身,负手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李清风的死,并非结束。‘玄鹤卫’扎根极深,源远流长,其志在复辟前朝,颠覆朕之江山。此次他们虽受挫,但核心未损,必然不会善罢甘休。”
他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向裴昭雪:“昭雪,你可知朕为何力排众议,让你一个女子执掌大理寺刑名?”
裴昭雪起身垂首:“臣愚钝,请陛下明示。”
“因为你够聪明,够坚韧,更因为……你身处局中,却又在某些方面,超然于外。”
皇帝走近几步,声音压低,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信任与沉重,“‘玄鹤卫’的触角,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深。朝堂之上,朕亦不敢说全然干净。”
皇帝密召,既是安抚,更是警示与委以重任。
“朕需要一把快刀,一把他们意想不到的刀,来切开这盘根错节的迷雾。”
皇帝的目光落在裴昭雪身上,“你,便是朕选中的那把刀。”
裴昭雪心中巨震,感受到肩头压下的千钧重担。
她深吸一口气,跪伏于地:“陛下信重,臣万死不辞!必当竭尽全力,清查‘玄鹤卫’,护卫社稷!”
“起来吧。”皇帝虚扶一下,“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日后你行事,需更加谨慎。朕予你密折专奏之权,若遇紧急或涉及高位官员,可直呈于朕。另外,白砚舟、苏九等人,皆乃干才,你可倚重,但亦需留意,莫要连累过深。”
“臣,明白。”裴昭雪郑重应下。
“至于裴昭明……”皇帝忽然提及这个名字,让裴昭雪心中又是一动,“他为人刚正,能力出众,但其身世……颇为特殊,你与他交往,需掌握分寸,有些事,暂不必让他知晓过多。”
皇帝似乎意有所指,但并未明言。
裴昭雪只能应是。
这场深夜密谈,持续了将近一个时辰。
当裴昭雪走出宫门时,夜凉如水,她的心情却比来时更加沉重,也更加坚定。
她知道自己接下来的路,将更加凶险,但也更加意义重大。委以重任,暗战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