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器口的晨雾还没散尽,周叔的酸辣粉摊前已经排起了小队。吴梦琪帮着把新包装的酸辣粉码进竹筐,牛皮纸上 “25 年嘉陵江晨雾” 的文案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泽。周叔正抡着木槌捶粉,“砰砰” 的声响引得游客驻足拍照,手机快门声混着花椒的麻香,在巷口织成热闹的网。
“小吴,你这包装是真管用。” 周叔歇口气擦汗时,眼角的皱纹都堆着笑意,“昨天有个游客拿着包装跟我聊了半天老坛故事,说要写进游记里,这免费广告打得比电视台都强。” 他指了指竹筐里见底的粉袋,“这新包装的订单得再加急,不然下周就断货了。”
吴梦琪刚在笔记本上记下 “追加包装 500 份”,手机就震动起来,是同事发来的消息:“李伟刚才在茶水间说,要去磁器口‘复制你的成功’,还说你的 Ip 打造没什么技术含量。” 她看着消息,指尖在屏幕上顿了顿,心里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澜。
“咋了妹儿?脸咋沉了?” 周叔看出她神色不对,手里的木槌停在半空。
“没事叔,公司同事可能要来拜访您。” 吴梦琪把手机揣回兜里,不想让老人担心,“就是…… 他可能不太懂咱们老街的规矩,说话要是有啥不妥,您多担待。”
她话音刚落,巷口就传来皮鞋踩青石板的清脆声响。李伟穿着不合时宜的西装,手里拎着个公文包,在麻石板路上走得磕磕绊绊,裤脚还沾了点泥灰。他看到摊位前的热闹景象,眼睛亮了亮,径直朝周叔走来,脸上堆着公式化的笑容。
“周师傅,忙着呢?” 李伟递过名片,金丝眼镜后的目光扫过排队的游客,带着几分审视,“我是鼎盛商贸的李伟,跟吴梦琪一个部门的。听说您这酸辣粉最近卖得火,特意来聊聊 Ip 打造的深化合作。”
周叔接过名片,看都没看就塞进围裙口袋,继续捶粉:“Ip 是啥?能吃不?我这粉就认捶够 180 下,汤熬足六小时,别的听不懂。” 木槌落下的 “砰砰” 声,把李伟的话砸得七零八落。
李伟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很快又恢复自然,从公文包里掏出个平板电脑:“周师傅您别谦虚,吴梦琪都跟我们说了,您这老坛故事是爆款密码。我们可以合作得更深一点,比如把您的‘老坛故事’包装成‘祖传秘方’,我都想好了宣传语 ——‘周记老坛酸辣粉,祖传秘方专治胃病’,保准能吸引中老年人,销量翻番不是问题!”
“你说啥?” 周叔手里的木槌 “哐当” 一声掉在石臼里,红薯粉溅得四处都是。他直起身,黝黑的脸涨得通红,鬓角的青筋突突直跳,“我爹传下来的是捶粉的规矩、熬汤的手艺,啥时候成了治胃病的秘方?你这后生咋满嘴胡吣!”
排队的游客也窃笑起来,有人小声议论:“这不是瞎编吗?酸辣粉还能治胃病?”“一看就是来骗老人家的。”
李伟没料到周叔反应这么大,脸上有些挂不住:“周师傅您别激动,我这是营销话术,夸张一点正常。现在做生意都这样,得有爆点,您看吴梦琪不也在包装上写故事吗?我这是帮您升级迭代。”
“小吴写的是真事!” 周叔气得手都抖了,指着包装上的老照片,“那是 1998 年洪水后我爹摆摊的位置,那坛水救过邻居半坛老卤,这些都是刻在磁器口石板路上的事!你倒好,编些没影的瞎话,还要咒人得胃病?” 他越说越气,抓起围裙擦了擦眼睛,“我爹要是泉下有知,知道有人这么糟践他的手艺,得掀棺材板!”
这番话让李伟的脸瞬间变得煞白。他原本以为 Ip 打造就是编故事、吹牛皮,跟吴梦琪学个皮毛就能抢功劳,没想到这看似简单的 “讲故事” 里,藏着这么重的情分和规矩。周围游客的指指点点像针一样扎在他身上,让他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周师傅您别误会,我就是提个建议,采纳不采纳在您。” 李伟讪讪地收起平板,“我还有事,先走了,合作的事您再考虑考虑。” 说完就拎着公文包仓皇逃离,皮鞋踩在石板路上的声响都透着狼狈,连掉在地上的名片都忘了捡。
看着他落荒而逃的背影,游客们爆发出善意的哄笑。周叔捡起地上的木槌,却没再捶粉,蹲在老坛前叹气:“现在的年轻人咋都这样?好端端的手艺不学,净想些歪门邪道。”
吴梦琪递过老鹰茶,轻声安慰:“叔您别生气,他不懂咱们的规矩,瞎胡闹呢。我回头跟公司说说,让他别再来打扰您。” 她捡起李伟掉落的名片,上面 “营销主管” 的头衔刺得眼睛疼。
这事很快在老街传开了。陈婆婆提着篮子路过时,特意安慰周叔:“别跟那不懂事的计较,咱们的手艺经得起琢磨,不是他编几句瞎话就能比的。” 刘叔也炸了两斤麻花送过来:“消消气,这种人成不了事,咱们踏实实做生意最靠谱。”
吴梦琪回到出租屋时,天色已经擦黑。她没有因为李伟的出丑而感到丝毫得意,反而坐在书桌前,对着三维表格陷入沉思。台灯的光晕落在 “品牌壁垒” 那一栏,之前只写了 “老坛故事、匠人语录”,现在看来远远不够。
“模仿形式容易,守住内核难。” 她笔尖在纸上划过,写下今天的感悟。李伟的闹剧像面镜子,让她看清了自己的优势,也发现了潜在的风险 —— 如果只是简单地堆砌故事元素,很容易被模仿甚至超越,真正的壁垒应该是那些独一无二、无法复制的东西。
吴梦琪翻开从档案馆复印的资料,周叔摊位 1956 年的营业执照复印件、1998 年洪水后的重建照片、周叔父亲手写的捶粉心得…… 这些泛黄的纸张散发着历史的厚重感,是任何营销话术都模仿不来的。她在表格里郑重添上一条:“对手可能模仿形式,需深化内容壁垒(如独家历史资料、匠人亲述影像、老坛实物展示)。”
她想起杨老说的 “本分是最好的护城河”。所谓本分,就是对真实的尊重,对历史的敬畏,对手艺的坚守。李伟的失败,恰恰是因为他丢了这个本分,把营销当成了投机取巧的工具,而忘了商业的本质是信任与价值。
“得把这些资料好好整理起来。” 吴梦琪找出扫描仪,把老照片、旧执照一一扫描存档。她计划制作一个 “老坛档案库”,不仅记录周叔的故事,还要收集陈婆婆的凉糕方子由来、刘叔麻花铺的变迁史,让每个老字号都有自己的 “身份认证”,这些活生生的历史,就是最坚固的壁垒。
她还决定给周叔拍一组纪录片,记录从选料到捶粉、熬汤的全过程,让周叔亲口讲述每道工序的讲究。“粉要捶够 180 下,不是随便说说,是因为红薯淀粉的分子结构在 180 下时最稳定,吃起来才筋道。” 这些专业又带着温度的细节,远比 “专治胃病” 的噱头有说服力。
第二天一早,吴梦琪带着相机来到周叔的摊位。晨光里,周叔正蹲在老坛前检查辣椒,手指轻轻捻起一颗江津二荆条,放在鼻尖轻嗅。“这辣椒得霜降后摘,日晒够了,辣度才够醇厚。” 老人的声音带着岁月的沉淀,“我爹说,辣椒就像人,得经住考验才够味。”
吴梦琪按下快门,把这珍贵的画面定格。她知道,这些镜头里的细节,这些口口相传的经验,才是 “山城老味道” 真正的灵魂,是任何模仿者都偷不走的宝藏。
周叔看着她忙碌的身影,心里的气早就消了:“妹儿,你别跟那姓李的一般见识。他要学就让他学,学皮毛学不了骨,没有真东西,啥 Ip 都是空架子。” 老人捶着粉,声音铿锵有力,“就像这粉,少捶一下都不行,做生意也一样,少一分诚心都长久不了。”
吴梦琪把整理好的 “老坛档案” 打印出来,贴在摊位旁的展板上。1956 年的营业执照、1998 年的老照片、周叔父亲的手写心得…… 图文并茂的展示引得游客纷纷驻足,有人拿出手机拍照,有人缠着周叔问当年的故事,摊位前的生意比之前更红火了。
“这才是真本事。” 陈婆婆路过时,看着展板点头称赞,“把根扎在地上,任谁也拔不动。” 她给吴梦琪递过一碗凉糕,“你比那西装革履的懂生意,生意生意,生出情意才叫生意。”
吴梦琪吃着凉糕,甜丝丝的凉意里透着踏实。她想起在公司会议上,王经理表扬她 “建立了竞争壁垒”,当时她还不太理解,现在终于明白,最好的壁垒不是花哨的营销,而是对传统的尊重,对真实的坚守,对情分与本分的平衡把握。
李伟后来没再敢来磁器口,听说在公司里还因为 “提案不切实际” 被王经理批评了。吴梦琪偶尔在茶水间碰到他,对方总是刻意避开她的目光,曾经的傲慢荡然无存。
吴梦琪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她知道商业竞争无处不在,今天的壁垒不代表永远安全。她在表格里又加了新的计划:建立 “老字号口述史” 项目,请周叔、陈婆婆这些老手艺人定期分享故事,录制音频存档;收集老街的老物件,策划 “磁器口老味道特展”;开发基于真实历史的文创产品……
夕阳西下时,吴梦琪收拾好相机和笔记本,准备回公司。周叔的摊位前依旧热闹,老坛里的辣椒在暮色里泛着红光,像一团温暖的火焰。她回头望了一眼,展板上的老照片在灯笼光里格外清晰,仿佛在诉说着磁器口的过往与未来。
她突然明白,李伟的模仿与露怯,对她而言不是一场胜利,而是一次警醒。它让她更清楚地认识到,巧干不是耍小聪明,不是跟风模仿,而是在尊重本质的基础上深耕细作,把情分做足,把本分做透,这样才能在商业的浪潮里站稳脚跟,让老手艺的光芒历久弥新。
晚风带着花椒的麻香吹来,吴梦琪紧了紧帆布包的背带,里面的笔记本上,“深化内容壁垒” 几个字被红笔圈了又圈。她知道,守护 “山城老味道” 的路还很长,但只要守住这份真诚与坚守,就不怕任何模仿与挑战。老街的青石板路在脚下延伸,通向充满希望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