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空间》录制现场灯火通明,巨大的环形舞台中央,六组参赛者的工作台呈扇形排列。徐莹洁的“不卷·灵感驿站”工作台位于最右侧,不知是巧合还是节目组有意安排,正对着四位“梦想助力官”的席位。
主持人用极具煽动性的声音介绍完赛制:每组参赛者将在48小时内,利用有限预算,将节目组提供的空白空间打造成其商业概念的实体样板间,最后由助力官和现场观众投票决出首轮排名。
“现在,计时——开始!”
指令下达,其他五组参赛者立刻像上了发条一样冲进各自区域,测量、画图、联系供应商,现场瞬间充斥着紧张的喧嚣。只有徐莹洁和她的团队站在原地,没有立刻行动。
镜头立刻推近,捕捉着这“反常”的一幕。
“徐莹洁团队是还没进入状态吗?”主持人适时地抛出疑问,制造悬念。
台下,四位助力官神色各异。
陆璟琛微微蹙眉,手指在平板电脑上轻点,似乎在评估这种“延迟启动”对项目进度的影响。
顾夜则一脸“我懂”的表情,对着镜头小声说:“这是在寻找灵感!创作需要沉淀!”
韩阳颔首微笑,仿佛看到了某种“以静制动”的智慧。
秦屿挑眉,嘴角带着一丝看好戏的弧度。
就在这时,徐莹洁动了。她没有去拿测量工具,而是带着团队成员,在工作台前围成一圈,竟然……玩起了破冰小游戏?!
现场和屏幕前的观众都愣住了。
“他们在干什么?”
“这个时候还有心情玩游戏?”
“不愧是‘不卷’啊,这也太不按常理出牌了!”
几分钟轻松的游戏后,团队气氛明显活跃起来。徐莹洁这才拍拍手,开始分配任务,语气从容不迫:“阿杰带两个人负责空间测量和基础结构;小琳联系供应商,比价询价,重点看环保和可持续材料;念念和我负责核心区域的概念深化。记住,我们打造的是‘灵感驿站’,松弛感是第一位的,不用赶,按我们的节奏来。”
这一幕被完整地捕捉下来。后台监控屏前,总导演摸着下巴,眼中露出兴味:“这个徐莹洁,有点意思。告诉3号机,多跟拍他们组,抓细节和表情。”
真正的挑战在物料采购环节开始显现。预算有限,其他组都在绞尽脑汁压缩成本,甚至有人为了便宜几百块和供应商争得面红耳赤。
徐莹洁团队看中了几款能营造温暖氛围的定制灯具,但价格略微超出了预算份额。小琳正在犹豫,徐莹洁直接拍板:“就订这个。灯光是氛围的灵魂,不能省。其他方面我们再想办法从简。”
这时,一直沉默的陆璟琛通过助力官专属通讯频道,首次发声(声音经过处理,但熟悉的人能听出是他):“b区装饰墙面,可用模块化环保板材替代原设计中的定制木工,节省预算约15%,且更符合时效要求。” 他直接给出了优化方案和数据支持。
徐莹洁眼睛一亮,立刻采纳:“谢谢助力官提醒!”
顾夜不甘示弱,紧接着开口(声音活泼,辨识度极高):“c区休闲角落的软装!我知道有个小众设计师品牌,性价比超高,风格和你们很搭!我让助理把联系方式推给你们!” 几分钟后,小琳果然收到了一个品牌主理人的微信,对方表示“顾夜老师介绍来的,一定给到最优价”。
韩阳的助力则更为含蓄:“‘驿站’之意,贵在留白与引导。入口处屏风设计,可参考宋代山水画中‘藏景’之法,造价不高,意境深远。” 他甚至还手绘了一张简易示意图传了过来。
三位助力官的“场外支援”让徐莹洁团队如虎添翼,执行效率大增。观众看得直呼过瘾:
【这就是被大佬带飞的感觉吗?】
【陆总精准打击,顾夜资源开路,韩阳文化赋能!洁哥这配置无敌了!】
【等等,秦屿怎么一直没动静?】
秦屿确实一直没说话,抱着手臂靠在座椅上,直到徐莹洁团队在安装一个大型互动装置遇到技术难题,进度卡壳时,他才慢悠悠地开口:“那个传动结构,第三根支撑杆反了。拆了重装。” 语气笃定,带着点不耐烦。
团队将信将疑地检查,果然装反了!纠正后,装置顺利运行。
徐莹洁松了口气,对着助力官席位方向点头致意:“谢谢秦助力官。”
秦屿哼了一声,没再多说,但微微上扬的嘴角显示了他的受用。
第一天的录制在紧张与协作中结束。徐莹洁团队虽然启动最晚,但进度丝毫不落后,反而因为氛围轻松,团队士气高昂,被剪辑进了不少“岁月静好”的精彩花絮。
夜晚,参赛者和部分工作人员入住节目组安排的酒店。徐莹洁刚回到房间,就收到了四份“匿名”夜宵——一份精准计算了卡路里和营养的健身餐(陆),一份摆盘精致、来自某难订私房菜的甜品(顾),一套安神助眠的花草茶(韩),以及一打冰镇啤酒和烤串(秦)。
徐莹洁看着摆满小桌的各色食物,哭笑不得。最后她把团队小伙伴都叫来,一起分享了这顿“百家饭”。
第二天是空间布置和软装阶段,更考验审美和细节。其他几组有的走高端科技风,有的打亲子温馨牌,各有千秋。
徐莹洁的“不卷·灵感驿站”初具雏形。她没有采用过于炫技的设计,而是用温暖的木质、柔和的灯光、舒适的懒人沙发和随处可见的绿植,营造了一个像朋友家客厅一样让人放松的空间。核心区域是一个阶梯式的分享区,既可以围坐聊天,也可以观看投影。角落里散落着棋盘、书籍和几台预装了各类游戏的设备,毫不突兀。
在布置最后一面主题墙时,团队产生了分歧。有人建议做成电竞战队logo墙,够酷;有人建议做成游戏角色插画墙,够萌;徐莹洁却想做一个“灵感碎片”墙,留白很多,鼓励来访者自己填充。
“会不会太素了?不够吸引眼球?”小琳担心。
“我们要吸引的,是能在这里找到平静和灵感的人,不是追求视觉刺激的人。”徐莹洁坚持。
就在他们犹豫时,韩阳的声音再次通过频道响起:“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留白之处,恰是想象力和可能性生长之地。此议甚好。”
陆璟琛的数据支持紧随其后:“过往数据表明,具备高互动性和用户参与度的设计,用户粘性及自发传播率平均高出37%。”
顾夜也凑热闹:“我觉得可以!到时候我来第一个涂鸦!”
秦屿嗤笑:“行吧,总算没那么小家子气了。”
四位助力官罕见地达成一致,徐莹洁团队立刻拍板,执行!
48小时倒计时结束,所有参赛者离开自己的空间,等待评委和观众的检阅。
当“不卷·灵感驿站”的灯光最终亮起,柔和的暖光洒满整个空间,没有刺眼的炫技,没有昂贵的堆砌,只有一种让人瞬间安静下来的舒适感和莫名的吸引力。那面留白的“灵感碎片”墙尤其引人注目。
现场响起一阵惊叹的低语。
轮到助力官点评环节,火药味才真正开始弥漫。
首先是其他组的点评,四位大佬还算客气,给出了相对专业的建议。轮到徐莹洁组时,气氛明显不同。
陆璟琛率先拿起话筒,表情严肃:“空间动线设计合理,效率达标。模块化材料运用降低了成本和时间。但在科技融合度上有所欠缺,互动装置仅有基础功能,未能形成数据闭环,存在优化空间。”——典型的陆氏风格,先肯定,后指出不足,全是硬指标。
顾夜立刻抢过话头:“我觉得超级棒!一进来就感觉好舒服!想立刻躺下打个游戏!灯光和色彩太治愈了!那个留白墙简直是神来之笔!我已经能想象到以后大家在这里分享故事、碰撞火花的场景了!”——感性的全力支持。
韩阳微笑道:“此空间深得‘驿站’之精髓。不在于形式之繁复,而在于气场之包容。让人卸下疲惫,心生欢喜,乃至激发灵感,这便是成功了。文化内涵与空间气质融合得恰到好处。”——高度的哲学和文化肯定。
最后是秦屿,他扫了一眼空间,又看向徐莹洁,语气带着点挑衅,但眼神却有几分认真:“马马虎虎吧,比我想象中顺眼点。至少没搞那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儿。不过,”他话锋一转,“就这么个‘佛系’地方,真能吸引到足够多人来‘灵感’吗?别最后成了自闭角落。”
这个问题相当尖锐,直指商业可行性。
现场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徐莹洁。
徐莹洁不慌不忙,接过话筒,目光平静地看向秦屿,也看向所有观众:
“感谢秦助力官的问题。‘不卷’从来不是为了吸引所有人。我们只为那些在快节奏生活中,依然想要守护一方安静、寻找片刻共鸣的人,提供一个可以喘息的‘驿站’。也许它不会门庭若市,但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真正地放松下来,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快乐。这,就是我们定义的‘成功’。”
她的声音清晰而坚定,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话音刚落,现场沉寂片刻,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连主持人都忍不住为她叫好。
首轮投票结果,“不卷·灵感驿站”意外地获得了现场观众投票的第一名!虽然在助力官投票环节,因为四位大佬标准不一(陆璟琛扣了科技分,秦屿扣了商业性分),综合排名暂列第二,但“不卷”理念的首秀,无疑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录制结束,徐莹洁长舒一口气。她知道,这只是第一关。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她。
回到后台,她看着手机上“大佬顾问团”群里弹出的新消息——
陆璟琛:“首轮数据已分析,优化方向明确。下轮需提升科技融合度。”
顾夜:“洁哥牛逼!下轮我帮你搞个更炸的舞台!”
韩阳:“首战告捷,根基已稳。下轮可考虑深化文化叙事。”
秦屿:“算你有点东西。下次别这么温吞了。”
徐莹洁看着这些消息,无奈地笑了笑。
综艺之旅的第一战,她扛住了压力,展现了自我。而身边这四位大佬的“特别关心”,似乎也成了这场冒险中,最独特的风景线。
只是不知道,下一轮比赛,等待她的又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