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落定,协议签署的日子终于到来。
区里的签约仪式安排在区政府的一间会议室举行。深蓝色的背景板上印着醒目的标题——“盘活存量资产,助力名优企业发展:区第二食品厂资产租赁项目签约仪式”。现场不算特别隆重,却透着一种正式的庄严。区里分管经济的领导、招商办、发改局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悉数到场,周干部也作为引荐人坐在一旁,脸上带着与有荣焉的笑容。
高辉和林薇穿着为此特意购置的、合身却仍略显拘谨的正装,坐在摆放着各自名牌的座位上。高辉的手心有些潮湿,他轻轻握了握拳,试图驱散那份紧张。林薇则微微挺直着背,努力让自己的表情看起来镇定从容,只有偶尔轻抿的嘴唇泄露了她内心的波澜。
当双方代表在厚厚的协议文本上签下名字、交换文件并起身握手时,闪光灯亮起,掌声响起。高辉握着区领导的手,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信任与期望。
“高总,林总,祝贺!接下来就看你们的了!”领导的笑容亲切而充满勉励。
“请领导放心,我们一定全力以赴,绝不辜负区里的信任和支持!”高辉的声音因激动而略显沙哑,却异常坚定。
同一天下午,在“高记”的办公室里,与陆明基金的新一轮投资协议签署也顺利完成。没有仪式,只有双方团队核心成员在场。当高辉和林薇再次在投资协议上落下签名时,心情与上一次已截然不同。少了几分被资本裹挟的无奈,多了几分借助资本力量的清醒与主动。
送走陆明团队,办公室里只剩下高辉、林薇、赵经理和栓子。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进来,给房间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四人相视无言,脸上却都带着一种历经漫长跋涉、终于抵达重要关口的复杂神情,有疲惫,有激动,更有一种破茧重生般的释然与期待。
“总算……把这最难的一步迈出去了。”林薇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
“是啊,”高辉走到窗前,望着楼下依旧繁忙的小店和后院,又抬眼望向市郊那个如今已属于“高记”未来的方向,感慨万千,“从今天起,‘高记’就不再是原来的‘高记’了。”
栓子用力搓了搓脸,嘿嘿笑道:“管它变成啥样,只要能做出最好的味儿,让更多人吃上咱的调料,我栓子就跟到底!”
赵经理也露出了难得的、轻松的笑容:“高总,林总,接下来就是执行了。财务和行政这边,我会确保资金按计划到位,所有手续合规推进。”
新的征程,就在这片夕阳余晖中,正式开启了。
签约后的日子,节奏更快,事务更庞杂。资金的陆续到位如同给新厂区项目注入了奔腾的血液。专业的建筑设计团队和施工队伍开始进驻那片荒废已久的厂区,勘测、设计、清场、基础改造……沉睡的土地被机器的轰鸣唤醒。
高辉几乎以厂区为家,与建筑方、设计方反复沟通修改方案,确保每一个车间布局、每一条管线铺设都符合生产工艺和最严格的食品安全生产标准。林薇则协同赵经理,紧盯预算和付款节点,同时开始着手新厂的组织架构设计和人员招聘培训计划,尤其是对原食品厂那三十名职工的接收与安置方案,她做得格外细致用心。
栓子更是成了大忙人,一边要稳住现有车间的生产,保证市场供应不出乱子;另一边,几乎天天泡在新厂工地,盯着施工质量,根据现场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他的生产设备布局和流水线设计。他将那本“手感量化指南”进一步升级,准备应用于更规模化、更自动化的新生产线。
旧的“高记”小店和后院作坊,依旧在正常运转,仿佛一切如常。但所有人都知道,这里的心脏,正在有力地向着那片更广阔的天地跳动。那里的每一次夯声,每一次钢架的搭设,都在为“高记”描绘着一个全新的、充满希望的未来。
奠基仪式被定在一个月后。那将是一个真正的,属于“高记”新时代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