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东丸”的沉没,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海狼”号首战告捷的消息通过加密电波传回后方时,无论是野人山根据地还是盟军指挥部,都为之振奋。然而,身处大洋深处的林晓,在短暂的喜悦后,头脑却异常清醒。一次成功的猎杀,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相反,它意味着“海狼”号已经暴露在日军的视野中,未来的行动将更加危险和艰难。
在“海狼”号悄然远离袭击海域,进行短暂休整和充电时,林晓将雷诺艇长、查理、张三以及 multicultural 船员大队的主要军官召集到了空间最为宽敞的(尽管依然拥挤)的军官餐室。
“弟兄们,”林晓开门见山,目光扫过这些肤色、国籍各异,却因共同战斗而凝聚在一起的面孔,“我们开了个好头,干掉了‘日东丸’。但这只是开始。鬼子不是傻子,吃了亏,他们就会加强警戒,增派反潜力量。我们这艘‘海狼’,虽然厉害,但终究是孤狼,经不起硬碰硬的消耗。”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格外严肃:“所以,我们必须明确我们在这片大洋上的生存之道和作战准则。我们不是来和日本海军主力决战的,我们是来当‘海上游击队’的!”
“海上游击队?” 雷诺微微皱眉,这个词汇对他这样出身正规海军的军官来说有些陌生。
“没错,游击队!”林晓肯定道,“就像我们在缅北丛林里做的一样,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把这套战术,搬到海上来!”
他站起身,用手指在粗糙的桌面上划拉着,仿佛那是一片微缩的海洋战场。
“我们的准则,第一条:优先劫掠,其次击沉!”
看到一些人露出疑惑的神情,林晓解释道:“击沉一艘船,固然能造成破坏,但除了听个响,我们什么也得不到。但如果我们能迫使它停船,登船检查,运走有价值的物资——比如燃油、药品、食品、甚至关键零部件——那对我们自身就是极大的补充!这叫‘以战养战’!‘海狼’号续航力有限,依靠自身携带和后方补给远远不够,我们必须学会从敌人身上‘吸血’!”
他看向张三:“这方面,老三,你和你的人要发挥关键作用。登船控制、快速搜查、物资转运,这些是你们的拿手好戏。”
张三默默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嗜血的光芒,这任务正对他的胃口。
“第二条准则:专挑软柿子捏,避免硬仗!”林晓继续说道,“像‘日东丸’这样护航薄弱、航速缓慢的落单货轮,是我们的首选目标。对于那些有重兵护航的船队,或者本身就是军舰的目标,除非有绝对把握,或者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否则宁可放弃,也绝不轻易招惹!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生存下来,持续地给鬼子放血,而不是逞一时之勇,去撞铁板!”
雷诺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这条准则与他受过的“见敌必战”的海军传统有所冲突,但他不得不承认,对于“海狼”号这样孤悬海外的特殊力量而言,这无疑是明智的。他补充道:“我同意。我们还需要加强对情报的分析,优先选择运载高价值、不易替代物资的船只,比如油船、军火船。”
“说得好!”林赞许地看了雷诺一眼,“这就是第三条准则:精准打击,追求最大战果比!我们要用有限的鱼雷和冒险,去换取敌人最疼的损失。”
查理推了推眼镜,从参谋角度提出建议:“我们可以和盟军情报部门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获取更多关于船只 cargo (货物)、航线和护航配置的详细情报。同时,我们自身在攻击前,也应尽可能通过观察和监听,确认目标的价值。”
会议的气氛热烈起来,不同背景的军官们纷纷从自己的专业领域提出见解。美方的通讯专家建议优化与后方的情报交换流程;澳方的水文专家强调利用复杂海域进行伏击和撤退的重要性;原国军海军军官则分享了一些识别日军舰船型号和判断其战斗力的经验。
林晓将大家的意见汇总,最终形成了“海狼”号作为“海上游击队”的核心行动准则:
1. 劫掠优先原则:尽可能俘获或逼停目标,获取物资补给。
2. 目标甄别原则:优先攻击护航薄弱、航速慢、价值高的非武装\/轻武装船只。
3. 情报导向原则:依赖并主动寻求精确情报,提高攻击效率和安全性。
4. 隐蔽生存原则:绝不恋战,一击之后无论成败,迅速脱离,隐匿行踪。
5. 持续骚扰原则:保持活动频率,让敌人防不胜防,疲于奔命。
这些准则,看似有些“猥琐”,却充满了务实的智慧。它承认了“海狼”号作为一支孤军的局限性,并将其转化为一种独特的战术优势。
“都明白了吗?”林晓环视众人。
“明白!”回应声响亮而统一。
“好!”林晓重重一拍桌子,“那就让我们这头‘海狼’,按照我们自己的方式,在这太平洋上,闹他个天翻地覆!”
新的准则很快得到了实践机会。几天后,“海狼”号在爪哇海附近,再次捕捉到一个目标——一艘孤零零的、吨位不大的日本货船“白山丸”,航速缓慢,且没有护航舰艇。
按照新准则,雷诺没有立即发射鱼雷。他指挥“海狼”号悄然上浮到水面,利用速度和火力的优势,逼近“白山丸”,同时用信号灯和扩音器(临时加装的)用日语发出警告,命令其停船接受检查。
“白山丸”上的船员显然被这艘突然出现的、造型奇特的潜艇吓坏了,试图加速逃跑,并向空中发射了求救信号弹。
“警告射击!”雷诺下令。
“海狼”号甲板上那门临时加装的、来自缴获物资的20毫米机炮立刻开火,一串炮弹打在“白山丸”船首前方的海面上,激起密集的水柱。
迫于武力威慑,“白山丸”最终无奈地降速,停船。
张三带领的特战小组迅速乘小艇登船,控制了局面。经检查,这艘船运载的是大量优质橡胶和锡锭——都是重要的战略物资。船员被集中看管,部分橡胶和锡锭被迅速转运至“海狼”号上尽可能利用的空间里。在破坏了船上的电台和主要设备后,由于时间紧迫和潜艇空间有限,无法带走更多物资,张三小组在“白山丸”的船体水线以下安装了小型炸药,随后撤离。
十分钟后,一声闷响,“白山丸”缓缓倾斜沉没。而“海狼”号则带着宝贵的战利品,再次潜入深海。
这一次,他们不仅击沉了敌船,更获得了实实在在的补给,完美诠释了“海上游击队”的准则。
“劫掠优先,专捏软柿”的理念,开始深入“海狼”号每一位船员的内心。这头游弋在太平洋上的孤狼,正以其独特而高效的方式,悄然改变着局部海战的规则。然而,他们频繁而“狡猾”的活动,也引起了日军更高层面的关注,一场针对性的、更加危险的围剿,正在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