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习结束的哨声,如同一个休止符,强行掐断了战场上那令人窒息的、单方面猎杀的韵律。高地上,观战席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只剩下沙漠的风拂过篷布和军官们粗重呼吸的声音。
阿尔奇·坎贝尔中校缓缓放下了举在眼前的望远镜,手臂竟感到一丝不易察觉的酸麻。他站在那里,如同一尊骤然风化的石雕,惯有的严肃和权威从脸上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空白的震惊。他身后的那些英军军官们,更是面面相觑,有人张着嘴,有人下意识地揉着眼睛,仿佛无法相信刚刚目睹的一切。
下方战场上,代表“红军”的“东方旅”队员们,正三三两两地从岩石后、沟壑里、沙丘顶现身。他们动作麻利,相互检查着装备,低声交谈着,身上几乎看不到代表“伤亡”的彩烟痕迹,与那些垂头丧气、身上或多或少带着彩烟标记、正在集结的蓝军士兵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三十五人对阵一个满编连,超过一百二十人。结果不是惨胜,不是僵持,而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碾压式的“歼灭”!时间,仅仅用了不到四十分钟!
坎贝尔中校的脑海中,不受控制地回放着刚才演习中的片段:
——那鬼魅般无处不在的小股部队,如同沙漠里的毒蝎,从最意想不到的角度发起致命一击,然后迅速消失。
——那短促、密集、完全不同于李-恩菲尔德步枪节奏的自动武器射击声(StG44),所形成的恐怖火力压制,让他的士兵连抬头都困难。
——那精准得令人发指的“狙击”,每一次枪响,几乎都意味着他这边一名军官或关键火力手的“退出”。
——自己部队那套娴熟、严谨的推进战术,在对方这种完全不按常理出牌的“流氓打法”面前,显得如此笨拙、迟缓,仿佛一头被无数猎犬围攻的雄狮,空有力气却无处施展。
这不是士兵勇气的问题,他的高地兵们足够勇敢。这甚至不完全是训练水平的问题。这是一种……他从未接触过,甚至从未想象过的作战方式!它将火力、机动、信息和单兵主动性结合到了如此可怕的程度!
“他们……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坎贝尔中校身边那位年轻气盛的上尉副官,终于忍不住失声喃喃,脸上充满了挫败感和茫然。
这句话仿佛惊醒了坎贝尔。他深吸了一口气,那口带着沙尘和硝烟(虽然是模拟)味道的灼热空气,似乎将他肺腑中某些固有的东西也灼烧了一遍。他缓缓转过身,目光极其复杂地投向了站在不远处的林晓。
林晓依旧平静地站在那里,脸上没有胜利者的骄矜,只有一种深沉的、仿佛早已预料到结果的淡然。他身后的赵刚、以及刚刚从战场返回的雷诺等人,虽然眼中带着兴奋,但也努力保持着克制。
坎贝尔中校迈开脚步,皮鞋踩在沙石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在这片寂静中格外清晰。他走到林晓面前,距离很近,近到能看清对方年轻面容上被风沙刻下的细微纹路,以及那双黑眸中蕴含的、与年龄不符的冷静与智慧。
长时间的沉默。坎贝尔中校的喉结滚动了一下,他似乎想说什么,但那些关于编制、关于传统、关于经验的固有认知,在刚才那场赤裸裸的实力展示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最终,他缓缓地、极其郑重地,向林晓伸出了右手。这个动作,与他之前礼节性的握手截然不同,带着一种承认和托付的重量。
“林指挥官。”坎贝尔中校开口,声音因为情绪的剧烈波动而显得有些沙哑,却异常清晰和郑重,“我……以及我的第2营,为之前所有的……轻视和固守成规,向你,和你这支非凡的部队,表示最诚挚的歉意。”
他用力握紧了林晓的手,目光直视着对方:“你们用无可争议的实力,给我,给我们所有人,上了永生难忘的一课。这不仅仅是战术的胜利,这是……战争艺术的革新。我看错了,也低估了你们。”
他顿了顿,仿佛下定了最后的决心,斩钉截铁地说道:“主攻任务,是你们的了。贾布尔干河补给中心,由‘东方旅’负责撕裂它的防线!我的苏格兰高地团第2营,将无条件配合你们的行动,听从你的战术调遣!我以军人的荣誉担保!”
这一刻,所有在场的英军军官都清楚地意识到,指挥权的移交已经完成。不是基于军衔或资历,而是纯粹基于实力赢得的尊重和信任。
“感谢您的信任与支持,坎贝尔中校。”林晓也用力回握,语气沉稳,“我们必将全力以赴,不负所托。”
就在这时,查理拿着电台耳机,脸色比演习时更加凝重,几乎是冲到了林晓身边,甚至顾不上礼节,直接附耳急声道:“林!德军通讯突然加密升级!他们提到了‘容器已进入捕获区’!重复,‘容器已进入捕获区’!而且能量读数在飙升!他们绝对不是在被动防御!这像个陷阱,是针对我们的陷阱!”
林晓的瞳孔骤然收缩!怀中的羊皮卷仿佛感应到了什么,传来一阵剧烈而急促的灼热感,甚至让他皮肤感到刺痛!
坎贝尔中校察觉到了林晓瞬间的神色变化和查理那焦急的神情,皱眉问道:“林指挥官,出了什么情况?”
林晓迅速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脸上恢复平静,对坎贝尔说道:“中校,我们截获到德军异常通讯,怀疑补给中心的防御可能比预想更强,或有特殊布置。我建议,原定今夜发起的攻击,需要立刻进行最终推演,调整细节,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变数。”
坎贝尔中校虽然有些疑惑,但基于刚刚建立的信任,立刻点头:“好!我立刻召集所有连级以上军官,听从你的安排!”
英军指挥官的震惊与心悦诚服,为“东方旅”赢得了至关重要的战术主导权。然而,这来之不易的主动权,却因查理带来的惊人消息而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德军口中的“容器”、“捕获区”,以及那飙升的能量读数,无不指向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可能性——他们视为猎物的目标,或许本身,才是真正的诱饵。一场计划中的突袭,正在滑向不可预知的深渊。林晓感觉到,他不仅是在指挥一场军事行动,更是在踏入一个精心编织的、超越常规战争的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