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茨拉夫带来的消息像一道闪电劈开了刚刚脱险的短暂轻松。追兵!而且人不少!裂缝狭窄,一旦被堵住,他们将插翅难逃。
“快!过河!”林晓当机立断,指向对面植被茂密的河岸。
无需更多催促,所有人立刻涉入冰冷湍急的河水。水深及腰,水流冲击力很大,众人互相搀扶,艰难地向对岸挪动。“教授”被他的护卫紧密保护在中间,他本人却显得异常镇定,甚至还有余暇观察着河流的走向和两岸的地形。
刚一上岸,林晓立刻命令皮埃尔和另一名熟悉地形的队员在前方带路,全队以最快速度钻进对岸茂密的森林,尽可能远离河岸,抹去痕迹。他们不敢停留,在林中全力奔跑了近半个小时,直到确认暂时甩掉了可能的追踪,才在一处被巨大倒木和灌木丛环绕的小洼地里停下来喘息。
每个人都浑身湿透,狼狈不堪,肺部火辣辣地疼。但危机远未解除。
“必须尽快和雷诺的主力取得联系,确认他们的情况,并确定新的集合点。”林晓喘着气说道。雷诺他们在采石场吸引火力,情况必然万分危急。
夜莺立刻开始操作她的便携式电台,试图呼叫雷诺的通讯小组。然而,调整了几个预设频率,耳机里传来的只有一片令人不安的静电噪音。
“联系不上。”夜莺抬起头,脸色比平时更加苍白,“可能……他们的电台在战斗中损坏,或者……”她没有说下去,但那个可能性让所有人的心都揪紧了。或者,采石场已经失守。
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主力部队生死未卜,他们这支小队孤立无援,还带着至关重要的“包裹”。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观察的“教授”走了过来。他身上的伪装服还在滴水,但眼神依旧锐利而冷静。
“林先生,”他开口,依旧是那口流利的、略带某种口音的英语,“如果你们的常规通讯渠道中断,或许可以尝试直接与伦敦建立联系。”
林晓一愣:“直接联系伦敦?”他们之前一直是通过“自由北方”网络或者夜莺的独立频道与SoE(特别行动处)进行中转联系。
“教授”从自己贴身的口袋里,取出一个香烟盒大小的、极其精致的金属扁盒,打开后,里面不是香烟,而是一组微型旋钮和一个极小的显示屏幕。“这是一个经过特殊加密的短波通讯器,功率有限,但可以直接连通白厅(英国政府中枢)某个特定办公室的保密线路。”他平静地解释道,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白厅!直接连通!林晓和夜莺都震惊地看着那个小盒子。这个“教授”的身份,比他们想象的还要惊人!
“需要特定的识别码和加密协议。”教授”看向夜莺,“我想,SoE应该给过你最高权限的应急联络指令。”
夜莺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她接过那个微型通讯器,手指有些微微颤抖,但操作却异常精准熟练。她快速设定频率,输入了一长串复杂的密码,然后将通讯器连接到了自己电台的备用电源和天线上。
整个过程,所有人都屏息凝神。赵刚瞪大了眼睛,看着这些他完全不懂的精密操作;汉斯则是一脸的痴迷与惊叹;让娜紧握着双手,祈祷着联系能够成功。
几分钟后,夜莺调整完毕,她戴上耳机,对着微型麦克风,用清晰而冷静的英语开始呼叫:“夜莺呼叫钟楼,夜莺呼叫钟楼,收到请回答。重复,夜莺呼叫钟楼……”
短暂的、令人窒息的沉默后,夜莺的眼中猛地爆发出光彩!她听到了回应!
“钟楼收到,夜莺,信号清晰。请报告情况。”耳机里传来一个同样冷静、带着标准牛津口音的男声。
成功了!真的直接联系上了伦敦!
夜莺迅速而简洁地汇报了当前情况:已成功接应“包裹”(使用了代号),但与原主力部队“东方旅”失联,目前小队孤立,位置不明,急需指示和支援。
伦敦那边的回应很快:“确认‘包裹’安全,最高优先级。原地隐蔽,等待进一步指令。我们将尝试通过其他渠道定位你们并安排撤离。另,转告‘东方旅’指挥官林晓先生:你们在黑森林及后续行动的表现,已引起高层关注。保持‘包裹’安全,你们将获得所需的一切支持。通话结束。”
通讯被迅速切断,以降低被追踪的风险。
洼地里一片寂静,只有风吹过树梢的声音和众人粗重的呼吸声。虽然只是短短几句通话,但意义非凡!这不仅仅是获得了指令,更是“东方旅”这个名字,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被盟军最高决策层的一部分所听闻和认可!“引起高层关注”,“获得所需的一切支持”,这些话语背后的分量,沉甸甸的。
“教授”收回了他的微型通讯器,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但看向林晓的目光中,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审视意味。
林晓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荡。联系上了伦敦,获得了承诺,但眼前的困境并未解除。他们需要找到一个更安全的藏身之处,需要食物,需要了解雷诺主力的确切消息。
“汉斯,”林晓转向通讯官,“持续扫描所有可能频率,寻找雷诺他们可能发出的任何信号!皮埃尔,寻找附近可以过夜和获取水源的地方。其他人,原地休息,保持警戒!”
希望如同这林间稀疏的阳光,穿透了厚重的阴霾,但前路依旧迷雾重重。与伦敦的第一次直接通话,为“东方旅”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但也将他们推向了更广阔、也更危险的国际博弈舞台。那位沉默的“教授”,就像一把钥匙,不仅连接了通讯,似乎也即将开启一段影响深远的秘密篇章。而失散的主力部队,此刻又身在何方?所有人的心头,都萦绕着这个沉重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