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天的劳作接近尾声。符筐再次装满,赵小二与李铁柱合力抬起一筐锈迹斑斑的残刃,沿着被无数脚步踩出的小径,走向谷外的熔炼炉。连日的辛劳让李铁柱有些脚步虚浮,在跨过一截半埋土中的断裂剑柄时,他脚下一个趔趄,肩头的担子猛地一歪。
“小心!”赵小二低喝一声,手臂骤然发力,青木灵力暗涌,硬生生将即将倾覆的符筐稳住大半。但仍有几件较小的残片从筐沿滑落,“叮当”作响地滚入旁边一丛茂密的、带着金属光泽的暗紫色杂草中。
“对…对不起,赵师兄,我……”李铁柱满脸愧色,连忙道歉。
“无妨,捡回来便是。”赵小二放下担子,神色平静。他示意李铁柱扶稳符筐,自己则弯腰,拨开那丛坚韧得有些割手的杂草,去寻找那几块滑落的残片。
杂草根茎纠缠,其间还混杂着不少细小的金属碎片和碎石。赵小二耐心地用手拨弄,指尖附着微薄灵力,避免被划伤。很快,他找到了那几块滑落的残片,正准备起身,目光却无意中扫过杂草深处,靠近一块风化岩石的根部。
那里,半掩在黑褐色的泥土和枯败草叶下,似乎有一点不同于周围锈蚀金属的温润光泽。
他心中微动,动作自然地顺势多探了探身子,仿佛还在寻找其他遗漏。指尖触碰到那点温润,入手微凉,质地似玉非玉,约莫半个巴掌大小,边缘不甚规整,表面似乎还刻有极其细微的纹路。
是一块玉简?而且看起来品相尚可,并未完全损毁。
赵小二的心脏不争气地漏跳了一拍。在废剑冢这种地方,出现玉简,其内记载的,很大可能与剑道相关!他强压下立刻探查的冲动,不动声色地用指尖抠挖,将其从泥土中取出,迅速用衣袖擦拭掉表面的污渍,看也不看,便揣入怀中内侧的暗袋,与那枚残破玉珏分开放置。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不过一两个呼吸的时间。当他拿着那几块最初滑落的残片站起身时,脸上依旧是那副略带疲惫的杂役模样。
“找到了,走吧。”他对一脸紧张的李铁柱说道。
李铁柱不疑有他,连忙点头,两人重新抬起符筐,完成了这最后一次的运送。
收工的钟声终于敲响。藏剑峰的冷面执事清点完人数,确认符筐数量无误,便挥挥手,如同驱赶苍蝇般示意他们可以离开了。众杂役如释重负,几乎是逃也似的离开了这片让他们倍感压抑的山谷。
赵小二混在人群中,低着头,步伐与旁人无异,但怀揣着那块意外所得的玉简,只觉得胸口一片滚烫,归心似箭。
他没有直接回厚土峰的杂役房,而是绕了一个大圈,确认无人跟踪后,再次来到了废丹房后山那处属于他的僻静角落。此时夜幕已然降临,月华如水,洒落在寂静的山林间。
他盘膝坐在青石上,深吸了几口气,平复有些激荡的心绪,这才小心翼翼地从怀中取出那枚玉简。
在月光下,玉简的真容清晰起来。颜色呈淡青色,质地果然温润,边缘有些许磕碰的痕迹,但主体完好。表面刻着一些模糊的云纹,中心处,有三个极其古朴、笔画却简单直接的字符,他辨认了一下,似乎是——“基础剑”三个字,最后一个字模糊不清,难以辨认。
果然是剑道玉简!虽残缺,但“基础”二字,正适合他这等毫无根基之人!
他不再犹豫,将玉简轻轻贴在额头,调动神识,小心翼翼地探入其中。
神识进入的瞬间,并未遇到任何阻碍。玉简内蕴含的信息如同涓涓细流,涌入他的脑海。信息量并不大,远远比不上《基础御物术》的复杂,更别提《长春功》的体系庞大了。
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三式剑招的详细图解与运气法门。
第一式,“刺”。图解是一个简单的人形持剑前刺的动作,旁边标注着灵力运转的细微路径,强调将周身之力,汇于一点,于刹那间爆发,讲究的是“疾、准、凝”。
第二式,“劈”。人形持剑下劈,势大力沉,灵力运转路径更注重瞬间的爆发与下沉,讲究的是“猛、沉、决”。
第三式,“格”。人形横剑于前,并非硬挡,而是带有一种细微的牵引、卸力的韵味,灵力运转圆融流转,护住身前,讲究的是“稳、圆、韧”。
这三式,确实是最基础、最简单不过的剑招,甚至凡俗武林中,稍有名气的剑客恐怕都看不上眼。图解旁的文字说明也极其简略,只阐述了最基本的发力技巧和灵力配合,并无任何高深意境或神通变化。
然而,赵小二仔细感悟着这三式剑招的运气法门和发力技巧,眉头却渐渐蹙起,眼中闪过一丝惊异。
这运气法门,尤其是“刺”与“劈”中要求的瞬间灵力爆发与精准控制,以及“格”中要求的灵力圆转流动、随势而变,其内在原理,竟与他练习《基础御物术》时,操控铁针进行穿刺、加速、变向、格挡时,对灵力的精细操控要求,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御物术是以神识和灵力隔空操控外物,追求的是“离体之后的精准与变化”。而这三式剑招,是以自身为根基,手持兵刃,追求的是“与器合一的瞬间爆发与防御”。二者形式迥异,但内核里,对“力”的运用,对“灵力瞬间输出与形态变化”的控制,却仿佛是同源之水,流向了不同的分支!
他放下玉简,目光闪动,下意识地并指如剑,按照“刺”式的运气法门,调动体内一丝灵力,向前虚虚一刺。
“嗤!”
空气中响起一声极其微弱的、几乎难以听闻的破空声。指尖前方的空气,似乎被一股凝练的力量短暂地排开。这一刺,比他单纯依靠蛮力或者随意调动灵力,速度更快,力量更集中!
他又尝试“格”式的运气法门,手臂在身前划过一个微小的圆弧,灵力随之流转,在身前形成了一面极其稀薄、若有若无的灵力屏障。虽然脆弱不堪一击,但这种圆融护身的意念,却让他对灵力的“守势”有了全新的体会。
赵小二收回手指,看着月光下自己平凡无奇的手掌,又看了看身旁那根练习御物术的铁针,脑海中两种不同的运力法门在不断交织、印证。
他缓缓拾起那枚淡青色的玉简,摩挲着上面粗糙的刻痕,眼中的惊异逐渐化为一种明悟与欣喜。
“虽只是凡俗剑招,”他低声自语,语气中带着一丝发现宝藏的兴奋,“但其中蕴含的发力技巧和意境,与御物术似乎有共通之处?”
这玉简记载的剑招本身,价值或许有限。但其蕴含的、最本源的“运力”、“控灵”的道理,却与他正在苦修的御物术相互印证,彼此补充!修炼这基础剑招,不仅能提升近身搏杀的能力(尽管他现在连把像样的剑都没有),更能反过来促进他对御物术的领悟,加深对灵力精细控制的掌握!
这无疑是一条意外发现的、可以让他“丹剑双修”之路走得更稳、更扎实的蹊径!
他将玉简紧紧握在手中,如同握着一把开启新大门的钥匙。丹药提纯是“静”的修炼,御物控器是“动”的延伸,而这基础剑招,则是将“动”与“静”,“器”与“身”进一步结合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