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晚会的余热仍在持续,“甜心教主”的热度居高不下,各类商业邀约、节目录制、时尚活动几乎将经纪人沈曼的电话打爆。然而,就在这事业的最高峰,林晓却做出了一个让许多圈内人意外的决定:向公司申请,春节前不再接任何新的商业活动和工作,她要彻底休息一段时间。
这个决定在外人看来或许有些“任性”甚至“浪费”,但沈曼接到电话后,却几乎没有任何犹豫,非常痛快地就答应了:“好的晓晓,这段时间你也辛苦了,是该好好休息一下,陪陪家人。工作上的事你放心,我会处理好,等你休息好了我们再规划下一步。”
沈曼的爽快,一方面是因为林氏文娱本就注重艺人的长远发展和身心健康,不提倡涸泽而渔;另一方面,大家心照不宣的是,林晓的母亲苏瑶是集团的元老重臣,这层关系使得公司对林晓自然多了一份包容和呵护(虽然林晓本人从未借此要求过特殊待遇)。
卸下所有工作的重担,林晓只觉得浑身一轻。喧嚣过后,她最渴望的,反而是那片能让她彻底放松、找回自我的宁静天地。她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拉上了同样刚刚结束一个剧本项目、正在休整期的苏婉晴,再次踏上了前往林家沟子的路。
不同于夏日的苍翠和秋日的绚烂,冬日的林家沟子别有一番韵味。山峦显得有些萧瑟,树木枝桠分明,空气冷冽而清新,呼吸间带着淡淡的枯草和霜雪的味道。村子里很安静,大多农户都在家中猫冬,只有袅袅炊烟从烟囱里升起,诉说着家的温暖。
车子熟门熟路地停在林羽家院门口。林晓跳下车,深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轻松愉悦的笑容,仿佛游子归家。
“阿姨!姥姥!林羽!我们回来啦!”她推开院门,声音清脆响亮,瞬间打破了小院的宁静。
林母正坐在堂屋门口的小板凳上摘着晚上要吃的菠菜,闻声抬头,顿时喜出望外:“哎呦!是晓晓和婉晴来啦!快进来快进来!外面冷!”她连忙放下手里的菜,搓着手迎上来。
姥姥也闻声从屋里探出头,笑得满脸皱纹都舒展开:“晓丫头来啦?好,好!”
林羽则从后院转出来,手里还拿着把修剪果树枝的小锯子,看到她们,脸上也露出温和的笑意:“回来了?”语气自然得仿佛她们只是出门逛了个街。
“回来啦!彻底放假了!”林晓笑嘻嘻地,毫不客气地把自己摔进堂屋那张熟悉的躺椅里,发出满足的叹息,“啊……还是这里最舒服!”
苏婉晴也笑着跟林母和姥姥打招呼,将带来的礼物(一些营养品和给姥姥的新围巾)递给林母。
小院因为她们的到来,瞬间充满了生气。林母忙着去烧水泡茶,拿零食果子。姥姥拉着林晓的手,眯着眼仔细看她:“瘦了,电视上看着胖乎点,还是得多吃点。” 林晓咯咯地笑:“姥姥,那是镜头显胖!我最近吃好多呢!”
林羽放下锯子,洗了手,也走进堂屋。他打量了一下林晓,虽然她脸上带着笑,但眼底确实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最近很累?”他随口问道。 “可不是嘛!”林晓立刻开始“诉苦”,“天天跑通告,录节目,拍照,笑到脸都快僵了!还是在这儿好,不用化妆,不用穿高跟鞋,想躺就躺想坐就坐!” 苏婉晴在一旁抿嘴笑,补充道:“她现在是真火了,走哪儿都被围得水泄不通。”
林母端着热茶和炒瓜子花生进来,听到这话,又是心疼又是骄傲:“火了好,火了说明咱晓晓有本事!但身体最重要,累了就回来歇着,阿姨给你做好吃的补补!”
晚饭自然是极其丰盛的。林母亲自下厨,炖了喷香的土鸡汤,炒了腊肉蒜苗,蒸了香肠,还有林晓最爱的糖醋排骨。饭菜的香气和堂屋里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温暖得能驱散一切寒意。
饭后,大家围坐在堂屋的火盆边(农村老式的那种烧炭火的盆子,上面罩着铁丝网),盆里煨着几个红薯,散发着焦甜的香气。林晓毫无形象地盘腿坐在小凳子上,手里捧着热茶,绘声绘色地讲着娱乐圈里的趣事和糗事,逗得林母和姥姥哈哈大笑。苏婉晴偶尔补充几句,气氛温馨而融洽。
林羽大多时候安静地听着,偶尔添点炭火,或者将烤好的红薯翻个面。火光映照在他平静的脸上,也映照在林晓因为兴奋和温暖而泛红的脸颊上。
在这里,林晓不再是那个星光熠熠的“楚乔”,也不是舞台上唱跳的“甜心教主”,她只是林家沟子小院里一个被长辈疼爱、可以肆意说笑打闹的“晓丫头”。这种卸下所有伪装和负担的轻松感,是她站在万千瞩目的舞台上也无法获得的。
苏婉晴也静静地享受着这份宁静。看着好友彻底放松的样子,看着林家人其乐融融的氛围,她心中也充满了暖意。这里仿佛是一个与世隔绝的避风港,能涤荡掉所有外界的纷扰和疲惫。
夜深了,红薯烤好了,掰开来,金黄软糯,烫得人手忙脚乱却又吃得心满意足。
progress 在娱乐圈的喧嚣中似乎一日千里,但在林家沟子这个小小的火盆边,它又变回了缓慢流淌的温馨时光。林晓贪婪地呼吸着带着柴火气息的空气,觉得这次回来休息,真是她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
明天,或许可以跟着林羽去后山看看冬景,或者就窝在屋里陪姥姥说说话,帮阿姨准备年货。至于外面的世界如何喧嚣,都与她无关了。此刻,她只想沉浸在这份触手可及的、真实的温暖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