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日头越来越毒,林家沟子村的土地上,却比日头更火热。那份“一村双景”的规划蓝图,在经过全村大会的激烈讨论和最终民主表决后,终于从纸面上的线条,开始向着坚实的土地迈进。第一步,便是生活区首批三户试点新房的动工。
第一幕:破土之声
清晨,天刚蒙蒙亮,村里那几户选定做试点的人家宅基地上,就已经聚满了人。不仅有三户的主人全家老小到场,几乎半个村子的人都来看热闹。对于这个沉寂太久的山村来说,任何一点改变都是大事,更何况是盖新房这样天大的喜事。
一台小型的挖掘机轰鸣着,它的钢铁手臂显得有些小心翼翼——这是林羽特意嘱咐的,要求施工队尽量保留原有老屋还能用的石料、木料,减少建筑垃圾,也是对过去的一份尊重。
“轰隆——”一声闷响,第一堵斑驳的土坯墙在机械的力量下缓缓倾颓,扬起一片尘烟。围观的人群中发出一阵轻微的惊呼,夹杂着些许叹息。那户人家的老太太,偷偷抹了把眼角,那里有她几十年的记忆。
林建国和林海在一旁忙着维持秩序,把看热闹的孩子往后拦,脸上却都带着与有荣焉的激动。林羽没有站在最前面,他和张工、施工队长站在一起,低声讨论着地基的深度、材料的堆放以及后续水电管线的预埋问题。
【系统提示:新农村建设工程启动】 【当前阶段:试点房地基开挖与基础施工】 【资源消耗:建材(水泥、钢筋、沙石)运输量增加35%】 【潜在风险预警】:
1. 地质条件:山区地质可能存在不均匀沉降或岩石层,需加强地基勘察与处理。(现场应对:施工队已备有小型破碎设备,应对浅层岩石。)
2. 邻里协调:施工噪音、粉尘、材料堆放可能影响周边未拆迁农户。(现场应对:提前沟通,错峰施工,设置临时围挡和洒水降尘。)
3. 传统工艺与现代材料的结合:如何有效利用回收的老材料(旧砖石、老房梁),并确保其符合新建筑的安全与保温标准。(解决方案:由张工团队进行结构计算和加固方案设计。)
第二幕:希望的基石
挖开表层浮土后,工人们开始用白灰在地上画出地基的轮廓线,然后开始挖基槽。这是个纯粹的力气活,但村里组织起来的临时施工队干得格外起劲。他们按天拿钱,工资日结,比出去打零工稳定得多,而且是为自己村子干活,心里透着股劲儿。
“这边再往下挖半米!” “注意槽壁垂直!” 施工队长拿着图纸,大声指挥着。搅拌机轰隆隆地响起,将水泥、沙子和碎石混合成混凝土,然后被一车车倒入挖好的基槽中,这是新房最坚实的“脚”。
林羽看着这一幕,心里盘算的远不止这三栋房子。他让助理统计着每日的用工量、材料消耗量、工时效率,这些数据将为后续大规模建设提供宝贵的参考,以便更精准地控制成本和进度。
第三幕:远程的牵挂与支持
即便身在山村,集团的事务也不可能完全抛开。每天下午,林羽会抽出一到两小时,在临时指挥部(林海家腾出的一个房间)处理邮件和进行必要的视频会议。
欧阳倩会简洁汇报四大中心的运营异常(通常没有);李静会同步资金流情况,并提醒乡村振兴基金的支出明细需要他签字;邵华、魏书铭等人也会偶尔发来简短的工作汇报或请示。
他们的支持是无声却坚实的。周晓芸寄来的包裹里,除了惯例的“清热解暑”凉茶和“能量满满”的肉脯之外,这次还多了几大盒藿香正气水和防晒冰袖,附言:“闻听家乡大兴土木,欣喜之余,倍感牵挂。施工辛苦,望诸位父老乡亲切莫中暑,安全第一。”
林羽把这些物资都分给了施工队的村民,引来一片感激。这点滴的关怀,比任何口号都更能凝聚人心。
第四幕:新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工程推进,新的小问题不断出现。
有一户邻居抱怨施工震动让他家的老墙裂了条缝。林羽立刻让张工去鉴定,确认后当场承诺负责修缮,消除了潜在的纠纷。
又有人担心统一规划的房子布局会不会不符合自家生活习惯。林羽便让张工拿着图纸,挨家挨户地去解释,并根据合理的个性化需求(比如家里有老人需要朝阳卧室、需要更大的灶台等)进行微调,虽然增加了工作量,却赢得了更多的信任。
最棘手的是,有村民看到试点户热火朝天地盖房,自己没被选上,心里着急,甚至有点嫉妒,跑来问什么时候轮到他们家。
林羽耐心解释:“叔,咱得一步步来。先把这三家盖好,让大家看看效果,也摸摸经验。工队就这么多人,料也得一批批运。下一批肯定轮到您,保证跑不了!而且您看,您现在不也在施工队干活挣钱嘛,等于先给自己攒盖房钱呢!”这话说得在理,对方也就安心回去干活了。
第五幕:夯声中的未来
夕阳西下,工人们收工了。三处宅基地上,已经浇筑好的混凝土基础在余晖中泛着灰色的光,等待着凝固硬化,变得坚不可摧。
村子里飘起袅袅炊烟,饭菜的香气混合着泥土和新混凝土的味道,形成一种奇特而又充满希望的气息。孩子们在工地上留下的脚印和小坑旁边奔跑玩耍。
林羽和父亲站在老槐树下,看着那初具雏形的地基。 “爸,你看,那就是咱家新房的根脚。”林羽指着一处。 林建国眯着眼,看了很久,重重地“嗯”了一声,声音里充满了感慨和期待。
夯声暂歇,但希望却在每一个村民的心中持续震荡。这不仅仅是三栋房子的地基,更是林家沟子村走向新生的基石。进度,在解决一个又一个具体而微小的困难中,在汗水的浇灌下,坚实而缓慢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