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老四蹲在网箱边,看着空荡荡的箱体,急得直搓手:“月牙儿,网箱是建好了,可咱没鱼苗啊!总不能让这好水空着吧?”
“那我们明天一早去远海海域看看吧。”
早晨大家都在码头集合。
云栖月刚检查完水质传感器,闻言笑着晃了晃手机——屏幕上是“深海生物集群探测仪”的界面,东南方向80公里处,一团醒目的橙色光点正缓慢移动,旁边标注着【物种:东星斑幼鱼群,数量:约200条,栖息地深度:60米】。
“四哥,您看鱼苗这不就来吗。”她扬了扬手机。
“探测仪扫到深海有东星斑幼鱼群,咱们开‘海神号’去捞,挑健康的鱼苗放进网箱,用净化水养着,不出半年就能长到两斤!”
“真能捞到?”云青山凑过来,看着屏幕上的光点,眼神里满是期待。
“那可是深海幼鱼,以前咱想都不敢想!”
“有探测仪和‘海神号’,肯定能!”云栖月拍了拍船身。
“这船的油电双驱静音模式,靠近鱼群也不会惊到它们。陈叔,您跟我们一起去,帮忙挑选健康的鱼苗;三哥,你负责记录水温、盐度数据;二哥,你和林大伯准备好活鱼舱,别让鱼苗受伤。”
“好嘞!”众人齐声应和,转身就往“海神号”跑。
林月娘拎着装满干粮和淡水的篮子追上来,塞给云栖月:“囡囡,路上小心,早去早回!”
“海神号”缓缓驶离码头,切换到电驱模式,马达只发出轻微的“嗡嗡”声,在海面划出一道平稳的水痕。
陈真伟站在甲板上,看着驾驶室里的全息海图,忍不住感叹:“这雷达连深海暗礁都标得清清楚楚,还有探测仪精准找鱼群,以前出海靠碰运气,现在跟开了‘上帝视角’似的!”
云川掌舵的手稳得很,眼神却时不时瞟向探测仪屏幕:“小妹,这幼鱼群会不会跑啊?要是等咱们到了,鱼群走了咋办?”
“放心,探测仪能实时追踪鱼群动向。”云栖月调出鱼群移动轨迹。
“它们正朝着深海游,咱们顺着航线走,两小时就能到。”
船行至深海区,海面渐渐翻起深蓝的浪。
云栖月切换到油驱模式,“海神号”瞬间提速,船头劈开浪花,朝着鱼群方向疾驰。
突然,探测仪屏幕上的光点闪了闪,一道语音提示响起:【前方5海里处,发现珍稀物种:黄唇鱼(幼鱼),数量:约30条,建议捕捞方式:人工垂钓(需轻手操作)】。
“黄唇鱼幼鱼!”云老四眼睛瞬间亮了。
“这鱼一条成鱼能卖几万块,要是能捞到幼鱼养着,咱岛可就发了!”
云栖月却摇了摇头:“黄唇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我们可以先养起来观察健康状况,暂时先养着。咱们主要捞东星斑幼鱼,可持续发展才是长久之计。”
陈真伟连连点头:“说得对!保护珍稀物种,还能维持海域生态,以后鱼群才会越来越多。”
“海神号”缓缓靠近东星斑幼鱼群海域,云栖月切换回电驱模式,船身几乎无声地停在海面上。
云川和林老拐放下特制的细网,网眼只容幼鱼通过,避免伤到鱼身。
陈真伟蹲在船边,手里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入网的幼鱼:“这条鳍有损伤,可以养养;这条体色鲜亮,游动有力,留下!”
云老四负责将选中的鱼苗放进活鱼舱,舱里注满了提前准备好的、与深海盐度一致的海水:“这些鱼苗真精神,放进净化网箱,肯定长得快!”
正捞着,探测仪突然发出急促的提示音:【西北方向3海里处,发现大型鱼群:蓝鳍金枪鱼(亚成体),数量:约10条,洄游路线:预计1小时后经过当前海域】。
“蓝鳍金枪鱼!”云青山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
“这鱼在魔都餐厅,一斤能卖上千块!咱要是能捕几条,够咱岛几个月的开销了!”
云栖月却按住他的手:“蓝鳍金枪鱼是极危物种,只能观察,不能捕捞。不过它们洄游经过咱岛海域,说明咱们这里的水质越来越好了,以后会有更多珍稀鱼群来这儿!”
陈真伟看着探测仪上的鱼群轨迹,若有所思:“等咱们的渔场生态稳定了,说不定能申请‘珍稀鱼类保护与养殖基地’,既能保护物种,还能靠生态旅游赚钱!”
“这主意好!”云河立刻接话。
“到时候我要开直播,让网友看咱怎么养东星斑、保护黄唇鱼,肯定能吸粉!”
忙碌了三个小时,活鱼舱终于装满了150条健康的东星斑幼鱼。
“海神号”返航后,回岛外的渔场处,只见海面下,一群野生石斑鱼正围着外岛处的网箱打转,甚至有几条试图钻进网眼,看得众人惊叹不已。
“净化水真是块‘吸鱼磁石’!”林老拐指着海面。
“以前这海域哪有这么多野生鱼?现在连石斑鱼都来定居了!”
众人小心翼翼地将东星斑幼鱼放进网箱,陈真伟往水里撒了点特制的营养剂,看着幼鱼欢快地游动,笑着说:“这净化水含矿物质丰富,再加上营养剂,幼鱼存活率至少能到95%!”
云老四蹲在网箱边,看着小鱼苗在水里穿梭,突然拍了下大腿:“月牙儿,咱是不是能捞点野生鱼放进网箱,让它们跟养殖鱼混养?这样肉质会不会更接近野生的?”
“当然可以!”云栖月眼睛一亮。
“不过得挑体型小、健康的野生鱼,比如黄鳍鲷、黑鲷,既能净化水质,又能让养殖鱼保持活力。”
话音刚落,云河就拎着渔网跑过来:“我去捞!刚才看到网箱附近有不少黄鳍鲷幼鱼,正好放进网箱!”
众人跟着忙活起来,有的捞野生幼鱼,有的监测水质,有的给网箱加装防护网。
回到海湾里,林月娘带着妇女们挑着担子过来,送来刚做好的鱼丸和绿豆汤:“大家歇会儿,尝尝用昨天捞的野生石斑鱼做的鱼丸!”
陈真伟咬了一口鱼丸,眼睛瞬间亮了:“这肉质真紧实!比普通石斑鱼鲜多了,肯定是净化水附近的水质好,鱼才这么美味!”
“等咱们的东星斑长大了,肉质肯定比这还好!”云青山捧着碗,笑得合不拢嘴,“以前出海怕风浪、怕迷雾,现在有‘海神号’还有渔场,咱再也不用靠天吃饭了!”
夕阳西下时,网箱里的鱼苗已经适应了新环境,东星斑幼鱼在前面游,野生黄鳍鲷跟在后面,形成了一道鲜活的“海上生态链”。
云栖月打开系统界面,看着【渔场生态循环初步形成】的提示,嘴角忍不住上扬——探测仪显示,周边海域的鱼群还在增加,用不了多久,这里就会成为真正的“深海珍馐摇篮”。
“月牙儿,你看!”云河突然指着海面,只见远处的海面上,一群银色的小鱼正朝着网箱游来,像是被净化水吸引。
陈真伟拿出检测仪,取样后惊喜地说:“是浮游生物!净化水滋养了大量浮游生物,吸引了小鱼,小鱼又引来了大鱼,这生态链越来越完善了!”
云栖月望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满是成就感。
她知道,这只是雾栖岛“海上牧场”的开始,等鱼苗长大,渔场盈利,就能建更多网箱,养更多珍稀海鲜,让全岛人都过上好日子。
夜色渐浓,“海神号”静静地停在码头,网箱上的警示灯亮起,像一串银色的星星,守护着这片充满希望的“海上牧场”。
云栖月站在码头,看着网箱里游动的鱼苗,又望向系统里还有剩余的积分,心里暗暗盘算:下次兑换个“自动投饵系统”,再建个小型加工厂,等鱼长大了,直接加工成真空包装的海鲜,卖到全国各地!
远处的海面上,偶尔有野生鱼群跃出水面,溅起银色的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