镐京晨钟,声声沉重。
城内的血迹尚未褪去,街道上留着昨日混乱的痕迹。
断裂的木牌,倾倒的香案,火烧的屋檐,都在无声地诉说昨夜的动荡。
大周初定,却已是风雨欲来。
——
武王的寝宫内,烛火长明。
榻上的武王面色惨白,气息急促,每一次呼吸都如同拉扯心肺。
周公旦立于榻前,眉宇间满是忧色。
“王兄之疾,已至危重,岂能再受烦忧?”
武王却缓缓摇头,艰难吐出几个字:“国……未定……岂能……养病?”
姜子牙站在殿角,目光如炬。他心知武王的强撑,不过是以残躯负社稷,若再如此,怕是撑不了多久。
——
就在此时,侍臣急报:
“三监使者求见,欲请王兄明定分封之事。”
武王神情一震,咳嗽剧烈,终是强撑坐起:“传。”
片刻后,三监的使者鱼贯入殿,拜伏于地。
“启奏大王,殷地旧都辽阔,百姓未安,吾等三监愿率所部,代大周镇抚,使百姓心服。”
这话看似忠诚,实则锋芒毕露。
周公旦眉头一紧,冷声喝问:“大周新立,诸侯尚未归心,你等何以独掌殷地?难道欲自为王乎?”
使者慌忙叩首:“不敢!只因殷人不服,若不早立威,恐有祸患。”
姜子牙却缓缓道:“祸患,正因人心未定。若以强兵压之,只怕殷人更反。周室根基薄弱,三监若持重兵,恐尾大不掉。”
此言一出,殿中气氛顿时凝重。
武王喘息片刻,艰难开口:“孤命三监,镇守殷地。然此命,非为你等专权,乃代周行使。若敢有异心,孤……必诛!”
说到“必诛”二字,他猛地一阵剧咳,鲜血溅在龙案之上。
三监使者面色一变,却仍叩首称“谨遵王命”,只在俯身之际,眼底掠过一抹冷光。
——
殿中片刻沉寂。
武王体力不支,被侍臣扶回榻上。
周公旦与姜子牙对视,皆见对方眼中的忧虑。
“子牙兄,”周公旦低声道,“三监握兵镇殷,此举实乃权柄外放,若无约束,迟早生乱。”
姜子牙点头:“三监心怀不臣,吾早有察觉。但此时武王病重,若不暂顺其意,只怕立即激变。权衡之间,唯有先稳其表,待根基牢固,再图后计。”
周公旦长叹一声:“此举,恐为后患。”
姜子牙微微抬首,目光望向殿外晨光,语声低沉:“杀劫未绝,天命未平。此劫,不止在仙佛,更在人族自身。”
——
与此同时,三监的府邸中,暗流已然涌动。
管叔策马而归,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得意。
“王命已下,殷地归我三家掌控。兄弟们,此番天赐良机,周室虚弱,咱们若握重兵,何愁无所作为?”
蔡叔附和道:“殷人尚多不服,借此立威,自然名正言顺。”
霍叔却沉吟不语,半晌才缓缓道:“只是周公旦与姜子牙,皆非庸碌之辈。若将来兴问,怕生祸端。”
管叔冷笑:“怕什么?武王病重,殿前吐血,大限不远!待太子年幼登基,周公旦纵然贤能,也难压我三家。”
蔡叔点头大笑:“正是!到时天命归谁,还未可知!”
三人相视,眼底皆闪过野心之火。
——
夜深时分,镐京再起喧嚣。
佛影在宫阙之上闪现,光华笼罩,百姓再度聚拜。
“佛门显灵!佛门显灵!”
一些人已开始私下呼喊:“大周非正统,天命当归佛!”
守军挥刀驱散,却越驱越乱。街巷火光连天,民心动荡不安。
而在暗中,接引与准提的弟子早已潜入镐京,伺机而动。
他们低声诵经,散发舍利光辉,使得佛影愈加明亮。百姓惶惶之心,被推至极致。
——
这一夜,周公旦立于高台之上,俯瞰城中乱象。
他眼神如铁,心中沉思:
“若乱势不平,周室必亡。此乱,不止三监,不止佛影,而是人心。”
姜子牙立在一旁,缓缓开口:“公旦,若周室不能以大义服人,便只得以铁血镇之。”
周公旦紧攥衣袖,未语,眼中闪过一抹决绝。
镐京暗潮,已然推向不可挽回的深渊。
夜幕低垂,镐京的街道上火光连天。
原本应是歌舞升平的大周新都,却在此刻被尖叫与鼓噪撕裂。
百姓一部分在呼喊“佛门护世”,一部分在怒斥“三监乱政”,刀剑声夹杂其中,血迹很快染上了青石板路。
——
周公旦急召百官入殿。
殿上火光摇曳,他面色冷厉:“镐京已乱,百姓惑于佛影,兵士惊于三监之权。若再不定策,恐人心尽失!”
群臣面面相觑,竟无人敢言。
姜子牙立出一步,沉声道:“臣愿率兵平乱,以正纲纪!”
话音刚落,三监的使臣当场冷笑:
“子牙虽是丞相,但今殷地属我三家镇守,兵马亦在吾等手中。若无三监出力,你周公纵有谋略,又奈何得了乱民?”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哗然。
周公旦怒喝:“尔等好生狂妄!兵者,国之器!岂能为私权而掌?!”
管叔的使者却毫不退让:
“非为私权,乃为社稷!殷地辽阔,兵若不归我等,百姓岂能安抚?周公,若要论心怀叵测,怕你才是居心不良!”
一石激起千层浪。群臣窃窃私语,朝堂分裂的裂痕终于被撕开。
——
就在此时,殿外急报传来:
“百姓聚众于南市,高呼佛号,斥周室夺天命!三监门客趁乱散发檄文,鼓动百姓反对周公旦!”
殿中气氛瞬间紧绷。
姜子牙面色如铁,厉声喝道:“是你们三监在暗中煽乱!”
三监使臣慌称:“非我等所为,皆是百姓自发!”
周公旦已然明白:这场乱局,三监早有准备,而佛门只是他们推波助澜的棋子。
——
翌日清晨,镐京彻底失序。
南市佛影再度显现,光芒照耀城郭,千人匍匐而拜。
百姓高呼“佛门真主”,甚至开始围攻官府。
三监的家兵趁机出动,声称“护百姓”,却反过来与周公所部对峙。
街道两侧,刀枪林立,弓弦拉紧。只差一声令下,便要血流成河。
——
武王病榻之上,已听得外面喧嚣。
他欲起身,却又咳血如注。
周公旦跪于榻前,泪湿衣襟。
武王颤声道:“镐京……不可再乱……公旦,必守……周室……”
话音未落,武王已昏厥。
殿外,鼓声轰鸣,喊杀震天。
镐京乱局,终于点燃。
——
此刻,城中呈现三重混乱:
一者,佛影高悬,百姓盲信,佛门弟子暗中蛊惑,使人心逐渐背离大周。
二者,三监拥兵,假借“镇抚”之名,实则夺权,已与周公之兵正面对峙。
三者,朝廷诸臣心怀疑惧,或投机取巧,或摇摆不定,致使局势雪上加霜。
这一切,宛若再度翻开的封神余波,不是神魔下凡,而是人心自乱。
——
北风呼啸,卷起尘土。镐京城外,烽烟冲天而起。
周公旦立于高台,披甲持戈,眼神冷厉如霜:“今日若不平乱,天下再无大周!”
姜子牙立在其侧,抬起打神鞭,声音如雷:“敢乱者,必诛!”
三监军中号角骤起,铁骑列阵。
南市佛影更盛,钟声回荡,似在嘲笑这人间王朝的脆弱。
天地间的对峙,已至临界。
——
这正是:
佛影照京阙,民心起波澜。
三监拥兵立,社稷陷刀山。
周公持戈厉,子牙誓诛奸。
一朝风雨合,王道欲衰残。
——
镐京暗潮,终于撕开遮掩的外衣,演化为赤裸的兵戎对峙。
佛门、三监、周公、姜尚四股力量交织其中,谁能掌控人心,谁便能掌控天下。
而这一切,不过是更大风暴的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