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曹操对荀彧这种挖人墙角、抢人学生的行为默许(甚至可以说是鼓励),根本原因有两个。
第一,还是贺奔的身体,让他教导一个曹昂,曹操已经足够心疼的了。再给他添两个学生?那肯定不行,累着我的疾之贤弟该如何是好。
第二个原因,其实也是最最最重要的原因。
曹操不止一次在心里腹诽。
贤弟啊贤弟,你教给曹昂的那些东西到底是什么,你当真一点数也没有么?
乱世之中,做臣子有臣子的学问,做君主有君主的学问。
就这么说吧,根据曹操平时考校曹昂的功课和学习成果之后得出来的结论,就是按照贺奔对曹昂的教导,曹昂以后连三公以下的差事都做不了,起步就是大将军、大司马、相国这一类的。
为臣之道,贺奔是一点没教给曹昂。
为“丞”之道,贺奔是一点没落全教给曹昂了。
在这个时代,丞相……呵呵,那就是权臣。
通俗而言,贺奔教给曹昂的,是如何识别、驾驭、摧毁各路英雄,是如何平衡朝堂、掌控权力的最高心法。
贺奔教给曹昂的,是统治的合法性源于秩序的建立、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的认同。
贺奔教给曹昂的,是权力的生产、分配与制衡原理。
表面是“御臣之道”,内核是“系统管理”。
表面是“仁义之道”,内核是“政治哲学”。
贺奔确实没教曹昂怎么做臣子,他教的是一套如何从根本上重塑这个时代的权臣甚至君主的学问。
这套学问让曹昂无法、也不会安心做一个臣子。
总结一下,贺奔是在把曹昂培养成一个 “国家系统的总设计师”——这尼玛不纯纯就是帝王之术吗?
贺奔教给曹昂的,是如何成为执棋者,如何将天下英雄与万民都视为棋子的终极学问。
这套学问太过危险,它本身就是一件唯我独尊的武器。
曹操绝对无法容忍除了他的继承人之外,还有其他人系统地学习这套东西,哪怕只是潜在的竞争者。
尤其是诸葛兄弟这样的大才。
尤其尤其尤其是诸葛亮这样的天才。
所以,当初曹操第一次问曹昂在贺奔那里学到了什么之后,曹操便叮嘱曹昂,先生教给你的学问,一定不能让其他人知晓,尤其是荀彧。
不过嘛,而在贺奔看来,这个有时候单纯的像个傻波的家伙,第一反应就是……
孟德兄啊,他们欺负我也就算了,怎么还有你的事儿啊!
抢走我的诸葛亮也就算了,我好不容易找了个代餐平替诸葛瑾,结果你给我连盆一起端走了啊!
……
平原郡内的战报,每日都会送到昌邑。
与贺奔之前判断的丝毫不差,文丑挡不住公孙瓒的援军,颜良独自面对公孙瓒援军和刘备,打的很辛苦。
就这袁绍还得感谢曹操呢,因为夏侯惇在高唐实实在在的牵制住了一部分刘备的兵马,夏侯渊也把田楷钉在济南国动弹不得。
趁着这个机会,曹操加速对新得的徐州琅琊国和东海郡各城的“吸收”,换上了一批自己人出任各郡(国)、县的太守(国相)、县令。
同时,趁着曹操的势力没扩散到整个徐州、对扬州的刘繇产生威胁的时候,孙策也再次提出想接自己在曲阿的家人来昌邑的想法。
在这个时代,将家人接到自己身边来,是对主公表达忠诚的最好方式。
孙策想带着破军营一起去,曹操也同意了。
只不过孙策担心曹操怀疑自己会一去不回,便在没有和周瑜商量的情况下,自作主张的带着一件东西去见曹操了。
俗话说,直男表达爱情的方式很突兀,其实对于现在还是一个愣头青的孙策而言,表达忠诚的方式也高明不到哪里去。
当孙策将传国玉玺拿到曹操面前的时候,曹操难得愣在那里许久。
还是身旁的贺奔再三提醒,曹操才回过神来。
……
“伯符,此物……从何得来?”曹操一脸震惊的询问。
“主公恕罪!”孙策单膝跪地,“当日洛阳大火,董贼劫掠洛阳后西逃,家父带人到处救火,修缮被损毁的宫殿、皇陵。在宫中的一口枯井之中,发现了此物!”
曹操咽了口唾沫,侍从将传国玉玺从孙策那里接过,然后送到曹操面前。
曹操下意识想去触摸,伸出去的手却突然停住,然后看了一眼自己的双手,在身上胡乱擦了擦,好像要擦去那不存在的污垢似的。
然后,他伸出双手,将玉玺接过,捧在手里。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曹操喃喃自语。
孙策开口说道:“主公!末将愿以此物为质,换得破军营随末将同行,将末将在曲阿的家人接到昌邑,请主公恩准!”
曹操还在盯着传国玉玺,似乎看的有些失神。
“咳咳……”贺奔轻轻咳嗽了几声,“主公?”
“哦……啊?”曹操下意识回了一句。
“可否将此物于奔一观?”贺奔走到曹操身旁再度开口。
“好……好……”曹操小声答应着,然后双手捧着玉玺慢慢送到贺奔面前。
贺奔大大咧咧的伸出一只手来去接过……
“当心!”曹操下意识喊出声音来,“这可是……”
“玉玺嘛!传国玉玺,我知道。”贺奔满不在意的回答,然后脸色一变,“嘿,看着不大,比我想象的要沉一些。”
确实,贺奔前世看过那么多电视剧,那传国玉玺都动不动就比一个平板电脑还要大、比两块砖摞起来还要厚。现在终于见到这东西之后,贺奔才发现……
你哭着对我说,电视里都是骗人的……
“据说,当年周文王被纣王囚禁,周人为了救回周文王,派人给纣王和他的爱妾妲己送了好多东西……哎?主公,还是先请伯符将军起来吧。”贺奔看向曹操说道。
曹操点点头:“好……伯符,你先起来。”
孙策一头雾水的站了起来。
贺奔笑了笑,继续说道:“当年周人送给纣王爱妾妲己的宝物中,有一块美玉,叫‘砥厄’。妲己见到这块美玉,爱不释手,便劝纣王把周文王给放了。”
说到此处,贺奔把玉玺放在曹操面前的桌子上,然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继续往下说。
“后来,周文王回到西岐,励精图治,最终有了武王伐纣,鼎定周朝八百年天下。”
“周武王剿灭纣王之后,重新拿回了那块名叫‘砥厄’的美玉。他认为,这块玉对周有大功,便命匠人,将砥厄雕琢成一枚印玺,还在印玺底部刻上了‘周天子印,以德配之’八个字。”
“到了战国的时候,楚国人卞和发现了一块璞玉,送给了楚王。这块璞玉,也就是……”
“和氏璧!”曹操立马抢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