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侯府的阴霾与血腥,被远远抛在身后。
苏清辞将柳氏画押的供词、搜出的部分可疑信件以及与生母之死相关的证物妥善封存后,将侯府交由石峰带人严密看守,自己则片刻未停,带着一颗沉甸甸却又无比坚定的心,再次踏上了返回北境的路。
她知道,扳倒柳氏只是清除了一个爪牙,真正的风暴,在于如何将这些证据呈递御前,如何应对二皇子及其党羽的反扑。而这一切,都需要与萧惊寒并肩筹划。
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当她再次看到云州城那熟悉的、带着战火痕迹的城墙时,心中竟生出一种奇异的归属感。这里没有京城的繁华与算计,只有凛冽的风沙和质朴的忠诚。
萧惊寒早已接到她即将返回的消息,亲自在城门口等候。他依旧是一身玄甲,风尘仆仆,但眉宇间的疲惫在看到那个由远及近的纤影时,瞬间被难以言喻的亮光所取代。
没有过多的言语,他大步上前,在她下马的瞬间,紧紧握住了她的手。指尖传来的力度和温度,胜过千言万语。他仔细端详着她的脸庞,看到她眼底的疲惫,更看到那份历经风雨后愈发坚韧的光芒。
“辛苦了。”他声音低沉,带着不易察觉的沙哑。
苏清辞摇摇头,回握住他的手,一切尽在不言中。
回到帅府,屏退左右,苏清辞将京城之行的一切,原原本本地告知了萧惊寒。从春桃冒险取证,到与柳氏当面对质,再到柳氏崩溃招供,以及搜出的那些指向二皇子与侯府勾结的蛛丝马迹。
萧惊寒静静地听着,面色沉静如水,唯有眸底深处翻涌着惊涛骇浪。他没想到,苏清辞此次回京,竟掀开了如此惊天的秘密,不仅坐实了生母冤案,更将二皇子与胡人勾结、侯府助纣为虐的罪行揭露无疑!
“这些证据,足以让萧景渊万劫不复!”萧惊寒的声音冷硬如铁,带着凛冽的杀意。他看向苏清辞的目光,充满了震撼与激赏,更掺杂着深深的心疼。她独自一人,面对那样的龙潭虎穴,需要何等的勇气与智慧!
“但还需谨慎,”苏清辞冷静地分析,“二皇子在朝中经营多年,树大根深。仅凭这些,他仍可能狡辩脱罪。我们需要一个万全之策,确保一击必中。”
萧惊寒颔首:“不错,此事需从长计议。待北境局势彻底稳定,我亲自陪你回京,面圣陈情!”
正事商议既定,房间内一时安静下来。窗外,北境的夜空格外高远,一轮皎洁的明月悬于天际,清辉洒满庭院,也透过窗棂,悄悄漫进室内。
连日来的奔波、紧张、愤怒与悲伤,在此刻静谧的月光下,渐渐沉淀下来。苏清辞看着眼前这个与自己命运早已紧密相连的男人,想起一路走来的艰险与扶持,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萧惊寒也静静地看着她。月光勾勒出她清丽的侧颜,带着几分疲惫,几分坚韧,更有着一种动人心魄的宁静力量。从最初那个在别院挣扎求生的孤女,到如今誉满天下的“护国女先生”,她一次次让他惊艳,让他钦佩,更让他……无法自拔地沦陷。
“清辞,”他忽然开口,声音低沉而郑重,打破了沉默,“等此事了结,边境平定,我们成婚吧。”
不是询问,而是陈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和承诺。
苏清辞的心猛地一跳,抬眸望向他。
月光下,他的眼眸深邃如夜海,里面清晰地倒映着她的身影,以及毫不掩饰的、深沉如海的情意。
没有鲜花,没有浪漫的辞藻,只有这最简单、最直接的请求,却比任何山盟海誓都更让她心动。
她想起他为自己挡刀时的义无反顾,想起他无数次在暗中的保护与支持,想起他们并肩走过的每一次风雨。这个冷硬如铁的男人,早已将最柔软的部分,毫无保留地展现在她面前。
她轻轻吸了一口气,压下鼻尖的酸涩,迎上他的目光,嘴角缓缓扬起一抹清浅却无比坚定的笑容:“好。”
只有一个字,却重逾千斤。
萧惊寒紧绷的下颚线条瞬间柔和下来,他伸出手,不是握住,而是轻轻拂过她额前被风吹乱的一缕发丝,动作轻柔得近乎珍视。
“我不会说什么甜言蜜语,”他低声道,目光灼灼,“但此生,萧惊寒定不负你。山河为证,日月为鉴。”
苏清辞主动将手放入他的掌心,感受着他掌心的粗糙与温暖,轻声道:“我信你。”
两人相视一笑,千言万语皆在不言之中。月光如水,静静流淌,将两人的身影拉长,交织在一起。
他牵着她的手,走出房间,来到院中。塞外的月色,清冷而明亮,洒在远处的山峦和近处的戈壁上,天地间一片静谧。
“你看,”萧惊寒指着远处连绵的烽燧线,“那里,是我要守护的江山。”他又低头看向她,“而你,是我要守护的余生。”
苏清辞靠在他未受伤的那侧臂膀上,望着那轮见证过无数悲欢离合的明月,心中一片安宁与坚定。
“待边境安宁,天下太平,”她轻声说,“我便与你在这边关,看尽日出日落,可好?”
“好。”他收紧手臂,将她圈在怀中,下颌轻轻抵着她的发顶,“到时,我带你去看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万里江山,我与你同守。”
月光下,两道身影相依相偎,许下了此生最重的承诺。
情定边关,月下盟誓。
前路或许仍有风雨,但此刻,他们拥有彼此,便拥有了面对一切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