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宁十三年,秋意渐浓,九月的天空晴朗高远,阳光透过薄云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反射出一片耀眼的光芒。紫宸殿前的白玉阶下,金甲卫士们身披重甲,手持长枪,如同一排排挺拔的青松,整齐而威严地排列着。
殿内,烟雾缭绕,沉水香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与朝服上精美的绣纹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氛围。满朝文武身着华丽的朝服,神色肃穆,他们的目光交汇在殿中央,那里摆放着一张龙椅,龙椅上坐着的正是盛宁女帝。
这一天,是宿国公明家康班师回朝的第三月。他率领大军在外征战多年,终于凯旋而归,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今天,女帝将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封典,对明家康及其部下进行论功行赏。
明家康身穿一袭玄色的征袍,袍袖和下摆处都沾染着西陲的风沙,仿佛还能闻到那片广袤土地上的沙尘气息。他的甲胄在烛光的映照下泛着寒光,上面的每一道划痕都记录着他在战场上的英勇事迹。腰间悬挂的那柄“裂穹刀”更是引人注目,这把刀曾斩杀过添逐的三员大将,刀鞘上的缠绳因为长时间的摩擦已经变得发亮,显示出它的主人对这把武器的频繁使用。
明家康自盛宁六年起便跟讨伐寒潮帝国,抵御外敌的入侵。后来,他率领一支偏师深入寒潮帝国的腹地,连续攻破了三座重要的城镇,为国家开拓了千里的疆土。而在那场惊心动魄的黑石谷之战中,他更是身先士卒,率领一群死士成功截断了敌军的粮道,为西路军的大捷立下了首功。
此时此刻,明家康站在大殿之中,他的身姿挺拔如松,仿佛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岳。尽管他的脸上透露出一丝倦意,但他的眼神却依旧锐利如鹰,仿佛能够穿透人的灵魂。
“宿国公明家康,”盛宁女帝端坐龙椅,声音清越如钟,目光落在明家康身上时,多了几分赞许,“你随大军西征六载,出居庸,守大明,破寒京,断敌粮,凡所战之处,无不克捷;所拓之地,皆入大明舆图。西陲百姓为你立‘镇寒碑’,称你‘拓土将军’,此等功绩,非国公之爵所能尽显。”
女帝话音刚落,兵部尚书即刻出列,手持早已拟好的封爵文书,朗声宣读:“奉天承运女帝,诏曰:宿国公明家康,骁勇善战,忠君爱国,西征三载拓土千里,功绩卓着,今册封为‘拓王’,赐金印紫绶,食邑三千户,赏锦缎百匹,黄金千两。‘拓’字铭功,以彰其开疆辟土之勋,钦此!”
明家康闻言,即刻跪地接旨,双手接过金印与紫绶,金印上“拓王之宝”四字镌刻得刚劲有力,触之冰凉,却似有千钧之重。“臣明家康,谢陛下隆恩!愿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殿内群臣纷纷上前道贺,目光中满是敬佩——自盛宁女帝登基以来,“王爵”多封予宗室,明家康以大功臣封王,足见其功绩之重,亦显女帝用人不避亲疏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