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晃到了2012年。智能手机开始普及,微信朋友圈悄然兴起,连林家村头小卖部的老板娘都学会了用二维码收款。这股“智能”之风,自然也刮进了“辰曜科技”。
公司会议室里,一场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讨论正激烈进行。以林丕稼、林丕和为代表的老一辈管理层,和以林岽(已从上海交大硕士毕业,正式加入公司研发部)为代表的年轻一代,观点产生了碰撞。
林丕稼看着ppt上那些“云平台”、“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的陌生词汇,眉头皱成了个“川”字:“这些东西,听起来花里胡哨的,靠谱吗?咱们的设备,核心是辰力技术,把技术做实、做精才是根本!搞这些虚的,别把成本搞上去了,效果没见着!”
林岽推了推眼镜,努力用最通俗的语言解释:“依伯,这不是虚的。比如,我们可以给每台售出的设备装上传感器,联网后,就能实时监测运行状态,提前预警故障,远程就能调试维护,不用工程师每次都跑现场。用户的使用数据(匿名处理)还能帮助我们优化算法,让效果更好。这叫……‘降本增效’!”
林丕邺在一旁听得半懂不懂,插嘴道:“就跟咱家那台新洗衣机似的,手机一点就能启动?那倒是挺方便……可咱们的设备涉及健康数据,安全吗?”
“安全问题正是关键!”林岽立刻接上,“三叔说得对!所以我们需要组建专门的网络安全团队,建立防火墙,数据加密传输。这需要投入,但长远看,是必经之路。”
林丕和一直沉默着,这时缓缓开口:“依哥,我觉得岽仔说得有道理。时代在变,咱们不能总用老黄历。辰力技术是根,但要让这棵树枝繁叶茂,得跟上时代的肥料。可以先小范围试点,看看效果。”
林丕稼看着眼前这群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又看看并肩作战多年的弟弟们,深吸一口气:“行!那就先试点!不过依岽仔,你给我盯紧了,安全是红线!咱们‘辰曜’的口碑,是几十年一点点攒起来的,不能砸在什么‘云’啊‘网’啊上面!”
林漺的“辰光健身舞”也遇到了“新问题”。她的学员越来越多,不光有老年人,还有些年轻白领慕名而来。大家时间难凑齐,总有人抱怨错过教学。
正发愁时,刚上大学的表妹潘臻(林丕华的小女儿,那个“智商爆表”的未来科技大佬)放假回来,给她出了个主意:“依漺表姐,你这套东西,完全可以做成线上课程啊!拍成视频,放到网上,大家随时随地都能学!我帮你弄!”
说干就干!潘臻拉着林漺,用手机拍摄、电脑剪辑,制作了一套精美的“辰光健身舞”教学视频,上传到了当时刚刚兴起的几个视频平台。没想到,一下子火了!
视频里,林漺动作优美,讲解清晰,背景是林家村头风景如画的老榕树和田野。更吸引人的是,那些作为“示范学员”的依姆依伯们,个个精神饱满,笑容质朴,成了“网红”。尤其是那位在奥运开幕式上下腰的依伯,被网友戏称为“功夫依伯”,拥有大量粉丝。
搞笑的是,一位依姆的儿子在外地工作,偶然在网上看到了自己老妈跳舞的视频,激动地打电话回来:“妈!您都成明星啦!跳得真好!以后我就在网上看您跳舞!” 把依姆乐得合不拢嘴,见人就说:“我家仔在网上都看到我咯!”
林漺看着手机屏幕上不断增长的播放量和暖心的留言,又惊又喜。她没想到,自己教的健身舞,能通过这种方式,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帮助到更多的人。这大概就是科技的力量吧,让美好的事物打破时空限制。
林凛此时已是一位在国内外学术界小有名气的青年学者,博士毕业后留校成了副教授。她主持的辰力生物效应研究,也开始与前沿的基因表达、神经调控等领域交叉,课题越来越高精尖。
然而,她那位“依嫲”郑美娇女士,可不管这些。每次林凛回家,老人家关心的头等大事永远是:“依凛央啊~你都三十出头了(虚岁),个人问题到底怎么打算的?实验室里有没有合适的男同事?依嫲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你爸都会打酱油了!”
林凛每次都用“忙”、“没遇到合适的”、“随缘”等万能借口搪塞过去。这次,依嫲使出了杀手锏,悄悄把林凛拉到一边,压低声音:“你大舅公那边有个亲戚的儿子,在美国硅谷做工程师,人长得精神,年纪也相当,要不要……认识一下?”
林凛顿感头大如斗。上辈子被婚姻伤得太深,这辈子她对感情之事本能地排斥。 在她看来,有那时间和精力去经营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如多攻克一个技术难题来得实在和可控。但她又不想伤了老人的心,只好使出缓兵之计:“依嫲,我现在手头有个国家自然基金的重点项目,正是关键时期,真的没心思想这些。等忙过这阵子再说,好不好?”
看着孙女眼底的疲惫和坚定,郑美娇依嫲叹了口气,终究没再逼她。儿孙自有儿孙福,或许这个从小就主意正的大孙女,缘分真的还没到吧。
智能化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生活的方方面面。林家这艘大船,在掌舵人林丕稼的谨慎带领下,在年轻一代的积极推动下,开始尝试调整风帆,迎接新的挑战与机遇。是坚守传统,还是拥抱变化?或许,最好的答案,就藏在脚踏实地与仰望星空的平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