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林丕和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刚画好的图纸:我有个主意——咱们可以在院里设个义诊角,每周六上午开放,平时依凛妹央要专心学习。
大叔林丕邺立即附和:对对对!偎来做个预约登记本,乡亲们提前登记,按顺序看病!
阿白也赞成,叼来一块木板,示意可以做成预约牌。
正商量着,邮递员又送来南洋包裹。这次除了书籍,还有大伯林丕稼的亲笔信:听说依凛央在集市上大放异彩,大伯甚慰。但切记:知识如药材,需适时适量。附上学习计划表一份,供参考。
林凛打开计划表,眼睛一亮:大伯将每天分为学习时间实践时间玩耍时间,还标注了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全家立即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就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权衡,最终定下了以下规矩:
每周六上午被设定为义诊时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为了确保服务质量和效率,爷爷决定对义诊人数进行限制,每次最多接待 20 名患者。这样可以让林凛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为每一位前来就诊的人提供细致入微的医疗服务。
周一至周五则是全心投入学习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林凛会专注于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升,无论是学校的课程还是其他领域的学习,都要全力以赴,不断充实自己。
周日下午则安排了药材整理和学习交流的活动。这不仅可以让林凛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各种药材的特性和用途,还能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进步。
此外,为了保证身心健康和生活的平衡,林凛还特别规定每天必须保证 2 小时的玩耍时间。这是一段完全属于自己的放松时光,可以用来进行各种兴趣爱好或者户外活动,让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阿白负责监督执行,它立即叼来小铃铛——义诊开始时摇铃,结束时要摇铃。
让林凛惊喜的是,五个村的医者自发组成了巡回医疗队,每月轮流到各村义诊。
郑飒枢拍胸脯:依凛央放心学习!平常的小病有我们呢!
潘大山笑道:疑难杂症再请你出马!
高珠妹还提议:我们可以每月开一次交流会,互相学习!
林凛在听取了大伯的建议后,经过深思熟虑,精心地制定了一份全新的学习计划。这份计划涵盖了多个方面,旨在全面提升她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学校功课林凛决定每天放学后都要认真完成。她深知学业的重要性,因此会全力以赴地对待每一门课程,确保按时完成作业并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
中医学习这是林凛一直以来的兴趣所在。她计划在周末的时候跟随爷爷学习中医知识,包括中医理论、草药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治疗方法。通过与爷爷的交流和实践,她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医文化的精髓。
科学知识也是林凛学习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伯寄给她的书籍成为了她每晚必读的读物,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她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了解到更多关于科学的奥秘和应用。
除了学业,林凛也注重兴趣的培养和发展。她计划每周安排时间进行画画和唱歌活动,而阿白则会充当她的忠实观众。这样不仅可以放松身心,还能发挥她的创造力和艺术天赋。
为了更好地执行学习计划,林凛还特别邀请了堂叔公林敬魁担任她的“学业顾问”。林敬魁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学者,他将定期为林凛提供学习方法和建议,帮助她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聪明的阿白不仅是林凛的好伙伴,还成为了她学习计划的监督者。它会通过叼来不同的物品来提醒林凛该进行相应的活动。比如,当阿白叼来口琴时,就意味着林凛该休息娱乐一下了;当它叼来画纸时,便是提醒林凛该发展兴趣爱好了;而当它叼来毽子时,则表示林凛该去运动玩耍了。
有一次,林凛因为过于专注学习而忽略了休息和娱乐。阿白见状,毫不犹豫地将她的书本叼到了院子里,用这种方式示意林凛该去户外活动一下,放松一下心情了。
林凛因前世的记忆还未淡忘消散完,她悄悄地实践着一种看似愚笨的哲学——“大智若愚”。
在学校里,林凛总是故意算错那些数学题,让同学们觉得她并不聪明。这只是她故意为之的表象。实际上,她早已将数学知识掌握得滚瓜烂熟,只是不想过于张扬自己的才智。
课间休息时,林凛会和同学们一起跳皮筋、抓石子,尽情享受着孩子们的快乐时光。她融入其中,与大家打成一片,没有丝毫的优越感。
回到村里,林凛也会像其他普通孩子一样,在药田与林麟林麒一起种植草药和肥料配方实验。帮忙喂鸡鸭、捡鸡蛋。她毫不嫌弃这些琐碎的农活,反而乐在其中,因为她知道这是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当林凛回到林家二进院,走进爷爷的药房时,她就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在这个小小的天地里,她展现出了那份超越年龄的医术天赋。她对各种草药的特性了如指掌,能够准确地判断病情并开出合适的药方。
林凛的“大智若愚”并非真正的愚笨,而是一种低调、谦逊的生活态度。她用这种方式保护着自己,同时也更好地融入了周围的世界。
夕阳下,林凛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跳皮筋,阿白在一旁地打着拍子。爷爷远远看着,对奶奶说:这样好,既是小神医,也是小孩子...
夜幕降临,林凛在日记本上写下:今天治好三个病人,学会跳新皮筋花样,读完《星星的秘密》...明天要继续努力!页角,阿白按了个俏皮的爪印。
晚风中,林国手医堂的布幡轻轻摇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