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能源突破,输电网络初构想
黑水河油田的抽油机昼夜不停,铁臂上下摆动,原油顺着管道汩汩流淌,稳步攀升的产量成了乾朝工业运转的 “黑色血液”,滋养着一座座崛起的工厂。
与此同时,格物院电力研究所内,灯火通明到深夜。实验仪器的 “滋滋” 声、金属碰撞的 “叮叮” 声交织,空气中弥漫着机油与臭氧的混合气味。
墨衡顶着满眼红血丝,胡茬泛青,手里捏着个刚从实验架取下的灯泡,指腹摩挲着钨丝残留的温热。自从攻克电灯寿命短和小范围稳定供电的难题,他和团队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 眼前的成果只是起点,真正能颠覆时代的潜力,藏在 “远距离输电” 这个未破的难关里。
“陛下,院长!” 听到脚步声,墨衡猛地抬头,眼里瞬间迸发出亮彩,快步迎向踏入实验室的林烨与阿牛。他手里的图纸被攥得边角发皱,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却难掩亢奋,“电力的优势在于易于传输和转化,可现在,咱们只能在发电机旁边用,这简直是暴殄天物!”
他将图纸狠狠铺在实验台上,笔尖重重戳在上面的线路图上:“要让电力真正服务天下,必须解决远距离输电的损耗问题!这是卡住咱们的关键!”
阿牛俯身细看,手指点在发电机图标旁的衰减标记上:“之前试过长线输电,电跑不了三里就弱得点不亮灯,难道有新门道了?”
“有了!” 墨衡重重点头,声音陡然拔高,“上百次实验!烧了十几台发电机!终于发现 —— 提高电压,能把损耗降到最低!电压越高,电跑的越远!”
他拿起笔,在图纸上快速勾勒,线条急促却精准:“您看!咱们先建‘发电站’!要么找江河落差大的地方,靠水能建水电站;要么在产煤区,用蒸汽机驱动大型发电机建火电站。电站产生高压电后,通过架在空中的‘输电线’送出去,各地再设‘变电站’,把高压电逐级降压,最后送到工厂、矿山,甚至…… 家家户户!”
笔尖划过图纸上的城镇、工厂、农田,一幅前所未有的能源网络蓝图,在三人眼前徐徐展开。
林烨站在实验台旁,身形未动,眼神却已剧烈起伏。
起初,他只是平静聆听,手指无意识地轻叩桌面,随着墨衡的讲解,瞳孔渐渐放大,里面倒映着图纸上纵横交错的线路,像盛着整片星空。当 “千家万户” 四个字从墨衡口中吐出时,他猛地前倾身体,双手按在实验台上,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
一股难以言喻的震撼与激动,顺着脊椎直冲头顶。他太清楚这张电网的分量 —— 蒸汽机离不开煤炭,内燃机离不开石油,它们轰鸣的背后,是矿山的血泪和运输的损耗。可电力不同,它清洁、无声,一旦贯通,工厂不必再为燃料运输发愁,夜间的城市将告别油灯的昏暗,甚至未来的机器、战舰,都能靠这无形的力量驱动。
这不是简单的能源革新,是能让乾朝生产力再跃一个台阶的钥匙,是甩开西夷、奠定盛世根基的关键!
“好!好一个能源网络!” 林烨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不是紧张,是极致的兴奋。他抬手重重拍在图纸上,墨痕被震得微微散开,“墨衡,你和你的团队,立了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他猛地转身,目光扫过随行的工部尚书和格物院官员,眼神锐利如刀,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立刻启动三项事宜,刻不容缓!”
“第一,选址勘探!” 他指尖指向地图上的江河流域,“派最精锐的勘探队,去查勘江河落差大、水流稳定的地段,优先规划实验性水电站;同时在北方煤炭主产区,同步筹备火电站,双管齐下!”
“第二,材料攻关!” 他看向阿牛,语气凝重,“组织专人攻克两大难题:输电线材料,铜、铝都要反复测试,既要导电性能好,又要控制成本;绝缘技术,陶瓷、橡胶加大研发力度,必须确保高压输电安全,不能出半点纰漏!”
“第三,统筹协调!”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让兵部、工部、户部联合办公,制定输电线架设路线,优先覆盖主要工业区和大城市,再逐步向周边城镇、乡村延伸!需要多少人力、物力、财力,户部全力配合!”
一连串指令清晰下达,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墨衡听得心头火热,眼眶微微发热。之前所有的熬夜、失败、争论,在这一刻都有了沉甸甸的价值。他攥紧拳头,深深躬身:“臣遵旨!定不辜负陛下厚望,早日让电力传遍乾朝每一个角落!”
阿牛也满脸振奋,拍着墨衡的肩膀:“格物院的机床、人手,随你调用!咱们一起把这张网织起来!”
林烨再次俯身看向图纸,指尖轻轻划过上面的输电线,仿佛已经看到了数年后的景象 —— 城市里,电灯将黑夜照如白昼,商铺、作坊彻夜不休;工厂里,电机取代蒸汽机,轰鸣更稳、效率更高;农田里,电动抽水机运转不息,再无旱涝之虞。
这张无形的能源之网,正在他的注视下,被小心翼翼却又坚定地勾勒在乾朝的版图上。
他直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外面格物院的灯火。夜色中,那些亮着灯的实验室,正孕育着乾朝的未来。
只是,林烨心里清楚,这绝非易事。远距离输电的技术瓶颈、海量的资金投入、跨地域的协调难题,每一步都像是在刀尖上行走。
但他的眼神里没有丝毫犹豫 —— 从第一条铁路铺就,到第一艘巨舰下水,从《新民典》颁布,到 “铁驹” 战车破敌,乾朝一路走来,哪一步不是在挑战中开辟新路?
他抬手推开窗户,夜风涌入,吹散了实验室的闷热。远处,汴梁城的灯火与天上的星辰交相辉映,像极了未来那张遍布全国的电网。
能源革命的号角,已然吹响。
乾朝的下一个时代,终将由电力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