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调令像悬在头顶的利剑,让刘家坳的空气都凝滞了。村民们聚在发明角,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不安。
听说隔壁村张木匠被带走了,家里就剩老娘和三个娃。
李铁匠也是,官差直接闯进铺子把人带走的。
王石头一拳砸在墙上:跟他们拼了!大不了鱼死网破!
胡闹!铁蛋爷爷厉声喝止,你这是要把全村都拖下水!
就在众人争执不下时,村口突然传来马蹄声。一队官兵簇拥着个身着绯袍的官员径直来到发明角,为首的竟是工部侍郎陈大人。
刘远洋接旨!陈侍郎展开黄绢,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闻永安县刘家坳善制农器,特命即日起设立官造作坊,专司农器改良。钦此——
这道圣旨让所有人都愣住了。设立官造作坊?这意味着什么?
陈侍郎收起圣旨,皮笑肉不笑地说:刘远洋,陛下看重你的才能,特命你在本地设立作坊。这可是天大的恩典啊。
刘远洋心中雪亮。什么恩典,分明是要把刘家坳的技艺一网打尽。但他面上却露出感激之色:谢陛下隆恩。只是设立作坊需要时间......
不必担心。陈侍郎打断他,工部已经选好址了,就在村东头那片空地。工匠嘛......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村民,现成的不都在这么?
这话一出,村民们的脸色都变了。这不就是变相的征调吗?
当晚,刘远洋独自在发明角待到深夜。油灯下,他摊开一张巨大的图纸,开始勾画起来。王石头推门进来时,看到他正在绘制一个前所未见的复杂机械图。
远洋哥,你这是......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刘远洋头也不抬,既然他们要作坊,我们就给他们一个作坊。
第二天,刘远洋主动找到陈侍郎:大人,既然要设官造作坊,不如把规模再扩大些。我有个想法......
他展开连夜绘制的图纸,上面是一个规模宏大的作坊区规划,包括冶炼、木工、织造等多个工坊,甚至还设计了学徒宿舍和讲学堂。
陈侍郎看得眼花缭乱:这......这得要多少银子?
大人放心,刘远洋笑道,只要朝廷支持,银子的问题我们可以自己解决。
接下来的日子,刘家坳出现了奇怪的一幕:村民们热火朝天地修建作坊,仿佛真心实意要配合朝廷的安排。但细心的人会发现,他们修建的速度特别慢,而且总是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地方下功夫。
这块地基要再夯实些。刘远洋指挥着村民,对,再夯三遍。
这面墙的灰缝要勾得漂亮些。
王石头忍不住抱怨:远洋哥,照这个速度,明年也建不好啊!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刘远洋低声道。
与此同时,真正的动作在暗处进行。每天夜里,都有村民悄悄将重要的工具和图纸转移到后山的密洞里。铁蛋爷爷带着几个信得过的老匠人,在密洞里开辟了新的工作间。
更妙的是,刘远洋想出了技术拆分的法子。他把每项技艺都拆分成若干环节,分别教给不同的村民。这样即使有人被征调,也带不走完整的技术。
一个月后,陈侍郎再次来到刘家坳。看到只完成地基的作坊,他的脸色很不好看:刘远洋,你这进度也太慢了!
大人明鉴,刘远洋一脸为难,要建就要建最好的,这些都是必要的工序。
陈侍郎正要发作,忽然听到一阵读书声。循声望去,只见新搭建的草棚里,二十多个孩子正在上课,教的竟是《考工记》。
这是......
这是在培养学徒。刘远洋解释道,技艺要传承,光有作坊不行,还得有人才。
陈侍郎若有所思。他当然明白,比起强征匠人,培养自己的人才是更好的选择。但他不知道的是,这些孩子学的《考工记》是经过刘远洋注解的版本,里面暗藏了许多独门技艺的诀窍。
又过了一个月,作坊的进度依然缓慢,但刘家坳的却越来越多。连邻村的人都慕名而来,想要学习技艺。陈侍郎每次来视察,看到的都是热火朝天的学习场面,反而不好催促作坊的进度了。
这天夜里,刘远洋正在密洞里指导几个核心匠人改良织机,王石头急匆匆地跑进来:远洋哥,陈侍郎明天要带工部的匠人来!
众人顿时紧张起来。工部的匠人可不是好糊弄的,一眼就能看出门道。
刘远洋沉思片刻,忽然笑了:来得正好。让他们学,不过要学我们想让他们学的。
第二天,陈侍郎果然带着十几个工部匠人来到刘家坳。这些匠人个个眼神犀利,一看就是行家里手。
刘远洋亲自演示新改良的织机,动作故意放慢,让工部匠人看得清清楚楚。但他演示的是一台特别准备的织机,里面有几个关键零件做了改动,效果大打折扣。
妙啊!工部匠人头目赞叹道,这个梭道设计真是精妙!
他当然看不出,这个的设计其实是故意让织机效率降低的。
演示结束后,工部匠人们迫不及待地想要亲手试试。刘远洋大方地让他们操作,结果自然是不尽如人意。
奇怪,一个匠人挠头,看着简单,操作起来怎么这么别扭?
刘远洋心中暗笑,面上却一本正经:熟能生巧,多练练就好了。
陈侍郎看着这一幕,虽然觉得哪里不对,却又说不出所以然。毕竟,刘家坳的配合态度无可挑剔,技艺也毫不藏私地展示,他还能说什么?
待工部的人离开后,王石头长舒一口气:总算糊弄过去了。
还没完。刘远洋摇头,这只是开始。接下来,我们要送他们一份。
三天后,刘远洋带着精心准备的来到县衙——十架特制的织机。这些织机外形精美,操作流畅,唯一的缺点是产量只有普通织机的一半。
陈侍郎试用后大为满意,立即命人送往京城。他哪里知道,这份将会在工部引起怎样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