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华后,杨振宁不顾高龄,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
他亲自为本科生讲授普通物理,课堂上没有丝毫架子,经常用通俗的比喻解释复杂概念~
比如将粒子相互作用比作人与人握手,让学生们豁然开朗。
他的治学格言宁拙毋巧,宁朴毋华也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学子,南开大学葛墨林院士回忆~
杨先生常说做东西刚开始的时候不要取巧,老老实实地弄熟了,才能谈到巧,这种踏实作风成为学子们的治学准则 。
←_←
在科研布局上,杨振宁展现出前瞻性眼光。
他深知基础科学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向有关部门提议加强基础研究。
为了提升清华高等研究院的实力,他不仅捐献100万美元现金,还多方奔走募集超1500万美元资金。
更关键的是,他凭借个人声望,成功引进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吸引密码学专家王小云院士加盟~
邀请张首晟、文小刚等杰出学者来校工作,让清华高等研究院迅速成为国际顶尖的研究机构。
(☆_☆)
2004年,杨振宁在文化高峰论坛发表《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演讲,提出《易经》的思维方式限制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这一观点引发广泛讨论。
尽管争议不断,但他敢于直言的态度,体现了科学家追求真理的本色。
2015年4月,他正式放弃美国国籍,2017年2月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完成了回归祖国怀抱的夙愿。
当有人问他为何做出这个决定时,他平静地说:
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
╰(*′︶`*)╯
晚年的杨振宁,依然保持着对科学的敏锐洞察。
2023年7月,国际数学与物理交叉科学研究中心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揭牌,他担任名誉主任,继续推动学科交叉创新。
2024年1月,以他为原型的纪录片《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在北京首映,影片生动展现了他跨越世纪的科学人生。
直到百岁高龄,他仍对科学世界充满好奇,在夫人翁帆眼中,他有时率真得像个孩子一般,会为一个新的物理模型兴奋不已。
( ̄▽ ̄)~*
杨振宁曾说:
我想我在科学工作的成就帮助中国人的自信心增加了,这个恐怕是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
这句话并非虚言,他的存在让无数中国学子相信,中国人同样能在现代科学领域取得顶尖成就。
物理学家潘建伟院士就曾坦言:
杨先生的成就让我们后来的科学家相信,中国人也有很聪明的脑袋,可以做很好的科学 。
这种精神层面的激励,或许比具体的学术成就更具深远意义。
ヽ(^。^)丿
五、科学巨匠的人生注脚:
成就与争议并存~
?(???)?
杨振宁的学术成就覆盖粒子物理、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等多个领域,发表论文约300篇,着有《杨振宁论文选集》《曙光集》等多部着作。
在学界,他被公认为继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后,20世纪物理学的卓越设计师,其贡献可概括为三大支柱:
●)o(●
一是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
作为现代规范场论的基石,它统一了自然界的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
构建了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被誉为物理学的诗歌。
尽管提出时未获重视,但后续的实验验证和理论发展证明了其伟大,先后有十余位物理学家因研究该理论的应用而获诺贝尔奖。
(っ?3??????
二是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这一发现打破了物理学界长期信奉的对称性教条,重塑了人类对宇宙基本规律的认知。
吴健雄的实验验证更是科学史上理论与实验完美结合的典范,至今仍被写入各国物理教材。
(????)
三是杨-巴克斯特方程,这个跨界方程在物理和数学领域架起桥梁,不仅解决了统计力学中的多体问题,还推动了量子群等新数学分支的发展,展现了科学的内在统一性。
(???)
除了这三大核心成就,他在统计力学中的超晶格理论、量子场论中的重整化群方法等领域也有重要贡献,其学术广度与深度在物理学史上极为罕见。
(????)
不过,这位科学巨匠的人生也伴随着争议。
最着名的当属与李政道的决裂,两人在宇称不守恒的贡献归属和论文署名问题上产生分歧,最终分道扬镳,成为物理学界的一大憾事。
尽管多年后双方都对此事保持沉默,但这段过往仍被外界反复提及。
此外,2004年他与28岁的翁帆结婚,年龄相差54岁的婚姻引发广泛关注,面对各种议论,他们始终保持低调,用相濡以沫的生活回应质疑。
? o?o?
对于这些争议,杨振宁始终以淡然态度面对。
他曾说:
科学的道路上没有绝对的完美,人生亦然。
重要的是始终保持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祖国的热爱。
这种豁达与坚定,正是他人格魅力的体现。
e(*?_?)_\/?:?☆
2021年,杨振宁入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写道:
你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
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
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
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
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
这段话精准概括了他的一生———
既是照亮物理天空的科学巨匠,也是心怀故土的赤子。
*?((???))?*
从清华园的少年到百岁高龄的归根翁,杨振宁用一个世纪的人生旅程,书写了科学与家国的双重传奇。
他的学术成就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人类探索未知的道路;
他的赤子之心如同不灭火炬,点燃了中国人追求科学的热情。
正如杨振宁星在宇宙中永恒闪耀,他的名字也将永远镌刻在科学史与民族记忆的丰碑上。”
(?ˉ??ˉ??)
视频结束●)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