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西儒东来与海图新篇
“大秦”商人的到来,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来自异域的巨石。鸿胪寺内一时间人满为患,通译官们绞尽脑汁,试图与这些深目高鼻、言语佶屈的远客沟通。他们带来的玻璃器皿、金银币、呢绒布料以及那些写满陌生文字的书籍,成为了格物分院和翰林学士们争相研究的对象。
初步的交流带来了更多令人震惊的信息。这些“大秦”人自称来自一个名为“拜占庭”的帝国,其疆域横跨欧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他们证实了与“阿拉比亚”(阿拉伯人)的长期战争,并透露“星辰巨鹰”旗正是属于一个新兴的、信奉“唯一真神”的阿拉伯哈里发政权,该政权势头凶猛,不断侵蚀着拜占庭的领土,其商船和战船也正积极向东方扩张。
一个清晰的三方格局隐隐浮现:东方的大唐,中亚的阿拉伯,西方的拜占庭。帝国的视野,被迫从东亚一隅,扩展到了整个欧亚大陆。
“世间竟有如此格局……”李瑾看着根据商人描述粗略绘制的西方地图,心潮澎湃,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帝国的对手,不再仅仅是周边蛮族,而是文明程度相当、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能更具侵略性的远方强权。
**\\* \\* \\***
几乎与此同时,岭南“南海督护府”利用新开拓的南方贸易线路,带回了一份至关重要的礼物——一幅由南方岛国土着世代相传、覆盖范围极广的古老海图摹本!这幅海图虽然绘制粗糙,许多地方仅以神话生物标注,但其大致轮廓却惊人地与“大秦”商人描述的西方地理,以及吕宋舰队发现的鹰栖岛以西航线隐隐吻合!
督护府官员在奏报中激动地写道:“据此图与‘大秦’商人之言相互印证,自广州出发,经南海,过星罗礁,越鹰栖岛,一路向西,确可抵达‘大秦’及其所述之西方诸国!另,图之极南,亦绘有巨大陆块,与殿下(指太子)曾观星图所疑之‘南瞻部洲’方位相近!”
东西方的海图,在帝国手中第一次实现了跨越重洋的对接!一条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已然清晰可见!
消息传开,朝野震动。这意味着,帝国不仅可以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与西方联系,更可以凭借强大的海军,开辟一条全新的、不受北方游牧民族威胁的海上通道!
**\\* \\* \\***
然而,机遇总与风险并存。就在帝国为这地理大发现而振奋时,鹰栖岛再次传来紧急军报:阿拉伯人的进攻愈发猛烈,他们似乎也得到了增援,一种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抛石机被投入战场,唐军堡垒外围工事损毁严重,伤亡数字不断攀升。显然,对方也决意要拔掉这颗楔入其东方航线的钉子。
与此同时,室利佛逝在阿拉伯人的支持下,态度更加强硬,甚至开始扣押途经其海域的大唐商船。南海的局势,因这遥远西方战事的牵连,而变得愈发紧张。
是继续增兵鹰栖岛,与阿拉伯人在万里之外进行一场消耗巨大的堡垒攻防战?还是暂避锋芒,收缩防线,集中力量经营好已有的南海势力范围?
朝堂之上,争论再起。主战者认为鹰栖岛乃战略要地,绝不能弃,否则前功尽弃;主和者则认为劳师远征,耗费国力,不如巩固根本。
**\\* \\* \\***
就在这争论不下之际,东宫之内,一场由太子李昊“主持”的、别开生面的“海图研讨会”悄然举行。参与者除了格物咨议博士,还有几位被特许进入东宫的、精通航海的老水师校尉。
李昊命人将那幅古老的南方海图、新绘制的西方草图以及大唐自家的寰宇星图并排悬挂。他站在图前,小手拿着细棍,一会儿指向星罗礁,一会儿划向鹰栖岛,一会儿又点到那模糊的“南瞻部洲”,向水师校尉们询问着航程、风向、水文等细节问题。
当他听到从广州到鹰栖岛需要数月,而从鹰栖岛到“大秦”可能需要更久时,他的小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太久了……”他喃喃自语,“兵和粮食运过去,要好长时间,仗都打完了。”
他盯着海图看了许久,忽然抬起头,目光炯炯地看向那些校尉和水手:“如果……如果我们有很多很多像鹰栖岛那样的地方,隔一段路就有一个,是不是就能很快地把兵和粮食一站一站地送过去了?就像……就像驿站的马一样?”
建立海外基地链!进行接力式补给和力量投送!
这个年仅七岁的孩童,再次凭借其直观的思维,提出了一个极具前瞻性的全球战略构想!
水师校尉们被问得一愣,随即眼中爆发出兴奋的光芒!其中一位老校尉激动地躬身道:“殿下圣明!若真能如此,我水师必能纵横四海,无处不可达!”
李昊的这番话,被格物博士详细记录,很快便呈送到了李瑾和林薇的案头。
看着这份记录,李瑾久久无言。他走到那幅巨大的、已然连接东西的海图前,手指从广州出发,划过星罗礁、鹰栖岛,一直向西,直到那标注着“大秦”的区域。
“昊儿所指之路……或许,才是帝国真正的未来。”他轻声对林薇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决绝,“鹰栖岛,必须守住!不仅要守,还要以此为基础,将我们的驿站,一路修到‘大秦’的海岸去!”
帝国的战略,在这一刻,被太子的童言稚语引向了一个更加宏大、也更加冒险的方向。全球争霸的时代,似乎已在不经意间,悄然拉开了序幕。然而,这条遍布荆棘与机遇的新航路,帝国能否真正走通?那西方强大的对手,又岂会坐视大唐的势力延伸到自己的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