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刮骨疗毒,盛世基石
福王密信中透露的惊天阴谋,如同在看似平静的湖面下引爆了一颗惊雷。江南的风波,不再是简单的金融失序或地方腐败,而是一场旨在动摇国本、颠覆政权的政治叛乱!李瑾与林薇意识到,任何怀柔或妥协都已不再可能,唯有以雷霆万钧之势,彻底铲除盘踞在帝国财赋重地的毒瘤,方能奠定长治久安之基。
**\\* \\* \\***
由银枢司、御史台、刑部组成的联合钦差团队,手持监国秦王加盖了枢密院印信的煌煌令箭,以前所未有的规格和权力,奔赴江南。这支队伍不仅包括了精通账目的能吏、擅长刑名的干员,更有一队由李瑾亲自挑选的北衙禁军精锐随行护卫,其意不言自明——遇有负隅顽抗者,可先斩后奏!
钦差团队抵达扬州,并未与当地官府过多周旋,而是直扑核心。他们首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接管了那几家濒临崩溃的钱庄,宣布其为“逆产”,冻结所有账目,同时由银枢司紧急调拨库银,兑付小额存户,迅速平息了市面的恐慌。紧接着,依据福王密信提供的线索和前期掌握的证据,钦差团队展开了大规模抓捕行动,涉案的几家大商号东主、与之勾结的漕运官员、乃至扬州府内数名收受巨额贿赂的佐贰官,纷纷落网。
这场被称为“扬州清账”的行动,雷厉风行,手段酷烈,一时间,江南官商两界人人自危,以往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在绝对的权力和武力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大量隐藏在幕后的权钱交易、利益输送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其牵连之广,数额之巨,令人触目惊心。
**\\* \\* \\***
消息传回长安,朝野震动。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江南腐败的深度和广度,还是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一些与江南世家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朝臣,开始坐立不安,或上书为某些人求情,或隐晦地批评钦差“手段过激”、“恐伤及无辜”。
面对这些杂音,李瑾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姿态。他在朝会上,将部分查抄的账册和证物公之于众,上面清晰记录了某些朝中官员与江南逆党往来的证据。
“国之蛀虫,食民膏脂,结党营私,甚至意图倾覆社稷!此等行径,与叛逆何异?!”李瑾声音冰冷,目光如刀,扫过那些心怀鬼胎的臣子,“本王监国,受父皇之托,护佑江山社稷,岂能因私废公,姑息养奸?!凡涉案者,无论品级高低,背景深浅,一律依《永徽律》严惩!求情者,视同党羽!”
此言一出,朝堂肃然。所有人都明白,这位年轻的监国,已然具备了真正君主的威严与决断,任何试图挑战其权威的行为,都将遭到无情打击。
**\\* \\* \\***
在江南进行着刮骨疗毒般清算的同时,林薇主导的几项重大改革,也开始进入深水区。
借着“扬州清账”的东风,她强力推行了《漕粮证券管理暂行条例》,为这项金融创新套上了规范的笼头。同时,她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了更具根本性的改革上。
其一,是 《均田令》补充细则 的试点推行。在关中、河南等土地兼并严重的地区,尝试以赎买、置换等方式,限制豪强占田,将部分官田和清查出的逆产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户,并辅以由银枢司提供低息贷款的“青苗法”,帮助其恢复生产。此举旨在缓和阶级矛盾,稳定小农经济这一帝国根基。
其二,是 “匠作学堂” 的正式设立。林薇顶住“重道轻器”的舆论压力,在将作监和军器监之外,于长安正式创办了第一所官办高等工科学院,聘请技艺精湛的匠师和部分通晓格物之学的“广文馆”毕业生担任教习,系统传授冶金、建筑、水利、器械制造等先进技术,并设立“匠作基金”,奖励技术创新。这标志着“奇技淫巧”开始被纳入官方认可的“实学”体系。
其三,也是最具争议的,是 《商税则例》 的修订。林薇力排众议,开始着手建立一套相对公平、覆盖更广的商税征收体系,逐步改变以往主要依赖农业税和盐铁专卖的财政结构,试图将日益活跃的商业活动纳入规范征税渠道,为帝国开辟新的、更健康的财源。
这些改革,每一项都触及了旧有制度和既得利益者的根本,推行过程中遭遇的阻力可想而知。但林薇凭借着银枢司逐渐壮大的力量、李瑾毫无保留的支持以及“扬州清账”所带来的威慑力,硬是步步为营,艰难地将蓝图一点点变为现实。
**\\* \\* \\***
帝国的车轮,在经历了一系列剧烈的颠簸和内部清理后,开始沿着李瑾与林薇设定的新轨道,沉重而坚定地向前滚动。
北境战事已近尾声,突厥-回纥联军在唐军持续打击和内部分化下,彻底溃败,遣使求和。李瑾接受了他们的称臣纳贡,重新划定了边界,并开放了几个边境榷场,以贸易羁縻,换取边境的长期稳定。
皇帝的病情,在精心调理下,虽未能康复理政,但状态趋于平稳,偶尔能在宫人搀扶下坐起片刻。这对李瑾和林薇而言,已是最大的安慰和支持。
这一日,秋高气爽。李瑾与林薇难得偷闲,并肩站在翻修一新的“蕙质苑”最高处的观星台上,俯瞰着下方认真听讲的女子们,以及远处“匠作学堂”工地上忙碌的工匠和学子。
“薇儿,你看,”李瑾指着这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语气中充满了感慨与豪情,“短短数年,长安,乃至这大唐,已然不同。”
林薇依偎在他身侧,脸上带着恬静而满足的微笑:“是啊,殿下。广文启智,蕙质明理,匠作兴邦,商税富民……虽然每一步都走得艰难,但种子已经播下,根基正在夯实。”
她顿了顿,目光投向更遥远的南方,那里是刚刚经历了一场暴风雨洗礼的江南:“刮骨疗毒固然疼痛,但唯有祛除沉疴,方能轻装前行。这大唐的盛世基业,需要一代代人,一砖一瓦地去构筑。”
李瑾握住她的手,紧紧相扣:“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坦。旧势力不会甘心退出,新的问题也会不断出现。但只要有你在身边,本王……便无所畏惧。”
两人相视一笑,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将他们的身影拉长,仿佛与这座正在焕发新生的古老城市,与这个正在经历深刻变革的庞大帝国,融为一体。
然而,就在这看似一切向好,盛世可期的时刻,一名来自岭南的八百里加急信使,带着一身风尘与惊恐,冲入了枢密院,呈上了一份染血的奏报——
岭南俚帅冯盘,勾结海盗,聚众作乱,连陷三州!叛军打出了“清君侧,诛妖妃”的旗号,直指监国秦王与镇国公主!
刚刚平静不久的帝国,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一场新的、更为严峻的考验,已悄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