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河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清晨的钟声穿过育英学堂的老槐树,撞碎了初秋的薄雾。王卫国攥着用粗布包好的课本,快步穿过校园里的弹痕墙——那是日军占领时留下的印记,如今被学生们用红漆涂成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标语。空冥感知收敛在三尺内,却仍能清晰“闻”到教室飘来的油墨味,“听”到早到同学的琅琅书声,这些声音像一束束光,驱散了昨日目睹接收乱象时的憋闷。

走进初三(2)班教室,周小燕已经坐在座位上,正对着一本卷边的代数课本皱眉。见王卫国进来,她立刻招手:“卫国,这道二元一次方程组我总解不出来,你能帮我看看吗?”她的笔记本上画满了草稿,铅笔印叠着铅笔印,显然琢磨了很久。

王卫国放下书包,凑过去一看——题目是“鸡兔同笼”的变种,根据地的战地小学里,赵老栓曾用“石子计数法”教过他类似的题。但现在,他要用学堂教的代数方法解答。“你看,设鸡为 x,兔为 y,根据头数和脚数列两个方程……”他拿起铅笔,在草稿纸上快速演算,空冥状态悄然开启,专注度瞬间提升三倍,那些抽象的未知数仿佛变成了根据地的鸡和兔,清晰地在脑海里排列。

“哦!我懂了!刚才把脚数算错了!”周小燕恍然大悟,用笔敲了敲自己的额头,“还是你厉害,我昨天琢磨了半宿都没弄明白。”

“我也是在根据地学过类似的土办法,换了代数就容易多了。”王卫国笑了笑,翻开自己的笔记本——上面不仅抄录了课本上的公式,还贴着从旧报纸上剪下来的例题,旁边用红笔写着“对应根据地分粮问题”“可用于计算弹药分配”等注解。这是他的学习秘诀:把抽象的知识和战场、生活的实际联系起来,就像养父说的“道法自然,知识也该落地生根”。

上课铃响时,林薇薇抱着一摞油印试卷走进教室——那是昨天的数学小测,油墨还没完全干透。她把试卷放在讲台上,眼神有意无意地扫过王卫国,带着一丝复杂:“李教授说,这次小测有几道题很难,全班只有三个人及格。”

王卫国接过自己的试卷,鲜红的“98”分跃然纸上,扣掉的两分是因为计算时漏写了一个符号。林薇薇的试卷放在旁边,65分的成绩让她脸色有些发白。赵启明凑过来看了看王卫国的试卷,吹了声口哨:“可以啊卫国!我才考 82分,你居然快满分了!”

“都是按李教授讲的步骤来的,不难。”王卫国嘴上谦虚,心里却涌起一股踏实的喜悦——这不是战场杀敌的热血,而是通过努力掌握知识的笃定。他想起昨天在日伪仓库看到的精密机床,想起张大勇说的“算不准尺寸就造不出好武器”,更明白这试卷上的分数,不是用来攀比的数字,是未来建设国家的基石。

第一节课是数学,李教授拿着教案走进教室,目光扫过全班:“这次小测,王卫国同学考了 98分,值得表扬。尤其是最后一道附加题,他用两种方法解答,还结合了实际问题,这就是‘学以致用’。”他把王卫国的试卷投影在黑板上(那是日军遗留的简易幻灯机,学堂好不容易才修好),“大家看,他把鸡兔同笼和根据地分粮结合起来,这就是知识的活用法。”

教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赞叹,林薇薇抬起头,认真地看着黑板上的解题步骤,眼神里的轻视渐渐变成了敬佩。王卫国的脸有些发烫,空冥感知里“看到”林薇薇悄悄在笔记本上抄录他的解题思路,心里突然觉得:之前的同窗差异,或许能在共同的学习中慢慢消融。

课间休息时,林薇薇主动走过来,手里拿着笔记本:“王卫国,你能给我讲讲最后那道附加题吗?我还是没明白第二种解法。”

“当然可以。”王卫国接过她的笔记本,发现上面记得很认真,只是在关键步骤处画了问号,“你看,这第二种方法用的是‘消元法’,就像咱们清理仓库里的杂物,先把没用的东西去掉,剩下的就好处理了……”他用“接收仓库”的例子打比方,林薇薇很快就懂了,眼睛亮了起来:“原来这么简单!我之前就是绕不过弯来。”

正说着,物理课代表跑过来喊:“下节课去实验室做实验,大家带好放大镜和酒精灯!”王卫国心里一阵期待——这是他第一次进物理实验室,之前只在课本上见过实验器材的插图。

物理实验室在学堂东楼,里面的设备大多是日军遗留的,有些还贴着“陆军士官学校”的标签。李教授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一个三棱镜:“今天我们做‘光的折射’实验,大家分组操作,注意酒精灯的使用安全。”

王卫国和周小燕、赵启明分到一组。他小心翼翼地点燃酒精灯,用放大镜聚焦阳光,当光束穿过三棱镜,在白纸上投射出七彩光带时,周小燕忍不住惊呼:“太神奇了!真的和课本上画的一样!”赵启明则拿着量角器,认真测量折射角:“卫国,你看,红光的折射角是 30度,紫光是 45度,和李教授讲的一模一样!”

王卫国没有说话,只是盯着那道光带出神。空冥感知里,他突然想起异时空科技馆里的光谱仪,想起医院里的 x光机,想起兵工厂里的激光测距仪——这些先进设备的基础,不就是眼前这简单的光的折射原理吗?他突然抓起铅笔,在草稿纸上画起来:“如果我们把三棱镜换成两个,能不能把光聚得更集中?就像望远镜一样?”

“这想法不错!”李教授正好走过来,看到他的草图,眼睛一亮,“你可以试试!实验室里还有备用三棱镜,大胆尝试,科学就是在提问和实验中进步的。”

在李教授的指导下,王卫国用两个三棱镜搭建了简易的“望远镜模型”。当远处老槐树上的鸟窝通过模型变得清晰可见时,赵启明拍着大腿喊:“能行!咱们要是能做出真正的望远镜,兵工厂就能更精准地测量炮弹轨迹了!”

“不止兵工厂。”王卫国的心跳得很快,“医院的显微镜、夜间的探照灯,都能用得上这个原理!”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课本上的公式、实验室的实验,不是孤立的知识,是能变成改变世界的工具。

中午放学,王卫国没有立刻回四合院,而是去了学堂图书馆。那是一间不大的屋子,书架上摆满了旧书,很多是战前的教材,还有一些是爱国人士捐赠的外文书籍。管理员是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见他进来,笑着说:“又是你啊?今天想看什么?”

“我想找一本《机械原理》,最好有插图的。”王卫国说——昨天张大勇提到兵工厂的机床总出故障,他想找找改进的思路。

老人从书架深处抽出一本泛黄的《机械制图与原理》,封皮上印着“1938年版”:“这是辅仁大学的旧教材,里面有机床的结构图,你要是能看懂,就借你。”

王卫国接过书,如获至宝。空冥状态下,他的阅读速度比平时快三倍,很快就找到了关于“齿轮传动”的章节。书中的插图让他突然明白:之前修发电机时,陈老根说的“齿轮咬合不紧”,其实是齿距误差导致的,只要用游标卡尺精准测量,就能调整好。他立刻掏出笔记本,把结构图抄录下来,旁边标注“可用于改进兵工厂机床”。

回到四合院时,已经过了午饭时间。王破军正坐在老槐树下等他,手里拿着一个粗粮馒头:“知道你去图书馆了,给你留了吃的。”他看到王卫国手里的书,翻了翻插图,“这是《玄真子兵要》里‘器械篇’的现代版啊,当年我师父就说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能主动学这个,很好。”

“爹,想把这些知识用到兵工厂去。”王卫国啃着馒头,把齿轮传动的想法说了,“张大勇他们修机床总出问题,要是能按这个图调整,肯定能提高效率。”

“别急,先学好基础。”王破军拍了拍他的肩膀,“玄真派说‘厚积薄发’,你现在就像在打地基,地基稳了,才能盖高楼。等你把这些原理吃透,再去帮他们也不迟。”

下午的语文课,李教授讲的是鲁迅的《呐喊》。当读到“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时,教室里的读书声突然变得格外响亮。王卫国看着课本上的铅字,想起在根据地战地小学读《论持久战》的日子,想起接收仓库里国民党官员的腐败嘴脸,突然站起来:“李教授,我觉得‘向上走’就是要学好知识,用本事改变国家!”

“说得好!”李教授赞许地点头,“国家落后,不仅是因为武器差,更是因为知识匮乏。你们这代青年,就是要靠知识把中国从废墟里建起来!”

放学前,李教授宣布下周要举行“数理化综合竞赛”,优胜者可以获得一套新的实验器材,还能去北平兵工厂参观。消息一出,教室里立刻炸开了锅。赵启明摩拳擦掌:“这次我一定要赢,去兵工厂看看真正的机床!”林薇薇也攥紧了拳头:“我也要努力,不能再落后了!”

王卫国的心里也燃起了斗志——去兵工厂参观,就能亲眼看看那些需要改进的设备,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拿到优胜。

接下来的几天,王卫国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清晨的学堂里,他是第一个到教室的,借着晨光背公式;课间休息时,他和赵启明讨论难题,帮林薇薇梳理知识点;放学后,他泡在图书馆里,啃完一本又一本专业书;晚上回到四合院,就在煤油灯下演算到深夜,养父有时会陪在旁边,用《玄真子兵要》里的古代战术理论帮他理解现代数理逻辑——比如用“排兵布阵”解释“方程组消元”,用“兵器锻造”类比“化学反应”。

竞赛前一天,周小燕把自己整理的“错题集”借给王卫国:“这里面都是我易错的知识点,你看看,说不定能帮上忙。”林薇薇也送来一块橡皮:“虽然我可能赢不了,但还是祝你好运!”赵启明拍着他的肩膀:“公平竞争,输了可不许哭鼻子!”

王卫国看着手里的错题集和橡皮,心里暖暖的。他突然明白,学堂里的竞争不是战场的厮杀,是互相促进的成长;同窗之间的差异不是隔阂,是互补的力量。

竞赛当天,李教授拿着试卷走进教室,神情严肃:“这次竞赛的题目结合了实际应用,不仅考知识,更考你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发下来,王卫国快速浏览——数学题涉及兵工厂零件尺寸计算,物理题关于发电机原理,化学题则是如何用土办法提炼硝石,都是他熟悉且关注的内容。

空冥状态在落笔的瞬间开启,专注度提升到极致。他笔下的公式如流水般顺畅,解题步骤清晰明了,遇到结合实际的题目,就用根据地的“土经验”验证理论,很快就完成了所有题目。交卷时,李教授看了一眼他的试卷,眼里闪过一丝赞许:“看来你准备得很充分。”

三天后,竞赛结果公布。王卫国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优胜,赵启明第二,林薇薇进步到第五。当李教授宣布“优胜者下周三去兵工厂参观”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林薇薇跑过来,真诚地说:“王卫国,你真厉害!我以后要多向你请教。”

“我们可以一起学习。”王卫国笑着说,“以后有难题,咱们一起讨论。”

放学回家的路上,夕阳把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赵启明兴奋地说:“到了兵工厂,我一定要问问师傅们,咱们学的齿轮原理能不能用到机床改进上!”林薇薇也说:“我想看看医疗设备是怎么造的,以后说不定能帮上医院的忙。”

王卫国没有说话,只是看着远处的北平城墙,心里充满了期待。他知道,这次竞赛的胜利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他要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更多知识,然后把这些知识变成武器、变成机器、变成改善百姓生活的工具。就像学堂墙上的标语写的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回到四合院,王破军早已在老槐树下等着他,手里拿着一本新的《工业物理学》:“听说你拿了第一,给你的奖励。”他摸了摸王卫国的头,“记住,成绩不是目的,把知识用在实处才是本事。下周去兵工厂,多看看,多问问,把看到的记下来,以后都能用得上。”

“俺知道,爹。”王卫国接过书,指尖抚过崭新的封面,“俺不会让您失望的,也不会让那些牺牲的人失望。”

夜幕降临,煤油灯的光映在《工业物理学》的扉页上。王卫国坐在桌前,翻开书本,空冥感知里浮现出兵工厂的机床、医院的设备、根据地的学堂,这些画面与眼前的公式交织在一起,变成了一条清晰的路——从读书声里出发,走向建设新中国的广阔天地。他知道,这条路很长,但只要他坚持走下去,就一定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书河书屋推荐阅读:神话版三国纵天神帝神魂至尊武逆焚天大魏宫廷内无敌升级王内超级锋暴三国之佣兵天下我有一个沃尔玛仓库丝路大亨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抗战之关山重重三嫁夫君超宠的蜀汉之庄稼汉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煮酒点江山开局:大唐万里一孤城醉枕江山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万历小捕快寒门宰相大唐第一闲人我姐夫是太子,我纨绔点怎么了?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大明新命记最强军师之鬼才郭嘉北雄浴血山河明贼大唐不良人替天行盗暴君重生后,将原配妻子宠上天三国:以大汉之名,镇全球亡命之徒重生柯南当侦探那些年西游的兄弟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山河血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天才回归:第一傲世毒妃嘻哈史诗看古今穿越造反,我是认真的三国之他们非要打种地的我蒙山军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我来自大明辽东大人,得加钱三国:家父董卓,有请大汉赴死!我穿越明末了但金手指丢了我在三国和诸葛做邻居
书河书屋搜藏榜:山河血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开局戍边送死?我转身打回京城!崇祯是我老丈人!王妃本狂妄异星传送门之黄金大陆长生:从赏金猎人开始我有皇后光环维多利亚的秘密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挖金醉枕江山隋末,我干翻了十八王大唐之九子夺嫡让你当兵戒纨绔,你苟成军中猛虎吾父朱高煦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黄沙百战穿金甲朕绝不当皇帝箱子里的明末,我就是神仙乱世第一能臣回到古代建特区皇帝宠臣?不,我一身反骨!我在大夏被迫搞事的日子抗战:签到军事基地成晋西北霸主嫡女狂妃三国之诸葛天下绝色毒医王妃林梦雅大明:等待老朱死亡的我成了帝师战争承包商帝国再起特种兵穿越大明,抢座银山夺天下开局流放西北,强塞三个西域媳妇穿越1836年泽许公国的崛起重生—深闺九王妃穿到乱世我有拼夕夕打仗从不缺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带个手机回汉朝天云大陆之唐天十七世纪富二代铁血山河志让你当侯爷,没让你搞科技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许你盛世安宁温水煮相公大人,得加钱三国的真相参商穿越明朝小王侯
书河书屋最新小说:红头册七星大罗盘朕的北宋欢乐多大明:开局革职,我教朱棣屠龙术穿越大唐,我安史两兄弟横推天下大明:我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清史错位录双穿之:太平军铁蹄横扫清廷难道我真的是欧陆男主?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非典型大明士大夫生存实录谋杀三国精编版重生少年破局夺魁,逆转宿命!三国:第一革命集团军奋斗在激情岁月我把封神榜玩成职场剧从明朝开始的工业化穿越明末:从煤山遗恨到寰宇一统大明逆子:从土木堡开始挽天倾穿越原始社会搞发展六州风云季吴三桂称帝三国:戏诸侯霸娇妻我乃张角之子我开局两亩地,后期千古一帝?!边塞枭龙开局被妻妾们逼宫摸鱼世子:系统逼我卷成天下第一大国海军,从北洋水师开始汉末三国路那时的原始纪元三国:我董卓,被逼当天命大反派天幕:大清要命问答,答对诛九族穿越明朝考科举之穷山恶水出名臣穿越之边疆崛起我蒸的丹馍惊动了天庭特工三国:曹烁篡权,貂蝉伴我卧榻谋大秦:穿越成徭役,献药封丞相一枪定山河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大唐乱世:我靠武神系统称霸明末军火商,用汉阳造逆天改命虞朝的故事鬼王爷卧龙北伐:开局召唤万界名将商朝开局,建立千年世家我自己搞,新大魏!大明工业导师大梁好声音穿越之乱世明君我都还没开始,你们好感度就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