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傅氏集团内部紧锣密鼓地构筑防御工事,以应对“暗河”集团潜在威胁的同时,一场截然不同、旨在赢得人心与塑造堡垒的战役,在公众视野中优雅而高效地拉开了序幕。何紫妍,这位始终在风口浪尖掌控方向的掌舵人,深谙一个道理:最高的城墙与最锋利的武器,有时也抵不过民心所向铸就的铜墙铁壁。在商业与家族内部权力稳固之后,是时候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社会责任,并以此构建一道无形的、却可能至关重要的护城河。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傅氏集团会议中心再次媒体云集。但这一次,背景板不再是冷硬的科技蓝或商务灰,而是温暖的橙色调,上面印着醒目的标志——“晨曦与希望”慈善基金会,以及一行小字:“何紫妍女士发起”。
何紫妍身着一套质感柔和的珍珠白色套装,妆容清淡,笑容温婉而真诚,与她平日出现在财经新闻里那个雷厉风行、决策果决的女强人形象略有不同,更多了几分亲和与温度。她站在演讲台前,身后的大屏幕上播放着精心制作的宣传片,画面中是偏远山区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是简陋医疗站里病人无助的面庞。
“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们,”她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会场,不疾不徐,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今天,我站在这里,并非以傅氏集团董事长的身份,而是作为一个对社会怀有深切责任感的普通人,宣布‘晨曦与希望’慈善基金会的正式成立。”
她没有过多谈及傅氏的商业成就,而是将话题直接引向了基金会的初衷。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钥匙;健康,是承载一切梦想与努力的基石。”何紫妍的目光扫过台下,眼神中充满了真挚的关切,“在我们追逐商业价值、创造经济财富的同时,不应忘记,还有许多角落的孩子缺乏基本的教育资源,还有许多家庭因为一场疾病而陷入困境。‘晨曦与希望’基金会,将聚焦于这两个最基础、也最关键的领域,致力于让知识的阳光照亮更多前路,让医疗的保障守护更多家庭的希望。”
她随后公布了基金会令人瞩目的初始规模——由她个人注资五十亿,同时,傅氏集团每年将拿出百分之二的净利润持续投入。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一个态度,一个长期投入的承诺。
更让在场媒体和受邀嘉宾感到震撼的,是基金会近乎苛刻的运作模式。何紫妍宣布,基金会将聘请国际顶尖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对每一笔资金的流向进行全程跟踪和公开审计,确保善款使用的绝对透明和高效。基金会官网将实时更新项目进展和财务报告,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我们不做简单的资金捐赠者,”何紫妍强调,“我们要做问题的解决者。基金会将组建专业的项目评估和执行团队,深入一线,精准识别需求,打造可持续、可复制的援助模式。比如在教育领域,我们不仅要捐建校舍,更要关注师资培训、课程开发;在医疗领域,我们不仅要捐赠设备,更要支持基层医疗人员的培养和重大疾病的研究。”
她甚至还宣布,将亲自担任基金会的理事长,傅天融出任副理事长,并将邀请德高望重的教育学家、医学专家以及社会贤达组成理事会,共同决策。
发布会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何紫妍的真诚、远见与务实,通过镜头和报道,迅速传遍了全国。以往,傅氏与何家的形象,或多或少与“商业巨擘”、“资本力量”相关联,甚至因之前的内部斗争而蒙上过一丝阴影。但“晨曦与希望”基金会的成立,如同一股清泉,极大地冲刷了这种印象,为傅氏和何家赢得了如潮的好评和极高的社会声誉。
“商业女王的温情一面”、“百亿慈善背后的格局与担当”、“何紫妍:财富的尽头是责任”……类似的标题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和重要版面。公众舆论几乎是一边倒的赞扬,称此举重新定义了企业家精神,展现了顶级商业家族回馈社会的良心与担当。
然而,在这片赞誉的海洋之下,只有极少数核心人物清楚,这步棋更深层次的战略意义。
在傅氏顶楼的办公室,何紫妍与傅天融看着屏幕上滚动的正面报道,表情平静。
“舆论的高地,我们不占领,敌人就可能利用。”何紫妍轻声说道,眼神深邃,“傅天豪和‘暗河’想要抹黑我们,攻击我们。一个被公众广泛认可、拥有极高社会声誉的目标,远比一个纯粹的商业帝国更难被撼动。慈善,是我们披上的一件最坚固的舆论铠甲。”
傅天融点头表示赞同:“而且,基金会运作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与各地政府、基层组织的良好关系,以及我们在教育、医疗领域深入布局所获得的信息网络,在关键时刻,都可能成为我们洞察潜在风险、甚至抵御恶意攻击的宝贵资源。这步棋,进可攻,退可守。”
何紫妍微微颔首。她成立基金会,初心确有回馈社会的真诚,但身处漩涡中心,她必须让每一份善意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在“暗河”的阴影悄然逼近之时,此举不仅是在塑造形象,更是在构建一个以社会责任和公众信任为基石的、难以被外部势力轻易摧毁的防御体系。
慈善的布局,如同一着精妙的活棋,既落子于光明,照亮了前路,温暖了人心,也将可能从阴影中袭来的冷箭,悄然化解于无形。它为何紫妍和傅氏赢得了更广泛的支持与同情,也为即将可能到来的、更加残酷的斗争,铺设了一层深厚而有利的缓冲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