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调试的后续优化还在继续,沈廷舟每天都会带林晓棠去车间学习,教她根据实操反馈调整图纸参数。这天下午,车间要对新机床进行复杂零件的试加工调试,林晓棠提前带着绘图本和笔记本,准备记录关键的实操数据。
赵莉莉不知从哪听说调试现场能近距离接触新机床,也跟着凑了过来。她本想在沈廷舟面前表现一番,可看到林晓棠熟练地和师傅们交流参数,还能说出“刀具补偿”“切削余量”等专业术语,心里的嫉妒又开始翻涌——凭什么林晓棠能跟着沈科长学实操,自己却只能站在旁边看热闹?
调试进入关键阶段,师傅正按照林晓棠优化后的图纸参数,操作机床加工一个精度要求极高的轴类零件。沈廷舟站在旁边,指导林晓棠观察切削轨迹:“你看,现在刀具正在进行径向进给,进给量0.2毫米\/转,必须保持稳定,稍有偏差就会影响精度。”
林晓棠认真点头,刚想在本子上记录,突然听到身后传来赵莉莉的大嗓门:“王师傅!我上次托你帮我修的饭盒好了没?你要是忘了,我晚上可没饭吃了!”
这声喊叫突然又响亮,正在操作机床的王师傅手一抖,原本稳定的进给轨迹瞬间偏移,刀具险些撞到工件!王师傅反应极快,立刻按下急停按钮,机床“咔”地一声停住,刀具离工件只有不到一毫米的距离,在场的人都惊出一身冷汗。
“你喊什么!没看到正在调试吗?”王师傅气得脸色铁青,指着赵莉莉怒斥,“刚才要是晚按一秒急停,刀具和工件就撞坏了,不仅零件报废,机床都可能出故障!”
沈廷舟也皱紧眉头,语气严肃:“赵莉莉,调试现场需要绝对安静,你不知道吗?刚才多危险,你承担得起后果吗?”
赵莉莉被吓得脸色发白,却还想辩解:“我……我就是问问饭盒的事,没想到会影响调试……”
“问问饭盒?”张科长刚好来车间检查,听到动静走了过来,指着机床旁的“静音调试”警示牌,“这里明明白白写着调试时禁止喧哗,你眼瞎看不见?这台新机床价值几十万,零件精度要求0.01毫米,你一声喊差点造成事故,要是真撞坏了,你赔得起吗?”
周围的同事也纷纷指责:
- “赵莉莉也太没分寸了,调试这么重要的事,她居然还想着自己的饭盒!”
- “上次造谣晓棠靠关系,这次又干扰调试,她到底想干什么?”
- “幸好王师傅反应快,不然工厂损失就大了!”
林晓棠看着险些碰撞的刀具和工件,心里也一阵后怕。她刚才一直在观察切削轨迹,清楚地知道那0.2毫米的进给量有多关键,赵莉莉这声突然的喊叫,差点让之前所有的参数优化和准备工作都白费。
“赵莉莉,你现在就离开调试现场,回科室写检讨!”张科长语气不容置疑,“明天把检讨交上来,还要在科室会议上做自我批评!要是再敢在工作场合胡来,工厂就按规章制度处理,绝不姑息!”
赵莉莉再也没了之前的嚣张,低着头,灰溜溜地跑出了车间。王师傅重新检查机床和刀具,确认没问题后,才继续调试。沈廷舟拍了拍林晓棠的肩膀,轻声说:“别受影响,继续观察,这种危险情况,以后也要记在你的绘图本里,提醒自己画图和实操时都要保持专注。”
林晓棠点点头,在笔记本上快速写下:“调试现场需保持安静,避免突发噪音干扰操作,导致参数偏移引发事故,后续画图可在备注中补充‘加工时需保持环境静音’。”
调试结束后,王师傅特意找到林晓棠,不好意思地说:“晓棠,刚才多亏你之前优化的参数留了余量,不然就算及时急停,零件也可能报废。你这图纸考虑得太周到了!”
“王师傅您太客气了,主要是您反应快,避免了事故。”林晓棠笑着说。
沈廷舟在旁边补充:“以后调试或加工时,一定要提前清场,无关人员不能留在现场,避免再出现今天这种情况。”
晚上回家,林晓棠把下午的事告诉了刘桂兰。刘桂兰气得直叹气:“这个赵莉莉,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之前造谣还没吸取教训,这次居然差点造成事故,太不负责任了!”
“是啊,幸好没出大事,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林晓棠拿出绘图本,把“调试现场安全注意事项”整理进去,“沈科长让我把这事记下来,以后不管是画图还是去车间,都要更谨慎。”
刘桂兰看着女儿认真的样子,欣慰地说:“你能从这件事里吸取教训,就是最大的收获。以后离赵莉莉远一点,别让她再影响你学技术。”
林晓棠点点头,继续在绘图本上补充注意事项。她知道,技术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不仅自己要专注,还要警惕外界的干扰。这次的危险事件,也让她更清楚地认识到,严谨和负责不仅是对自己的要求,更是对工厂财产和同事安全的责任。未来,她会带着这份敬畏心,继续在技术道路上稳步前进,用实力和态度,赢得更多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