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去过的地方自己都叫不上名字,而这位大人却了如指掌,连方位都说得一清二楚。
看来什么都瞒不过他,就连带回的水果名称柴髙大人都知道,这简直难以置信。
若从西岸登陆,你们应当遇见过土着。
那里的人是否也是黄皮肤?他们可有一种叫玉米的食物,就是长在棒子上的颗粒?还有一种是地下结出的圆形块茎植物?
徐福彻底折服了。
这位中丞大人怎么无所不知?连他发现的新大陆都去过,说出的正是他认为最隐秘的事物。
为了保守这个秘密,他一回到扶桑就把船上的人全杀了,谁知在柴髙面前毫无秘密可言。
怎么,不打算说了?那好,这次我亲自动手。
先剁了你的左手右手,再砍左脚右脚,看你何时忍不住全盘托出。
柴髙笑得畅快。
从徐福口中,他确认了一件最简单的事——早在那个时候,徐福就已发现了北美洲大陆。
这个看似简单的发现,反而让事情更复杂了。
若没猜错,当时的北美洲尚处于刀耕火种的奴隶制时代。
由于那片大陆被发现得晚,眼下不必急于寻找。
毕竟那里地域辽阔,以现有的装备即使占领也难以发展。
不如先带回一些当地植物种植,尤其是玉米、马铃薯、番薯、向日葵和西红柿等作物更为实际。
尤其是玉米、马铃薯和番薯这类高产耐旱作物,让农业方面的忧虑彻底消除了,眼下这个徐福还不能杀。
得先看看他的航海图,说不定这家伙发现了通往格陵兰的航线。
若真如此,很快就能带回这些作物,中州的粮食种类也将更加丰富。
当前需要处理的事务不少,尤其是匈奴的侵扰若不解决,便难以进一步扩张领土。
但无论如何,必须拿下倭寇盘踞的扶桑岛。
至于岛上的土着,不必赶尽杀绝,至少给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
但这个时代,必须让那些曾在中州犯下罪孽的族群彻底消失在历史中。
那些在后世觊觎中州的倭寇,就该直接摁死在粪桶里,永绝后患。
想想大航海时代的历史教训,若不能摆脱岛国的纠缠,损失将难以估量。
至少在太平洋上得布设几个关键据点,才能压制另一块大陆崛起的霸主。
当年英国的殖民策略就很不错,这个时代不妨拿来一用。
只要大秦的兵锋所指,绝不允许任何势力形成庞大帝国。
哪怕是北方那头北极熊,也得照搬前世的法子将其肢解,如此才能确保中州长治久安。
当然,中州未来的发展不能仅靠武力统一,文化层面的较量同样无法避免。
因此,人口问题至关重要,而粮食产量正是农耕文明的核心。
后世网络上争论不休的种种问题,柴髙一人难以兼顾,必须组建专门的顾问团研究对策。
匈奴问题一爆发,柴髙便感到孤立无援,因为只有他清楚双方矛盾的不可调和性。
即便是雄才大略的始皇帝,也未曾察觉这一点。
如今徐福的出现,反倒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对付倭寇再容易不过——逐步限制其人口规模,再一船船运回中州即可。
剩下的,无非是文化改造的问题。
若非前世那个光头首领挥动屠刀,海外小岛恐怕早成了倭寇的囊中之物。
在这个时代同样如此,绝不能将那个岛国的治理权交还给他们自己人。
首要之策是启用其中部分人,让他们亲手将屠刀挥向自己的同胞。
待到这些人在血泊中站稳脚跟,再毫不留情地将他们流放至大陆,这便是最终的解决方案。
如此一来,那个岛国的倭族必将彻底消亡。
这座小岛未来将成为北上库页岛、东进航海的重要据点。
徐福带回来的作物种子确实存在,至于如何处置这些种子,就需要柴髙与治粟内史共同商议了。
孟明杰应该能挑选出合适的培育人选,给这些种子生根发芽的机会。
不过徐福本人,恐怕无缘见证这个时刻了。
依照柴髙的谋划,接下来该与美洲原住民的统治者商谈领土归属问题了。
一个 ** 的美洲大陆,将在各种手段运作下逐步瓦解,最终被彻底肢解。
至于后续殖民地的安排就简单多了。
这片土地注定要成为内战的舞台,待战事平息后,将永远告别纷争。
因为跨海而来的中州移民才是这片土地的新主人,他们远渡重洋只为追求美好生活,而非征战杀伐。
若是徐福肯乖乖配合,或许还能留他性命。
但再想出海绝无可能,免得这个不安分的家伙又在某处滋生出倭寇或印小三之流的祸患。
派人收缴徐福船上的所有物品,正是为了查阅他的航海日志,同时查验那些所谓的粮食作物。
对于他声称未从大陆带回粮食的说辞,柴髙全然不信。
他确信船上必定载有玉米等农作物种子。
徐福徐福,别再做你的春秋大梦了。
你那些部下的首级我收下了,针对倭寇土着的治理方略也已拟定,这将作为大秦日后对外统治的国策。
想到这里,柴髙突然质问徐福当年从始皇帝身边带走的人口去向。
徐福支支吾吾答不上具体数目。
柴髙一语道破天机:
你把所有带走的资源都投在扶桑了对吧?如今那边遭了灾,才想起始皇帝?你在外逍遥快活时,可曾想过这边的境况?
徐福顿时冷汗涔涔——柴髙竟全数猜中,他此次归来确实是为求援。
无论是钱财还是粮食物资,他都会设法获取,只是这次选择的第一个欺诈目标实在失策,没料到会被柴髙当场识破。
关于航海经验,航行日志早已详细记载,柴髙对航线规划也胸有成竹。
如今有了徐福提供的线索,便能勾勒出粗略的世界版图。
若能再将物产丰饶的大洋洲纳入掌控,霸业便可大成。
大洋洲原住民不足为虑,这个孱弱的种族缺乏反抗之力,人口短缺使其难以崛起。
唯一需要谨慎应对的是与南方邻邦的纠葛,即便没有外部因素,内部矛盾也终将爆发。
但他不准备诉诸武力——战争只会促使温顺的民族团结反抗。
唯有采取分化策略,才能让这片土地最终成为中州最璀璨的海外领地。
入夜时分,搜寻船队满载而归。
在战利品中,柴髙不仅发现了各类作物种子,还意外收获了可可等珍品。
不过这些经济作物不在考虑之列——虽向往咖啡醇香,却不能为口腹之欲侵占耕地。
当他找到治粟内史时,徐福的命运已尽在掌握。
给你个机会,想不想做大秦的官?
徐福瞠目结舌。
原以为必死无疑,却听到如此惊人的提议。
柴髙见状暗自发笑,高压手段果然奏效,但此刻不宜点破。
看来你仍惦记着去扶桑称王?可惜...
中丞明鉴!徐福慌忙赌咒发誓,扶桑永远是大秦的属港,任凭朝廷发落。
先带兵巩固海外据点,待你归来再议后事。
这外事司究竟是...?中丞大人,若差事办砸,该不会又要...徐福战战兢兢地望着眼前这个令他毛骨悚然的煞星,被斩断的手指仍在隐隐作痛。
外事司专司对外宣教与涉外策略执行,其核心职能在于搜集域外情报——请注意,是涵盖所有对外领域的情报。
柴髙眼中精光闪烁,凝视着徐福。
这本是寻常的审视,却让徐福脊背渗出冷汗。
既有外事司,必有掌管内务的机构。
御史台或许只是表象,暗处必然存在更令人胆颤的所在。
或许该参照旧时空的做法,设立直属于陛下的国家安全机构。
柴髙暗自思忖,掌权者当从王族中遴选,只是不知可有合适人选。
这念头仅在他脑中一闪而过。
具体如何实施,自然该由始皇帝定夺。
唯有一点必须明确:绝不可交由宦官执掌。
这群肢体残缺者,心性必然扭曲。
外事司主官位列上卿,位次丞相,跻身公卿之列。
对此安排,你意下如何?
柴髙放声大笑。
这类虚衔他从不吝啬。
他太清楚这些人的心思——在扶桑那蛮荒之地,徐福再有能耐也成不了气候。
若在中原享尽荣华,又岂会生异心?
大人开恩!求您给个痛快吧!徐福连连叩首,早知您在此坐镇,借我十个胆子也不敢来送死!
他心知肚明:大秦朝廷岂是扶桑村落可比?区区方士怎配跻身权力中枢?即便柴髙权势滔天,这般厚待也反常得令人毛骨悚然——仿佛群狼早已环伺在侧。
退一万步说,纵使柴髙胡闹,始皇帝又岂会应允?若大秦官爵真如此儿戏,当年又何须带着童男童女逃亡海外?
看来你是不信。
柴髙拂袖起身,且在此候着,本相这就面见陛下。
实则他另有要事禀报:飞艇试验若能在苍穹展现 ** 图腾 ** ,那才是真正的震撼宣示。
陛下该不会......
这是徐福最忧心的事,他不敢面见始皇帝正是为此。
若皇帝知晓他未能寻得长生药,恐怕性命难保。
不必担忧,我已将此事禀明陛下。
倘若你拒不归来,十年之内大秦龙船必将驶往扶桑,届时必是血染山河之景。
柴髙神色凛然,对此事胸有成竹。
无论徐福是否出现,扶桑都难逃他的掌控。
有此由头,自当尽早行动。
对柴髙而言,徐福的归来恰为其提供了更稳妥的手段。
这片土地上暗流涌动,各方势力角逐不休。
他们的覆灭将吸引更多人卷入纷争,使其存在价值愈发凸显。
正值大秦吏治革新之际,新政已全面推行。
新增的教育司、经济司、公共卫生司俱已运转,你这外事司亦是关键一环。
柴髙审视着徐福,此人狡黠善谋,正是外事所需。
对付外敌,正需这般机变之才。
下官略有所悟,大人所言是指处理对外邦交?那么可否......
自然可行。
对外交往不仅需周游列国,更要洞悉敌情。
既要扬我大秦国威,亦需摸清对方底细。
柴髙展颜而笑,此人总算开窍。
后续之事不言自明,成熟的外交官岂会如此愚钝。
但须谨记,你所行皆代表大秦。
若有背叛之举,大秦必叫你百倍偿还。
徐福额角又沁出冷汗,深知柴髙手段。
自己不过初识扶桑,而这位大人的势力已延伸至他所至最远之处。
方才船上带回的种子,柴髙皆能指名道姓说出习性,可见其见识广博。
这充分彰显了大秦的雄厚国力,扶桑根本无力抗衡。
在柴髙书房所见那幅巨舰图卷,仅观其形制便令人胆寒。
扶桑最雄伟的船只不过十余米,较之大秦百米的艨艟巨舰,实乃云泥之别。
那下官原先的使命......若陛下问起,该如何应对?
徐福对此深感困扰,这个难题如同死结,即便带回那些物品,也无法证明他究竟发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