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班级活动日,窗外的雪下得正紧,纷纷扬扬的雪花像撕碎的棉絮,落在教室的窗台上,很快积起薄薄一层。教室里却暖意融融,同学们围坐在一起,举办 “冬日温暖交换” 活动 —— 每个人准备一份小礼物,写上祝福,随机送给班级里的同学。苏松坐在靠窗的位置,手里紧紧攥着一个浅棕色的手账本,封面上贴着他自己画的扶苏树贴纸,边角处还细心地包了透明胶带,显然是精心准备过的。
他的目光时不时飘向斜前方的白墨 —— 她正低头整理着一份《诗经》书签,指尖轻轻拂过书签上的 “蒹葭苍苍” 四个字,阳光透过窗户,在她的发梢镀上一层柔和的金光。苏松深吸一口气,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既期待又紧张 —— 这份手账本,他准备了整整一周,里面不仅记录了诗社活动的点滴,还藏着一首专门为白墨写的短诗。
“接下来,请大家把礼物送到对应的同学手中,并分享一下礼物背后的心意。” 班长的声音打破了教室的安静,苏松站起身,攥着手账本的手心微微出汗,一步步走向白墨。
“这是给你的。” 苏松把新账本递过去,声音有些发紧,“里面…… 里面有我写的一些东西,希望你会喜欢。”
白墨惊讶地抬起头,接过手账本,指尖触到封面的扶苏树贴纸,眼底泛起笑意:“这个贴纸好可爱,是你自己画的吗?”
“嗯。” 苏松点点头,挠了挠头,“之前看到你喜欢扶苏树,就画了贴在上面。你可以翻开看看,里面有我记录的诗社第一次活动,还有…… 还有一首短诗。”
白墨轻轻翻开手账本,第一页是苏松工整的字迹,记录着诗社第一次 “分享心中的白” 活动的细节 ——“白墨的《月下扶苏》插画,画中扶苏树在月光下舒展枝叶,树下的女孩捧着《诗经》,裙摆上的荇菜纹样格外精致……” 字迹里满是认真,连她当时无意中说的 “想把传统文化融入生活” 都记录在内。
她一页页往后翻,手账本里贴着诗社活动的照片 —— 有大家围坐讨论的场景,有秘密基地的书架,还有她展示《诗经》批注本时的样子。每张照片下面都有简短的文字说明,字里行间满是对诗社的珍视。
翻到最后一页时,白墨的目光停住了 —— 那是一首用蓝色钢笔写的短诗,字迹比平时更清秀,旁边还画了一朵小小的雪花:
冬日的诗
《诗经》里的冬天,
风里有雪,月光如水。
蒹葭凝霜,藏着未说的话,
桃枝待春,裹着未凉的暖。
我们在旧楼的角落,
读诗,写字,谈天,
让诗句穿过寒风,
落在彼此的笔尖。
愿我们都能在这个季节里,
写下属于自己的诗篇,
让每一片雪花,
都成为诗里的标点。
白墨静静地读着,心里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暖暖的。她抬头看向苏松,发现他正紧张地看着自己,眼神里满是期待。“这首诗…… 是你专门为我写的吗?”
苏松的脸颊微微泛红,点了点头:“之前和你一起整理诗社活动记录,看到你对《诗经》的热爱,还有你写的批注,就想写一首诗送给你。冬天虽然冷,但有诗社的伙伴,有《诗经》的陪伴,就觉得很温暖。我希望…… 希望我们都能在这个冬天,留下美好的回忆,就像诗里写的那样,‘写下属于自己的诗篇’。”
周围的同学听到他们的对话,纷纷围过来,看着手账本里的短诗和记录,忍不住赞叹:“苏松也太用心了吧!不仅记录了诗社活动,还写了这么美的诗。”“这首诗里有《蒹葭》,还有扶苏树,太有我们诗社的特色了!”
白墨轻轻合上手账本,把它抱在怀里,脸上满是感动:“谢谢你,苏松。这是我收到过最特别的礼物,我会好好珍藏的。”
活动结束后,白墨抱着手账本回到家,把它放在书桌上。窗外的雪还在下,月光透过窗户,洒在手账本上,让封面的扶苏树贴纸显得格外温柔。她翻开最后一页,再次读起那首短诗,心里忽然有了一个想法 —— 她要把这份手账本装订成册,再加入自己的《诗经》批注和诗社活动的照片,让它成为一本 “冬日的回忆集”。
接下来的几天,白墨利用课余时间,精心整理着手账本。她找来了淡蓝色的封面纸,上面用毛笔写了 “冬日的诗与回忆” 六个字,字体清秀,还画了几株芦苇和雪花,呼应短诗里的 “蒹葭凝霜”;她把苏松记录的诗社活动内容按时间顺序重新排版,补充了自己当时的感受;她还将自己《诗经》批注本里与冬日相关的篇目,比如《秦风?蒹葭》《小雅?角弓》,复印下来贴在手账本里,并在旁边写下 “读此诗时,正与苏松在秘密基地讨论批注,窗外雪落无声,屋内暖意融融” 的小字;她甚至把诗社成员在 “分享心中的白” 活动中写下的卡片照片,也打印出来贴在里面,让这本回忆集更完整。
装订那天,白墨特意找来了红色的丝线,用传统的线装方式将 pages 装订在一起。当最后一针穿过纸页,她轻轻抚平封面,看着 “冬日的诗与回忆” 这几个字,心里满是满足。这本册子,不仅有苏松的短诗和记录,还有她的批注和补充,更藏着诗社伙伴们的欢声笑语,是这个冬天最珍贵的礼物。
周末诗社活动时,白墨把装订好的 “冬日的诗与回忆” 带到了秘密基地,展示给大家看。“这是我把苏松送我的手账本装订成册的,里面加了一些我的批注和诗社活动的照片,取名叫‘冬日的诗与回忆’。”
苏松看着这本精致的册子,惊讶地说:“你居然装订得这么好!比我原来的手账本漂亮多了。”
“都是因为你的手账本太有意义了。” 白墨笑着翻开册子,指着那首短诗,“每次看到这首诗,我就会想起班级活动那天,你送我手账本时的样子,还有我们一起在秘密基地讨论《诗经》的日子。”
贺花凑过来看,忍不住说道:“这本册子太有纪念意义了!以后我们每年冬天都可以做一本,记录诗社的活动和我们的成长,等毕业以后,再翻来看,肯定会特别感动。”
宋子充也点头赞同:“可以把它放在社团图书馆里,让每个成员都能翻看,感受这个冬天我们一起走过的时光。以后新加入的成员,也能通过这本册子,了解诗社的故事。”
白墨把 “冬日的诗与回忆” 放在社团图书馆的最显眼位置,旁边摆着苏松的《高三?人物志》和她的《诗经》批注本。阳光透过秘密基地的窗户,洒在这本册子上,淡蓝色的封面泛着柔和的光,像冬日里的一抹暖阳。
苏松看着这本册子,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暖流。他想起自己写短诗时的初衷,只是想把对《诗经》的热爱和对伙伴的情谊写下来,却没想到会变成这样一本充满回忆的册子。这个冬天,因为有诗社的伙伴,有《诗经》的陪伴,有这本 “冬日的诗与回忆”,变得格外温暖。
白墨似乎察觉到了苏松的心思,轻轻碰了碰他的胳膊,笑着说:“谢谢你的短诗,让这个冬天有了不一样的意义。以后,我们还要一起写下更多属于我们的诗篇。”
苏松点点头,目光落在 “冬日的诗与回忆” 上,又看向身边的伙伴们 —— 贺花正在整理汉服配饰,尤龙和宋子充在讨论知识竞赛的题目,宋子都在画活动海报。窗外的雪还在下,屋内却暖意融融,诗句的墨香、伙伴的笑声,交织成这个冬天最美好的画面。
他在心里默默想,以后不管走多远,他都会记得这个冬天,记得这本 “冬日的诗与回忆”,记得和伙伴们一起读诗、写字、谈天的日子,记得在高三最忙碌的时光里,曾有这样一段充满诗意与温暖的回忆。而这首冬日短诗,就像一颗种子,在彼此的心里生根发芽,长出属于他们的、永不褪色的青春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