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叡御驾亲征的大军,此刻尚在潼关以东数十里外逶迤前行。
得知朱温已擅自率本部精锐先行,曹叡面色不变,眼底寒意却更深一分,他对紧随其后的赵匡胤、曹宁、邓艾、钟会等将下令:“传令全军,加快行程,朕不能落后朱大司马太多!”
“诺!”众将领命,催促各部加速。浩荡行伍中,尘土飞扬。
年轻气盛的杨玄感按捺不住兴奋,对身旁的族伯杨衮低语:“伯父,您看朱大司马何等威风!总有一日,我杨玄感也要像他一般,统帅千军万马,建功立业!”
杨衮闻言,眉头微皱,告诫道:“玄感,为将者当知进退。朱温此人,勇则勇矣,然骄横过甚,非人臣之福。你切莫学他,需知刚极易折。”
杨玄感嘴上称是,心中却不以为然,满心向往的正是那号令万军的权势风光。
待曹叡大军终于抵达潼关,守将郭淮早已准备妥当。曹叡未及休息,便登临关城,遥望西方,问道:“郭将军,诸葛亮此刻可在渭南?”
郭淮躬身回答:“陛下,诸葛亮应坐镇长安。渭南前线,由叶白夔与岳飞负责。”
曹叡目光锐利,当着随行文武立下誓言:“传朕旨意,一个月内,朕要收复长安,生擒诸葛亮!继而荡平蜀地!”
这番豪言壮语引得一些年轻将领热血沸腾,然而如郭淮等与蜀军多次交手的将领,心中却不约而同地一沉。
他们深知诸葛用兵之诡谲,蜀军战力之顽强,一个月内想要达成如此目标,谈何容易?更何况,蜀军如今还有岳飞、叶白夔等一众难缠的将领。
恰在此时,卢俊义风尘仆仆从前线赶回请罪:“末将无能,未能攻克渭南,请陛下责罚!”
曹叡却显得十分大度,亲自上前扶起卢俊义:“卢将军何罪之有?蜀军在渭南经营日久,城防坚固,一时难下,朕心中有数。待我大军齐聚,猛攻数日,必能一鼓作气,踏平渭南!”
与此同时,华阴城中的叶白夔与在渭河南岸的岳飞,几乎同时收到了曹叡御驾亲临潼关、魏军主力已全面压境的紧急军情。
压力,如同乌云盖顶般骤然加剧。
正与河西魏军交战的岳飞目光沉静,对此早有预料。他一边下令各部加强戒备,一边再次派出快马,携他的亲笔信前往上郡:
“告知前将军,战机已至,兵贵神速!让其速率本部兵马,东出河西,与我部形成夹击之势,务必在魏军主力全力进攻渭南之前,先吃掉葛从周这部孤军!”
此刻的上郡城, 刚刚兵不血刃地“吞下”了花荣、秦明骗来的五千魏军援兵。魏延接到岳飞传来的军令,阅后,脸上露出一丝果决的笑容。
“岳鹏举与我想到一处去了!”魏延对身边的檀道济、王镇恶等将道,“葛从周此刻犹如瓮中之鳖,尚不知其派往上郡的兵马已尽数覆灭。正是我军出击,与岳将军会猎河西的绝佳时机!”
他当即点齐三万精锐,以魏文通为先锋,关胜、王镇恶、常遇春、黄巢、田虎等将随军出征,留下檀道济镇守上郡,确保后方无虞。
叶白夔则站在城楼上,望着东方天际,沉声道:“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刚开始。”
随即下令各部严阵以待,同时做出两项部署:他首先传令长安后方的姜维军团,命其整军备战,随时准备东进支援渭南前线;紧接着,唤来李文忠,命其率领岳云、秦用二小将,引一队精锐骑兵,伺机出城,绕过魏军前沿阵地,直抵潼关之下挑衅,旨在挫敌锐气,尤其要“问候”一下刚刚抵达的魏主曹叡。
黄昏时分,残阳如血。一支汉军骑兵如旋风般掠过战场,竟连续突破魏军几道松散防线,直扑潼关城下。
李文忠一马当先,岳云、秦用分列左右,数百骑士在关前来回驰骋,高声辱骂,言辞间直指曹叡出身,极尽嘲讽之能事。
城头之上,魏军众将皆怒。卢俊义见对方在自己防区内如入无人之境,顿感颜面尽失,抱拳请战:“陛下,末将请命出关,剿灭此獠!”
曹叡却摆了摆手,脸上不见怒色,反而带着一丝玩味的笑容看着关下耀武扬威的汉骑。他并未理会卢俊义的请战,而是直接对左右朗声道,声音清晰地传遍城头:“传朕旨意,擒杀关下此三员蜀将者,赏千金,封亭侯!”
重赏之下,勇夫顿现。尤其是卢俊义麾下的梁山军,更是蠢蠢欲动。
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关下魏军阵中已冲出四将——乃是韩韬、彭玘、单廷珪、魏定国,各引部众,如狼似虎地朝李文忠三人合围而去。
岳云、秦用见状,年轻气盛,舞动兵刃就要上前厮杀,欲多立战功。李文忠却异常冷静,低喝道:“不可恋战!我等目的已达,速退!” 他深知一旦被魏军主力缠上,后果不堪设想。
三人心意相通,率领部下精锐猛然发力,瞬间将围上来的韩韬等人杀得人仰马翻,阵型大乱。
若非李文忠不愿与魏军纠缠,手下留情,韩韬等四将恐怕早已命丧当场。
潼关城头,曹叡将这一切看得分明,关下汉军来去如风,己方将领一触即溃,他心中一股无名火起,暗骂了一声“废物”,脸上却依旧不动声色,只是淡淡问道:“关下那三员蜀将,尤其那两个少年,是何人部将?竟如此骁勇。”
卢俊义对叶白夔麾下将领不算熟悉,一旁的郭淮上前答道:“陛下,那两位少年将军,一人是汉将秦琼之子秦用,另一人是汉后将军岳飞之子岳云。那为首的白马银枪之将,名为李文忠,其人之勇,恐不逊于昔年在长坂坡前的赵云。”
曹叡闻言,默然片刻,不禁感叹:“为何近年来蜀汉人才辈出,少年英雄如此意气风发?反观我大魏,老将如张合等相继凋零,年轻一代……唉。”
他话音未落,人群中一员小将猛地冲出,抱拳朗声道:“陛下何必长他人志气!末将不才,愿明日下关索战,点名会一会那李文忠与两个黄口小儿,凭手中长矛,定叫他们知晓我大魏亦有英杰!”
众人视之,只见此人身形雄壮,虽年轻却已有一部美观的须髯,用纱囊装着,正是杨素之子杨玄感。
曹叡仔细打量,见其英气勃勃,不由转忧为喜,抚掌笑道:“好!朕就说我大魏岂无少年英雄!杨将军有此胆魄,朕心甚慰!明日便看你扬我军威!”
一旁的杨衮见侄子如此莽撞请战,心中大急。他深知蜀将绝非易与之辈,自己这侄子勇则勇矣,却有些目空一切。
然而当着天子与满朝文武之面,他无法阻拦,只能在心底长叹一声,暗自祈祷明日之战能平安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