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梁锦在朝堂之上的“恳请”,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整个天下。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
无论是如意麾下的文武重臣,还是洛都残存的世家大族,乃至天下其他各方的有权势人家,都心知肚明,“暂摄国政”绝非终点。
宸王兵威正盛,民心所向,更手握“勤王”大义,九五至尊之位,已是囊中之物。
所需要的,只是一个更加名正言顺、符合法统的仪式。
而,这一天,也不远矣!
毕竟,深居宫中的小皇帝梁锦,在经历了最初的惶恐不安后,早已侯三“晓以利害”的安抚下,彻底认清了形势。
他知道,这皇位本就不属于他,他如今,能得一个“主动禅让”的体面,保全性命富贵,已是最好结局。
于是,在一日例行上朝议事的时候,小皇帝在结束时扔下了一枚炸弹,宣布要禅位于宸王程云澜!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虽早有预料,仍不免一片哗然,旋即转为各种复杂的目光投向站在百官之首、气度沉静的宸王。
如意闻言,脸上立刻露出极度震惊的神色,她当即出列,撩袍跪倒在丹陛之下,声音恳切而坚定:
“陛下!此言折煞臣也!万万不可!”她抬起头,目光坦诚,“臣本一草莽之人,后见天下大乱,民生涂炭,不忍苍生受苦,方才奋起,欲为这乱世求一条生路,搏一个太平!”
她言辞恳切,毫无文饰,将自己过往的经历坦诚相告,反而更显真实。
“臣之所以能扫平群雄,非臣有多大本事,实乃将士用命,百姓拥戴,更是因韩承嗣等权奸倒行逆施,天怒人怨!”
“臣所做一切,不过是为民请命,顺势而为。陛下乃天下正统,臣愿效犬马之劳,辅佐陛下,安定江山,已是臣之夙愿,亦是为臣之本分!”
“九五至尊之位,关乎社稷神器,臣一介草莽,安敢有此非分之想?此议,臣万万不敢接受!请陛下收回成命!”
这番说辞,强调了自己起兵的“被迫”与“为民”性质,弱化了原本的野心。
虽然她并不忌讳自己的野心天下皆知,但麾下的其他人却想要挽救一下她的名声。
于是,才有了今天这番推辞之言。
当然,今天皇帝的禅位之言她也是早就知道的,甚至都是她点头首肯的。
按她的本意,直接接受就行,不用搞推来让去那一套。
但她麾下的文武心腹,都对于正统和后世流芳有执念,再加上对小皇帝的掌控有十足的信心,干脆就准备走一走流程。
于是,在第一次宣布禅位不了了之后,隔了三天,小皇帝梁锦又提起了这件事。
这次,朝堂里的大臣虽然还尽职尽责的做出一副吃惊不已的样子,但心里已经不起波澜,早有预料了。
如意再次出列跪拜,这一次,她的表情更为复杂,带着深深的忧虑:
“陛下!陛下厚爱,百姓期望,臣……臣心感佩,然更是惶恐不安!”她声音低沉,带着真挚的情感,“臣起于微末,深知权位之重,非德才兼备者不能居之。臣虽有些许微功,然学识浅薄,于治国之道更是所知有限。”
“若因一时之势,僭居大位,他日若德不配位,举措失当,上愧对陛下信任,下负将士百姓厚望,臣……臣九泉之下,亦难瞑目啊!”
她甚至微微红了眼眶,继续道:“陛下正值少年,若能勤学苦练,等以后亲政,励精图治,必能成为一代明君。”
“臣愿为陛下手中利剑,扫平一切障碍,为陛下开创盛世保驾护航!若臣取而代之,天下人将如何看臣?史笔如铁,臣恐背负千古骂名!请陛下体谅臣之愚诚,收回成命!”
这番推辞,从“能力和身后名声”入手,更显情真意切。
如意第二次坚决推辞后,劝进的浪潮达到了顶峰。
不仅朝堂之上几乎是一边倒的呼声,民间也开始出现各种“祥瑞”传闻,以及士子百姓联名上书的“万民伞”,仿佛如意若不登基,便是违背了天意民心。
时机已然成熟。
第三次大朝会,气氛庄严肃穆。
小皇帝梁锦身着最隆重的礼服,在宣读完第三道情词恳切、几乎声泪俱下的《禅位诏书》后,甚至亲自走下御座,欲将玉玺亲手交给跪在殿中的如意。
如意抬头,看着眼前这年轻的皇帝,又环视周围黑压压跪倒一片、齐声高呼“请宸王顺天应人,登临大宝”的文武百官。
她眼神沉静、最终化为一种承担起天下重任的决然。她仰天长叹一声,声音中充满了无奈与一种仿佛被命运推着走的沉重:
“唉!陛下……群臣……万民……”她连连摇头,目光扫过众人,最终定格在玉玺之上,“云澜……本是一心只想平定乱世,让跟着的兄弟们有条活路,让天下百姓能吃上饱饭。从未想过,竟会走到今日这一步!”
她语气一转,变得无比凝重:“然,陛下再三谦让,群臣力谏,万民期盼……我若再固执己见,推脱责任,恐寒了天下忠臣义士之心,更恐天下再生变乱,黎民重陷水火!这……这非我起兵之初心啊!”
她向前一步,对着御座和梁锦深深一拜,又转身对群臣一拜,声音陡然提高,带着决绝:
“天命如此,民意如此!我……虽德薄才鲜,然为天下苍生计,为社稷安稳故,不敢再惜身惜名!这千斤重担,便……接下了!”
“万岁!万岁!万万岁!”欢呼声响彻云霄。
如意最终“被迫”接受了天命。
小皇帝梁锦如释重负,将传国玉玺郑重交到如意手中。
如意接过那沉甸甸的传国玉玺,指尖传来的冰凉触感仿佛带着千年的重量。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激荡,转身,面向丹陛之下黑压压跪伏的群臣。
她没有立刻坐下,而是立于龙椅之前,手持玉玺,目光沉静地扫过全场。
山呼万岁的声浪渐渐平息,整个太极殿陷入一种庄严的寂静。
“众卿平身。”如意的声音清越平稳。
“谢陛下!”文武百官齐声应和,肃然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