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锐瞳孔骤缩,脖颈后泛起细密的冷汗。陈锐心想你有个狗屁圣旨,只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此时若不屈从,只怕是今天要脑袋落地。
可是要是从贼,那么远在京师的老婆孩子就完蛋了,死后也要担千古骂名了。
杨育清似乎看出来陈锐的顾虑。说道:“陈百户,你若是愿意弃暗投明,说不定你就是下一个牟斌。”
陈锐的手下小旗和总旗也看向陈锐,陈锐感觉自己压力大增,额头冒出细细的冷汗。
宁夏中卫指挥使杨大眼呵斥道:“总制,和他们说什么,就让属下结果了他们吧!”
杨育清摆摆手,示意杨大眼稍安勿躁,杀一个李三泰容易,可是杀光一百个锦衣卫却不容易,只要跑了一个,问题就大了。
杨育清咳嗽一声:“怎么样?陈百户!想好了没有。”
就在此时,外围一个声音尖锐的响起,“不怎么样?把这些乱臣贼子围起来。”
接着汪直带着孙哲还有三千遂发枪部队出现在了安化王府外围,将杨育清的部队围了起来。
这些遂发枪前段还有明晃晃的刺刀,这是新式朝廷禁军的标志性武器。
杨育清内心大惊,京师的十二团营来了?怎么可能,没有听说有那支部队离开了京师,神英的部队一半已经去了张掖了,剩下的都在兰州,他不可能来这里。
杨育清仔细看了一下领头的两个人,一个青年人杨育清不认识,不过汪直那张脸就算是过了二十年,杨育清也认得。
汪直曾经就是大明官场噩梦一样的存在,可止小二夜啼。
陈锐顿时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两难了,陈锐认识汪直,汪直曾经总镇西北。西厂也是锦衣卫的头头。
杨育清失声结结巴巴的说道:“汪……汪直……汪公公!”
汪直抚着腰间的鸾带,迈着不紧不慢的步子向前,绣着蟒纹的衣摆扫过青砖,在火把映照下泛起幽光:“杨总制,别来无恙啊。”
汪直声音似裹着蜜糖,眼底却淬着冰刃,抬手示意大军将包围圈缩紧,“听说你要‘清君侧’?老奴倒想问问,这君侧之贼,究竟是谁?”
杨育清咽了咽口水,平复一下心情,艰难的说道:“公公,不是在永平府都督军务吗?怎么有时间来这西北苦寒之地,不知道这位少将军是谁?”
孙哲冷冷说道:“煤铁集团护厂总队长总兵官孙哲,你们放下武器投降吧!”
杨育清露出一丝苦笑,果然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护厂总队的官兵最难收买,他们军饷足,家人待遇好,打仗最积极。
主要是张锐轩在护厂总队内宣传,保卫大明就是保卫厂,就是保卫你们新生活。你们之所以能够获得新生,都是陛下支持的结果,没有陛下的支持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宁夏卫指挥使万洪冷笑道:“汪直,别人怕你我万洪可不怕你。”
在场的两千士兵中,一大半都是万洪的宁夏卫精锐。
万洪心想:我宁夏卫可是见过血的百战精锐,可不是你们狗屁什么护厂总队能够比的。一群没有见过血的兵也算是兵吗?
要是神英的部队万洪还是有些害怕的,毕竟神英去年一战成名,万洪不知道神英的部队士兵也是护厂总队训练好的。
万洪大喝一声:“弟兄们,冲呀!他们不过一群农夫,不会开枪的,这些武器都是我们的,杀光他们!”
孙哲眼中闪过一丝不悦,真当老子是软柿子,都想上来捏一捏。孙哲下令道:“三段射击,第一排放!”
随着孙哲一声令下,前排持遂发枪的护厂总队士兵齐刷刷扣动扳机。
枪声如炸雷般在夜色中响起,铅弹撕裂空气的尖啸声中,冲在最前面的宁夏卫士兵顿时被击倒一片,惨叫声此起彼伏。
硝烟尚未散尽,第二排士兵迅速补上,又是一轮齐射,密集的弹雨将试图冲锋的叛军阵型彻底打乱。
万洪瞪大了眼睛,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些农夫兵的枪法如此精准,射击节奏竟如此严整有序。
还没等万洪反应过来,第三排士兵的子弹已经呼啸而至,万洪身边的亲兵纷纷中枪倒地,鲜血溅在他脸上。
“这……这怎么可能……”万洪喃喃自语,手中的长枪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杨育清望着尸横遍野的战场,心中满是绝望,知道大势已去,这些护厂总队的士兵训练有素,配合默契,完全不是自己手下这些临时拼凑的叛军可比。
杨育清闭上双眼,长叹一声:“罢了罢了……杨某认栽。只是那本账册。”
话未说完,汪直突然拿过身边的士兵遂发枪,对着杨育清开了一枪。
杨育清瞪大双眼,鲜血从胸口喷涌而出,身体重重地倒在地上。
另一边,万洪还在负隅顽抗,挥舞着长枪,试图组织残部反击。
但护厂总队的士兵已经开始推进,刺刀寒光闪烁,如同死神的镰刀。
孙哲冷笑一声,抬手示意:“上刺刀,吹冲锋号!”
三千名护厂总队士兵齐声呐喊,端着带刺刀的遂发枪如潮水般涌来。
宁夏卫的士兵们面对这钢铁洪流,早已失去了斗志,纷纷丢下武器投降。
万洪被数名士兵围住,身上多处受伤,最终被一枪刺中大腿,跪倒在地。
战斗很快结束,安化王府外尸骸枕藉,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
汪直来到杨育清面前,杨育清身中一枪,生命垂危,声音微弱的说道:“这是为什么?”
汪直低头靠近杨育清的耳朵说道:“陛下并不想要那本账本,陛下还需要西北这几十万将士。”
杨育清弥留之际露出一丝苦笑,原来如此。
叛乱的千户以上军官都在汪直授意下或被杀了,或被擒拿了。
汪直召集宁夏五卫的千户和百户训话:“陛下有旨意,你们都是协从,这次只问罪主犯,协从不问,你们侵占的军屯都给本公公退回去,陛下以后军官百户每月加10两银子,千户加20两银子。”
叛乱平定后又安排人将这些乱臣贼子府邸都查抄了,收获银钱还有田产无算,在杨育清府邸还找到很多和刘大夏的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