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挫败日军对我后勤线的绞杀战后,情报显示美军驻关岛部队正积极准备进行军事干预。为彻底粉碎外部势力介入的企图,中国火箭军奉命对关岛援军可能使用的海空机动路线实施战略性火力覆盖,以强大的常规导弹突击,划定不可逾越的“禁区”。
一、山雨欲来
地点: 中央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北京)
巨大的电子沙盘上,代表美军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和海军基地的图标异常活跃。卫星图像和信号情报显示:
多架b-52、b-1b战略轰炸机正在进行密集挂弹作业。
数架Kc-135、Kc-46空中加油机频繁起降。
港口内,多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和“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正在进行紧急出航准备。
情报综合分析判断:美军极有可能以“维护航行自由”或“撤侨”为借口,派遣一支以轰炸机和舰艇为主的特遣部队,前出至第二岛链附近,对我作战行动进行威慑,甚至直接支援日方残存力量。
最高指挥官目光严峻:“绝不能让域外势力直接介入,将冲突复杂化、扩大化。必须在其完成集结、离开基地之初,就展示我们坚决阻止的决心和能力!命令火箭军,执行‘断流’行动计划!”
二、利剑出鞘
地点: 火箭军某深山基地
命令通过绝密光纤网络直达地下指挥所。指挥员复诵命令后,转身面向作战参谋:“目标区域:关岛以西xxx至YYY海域空域。任务:实施常规导弹火力覆盖,建立禁飞禁航区。发射单元,按预案进入最后发射程序!”
厚重的洞库大门缓缓开启。一辆辆迷彩涂装的wS-2900系列重型运载发射车驶出洞库,进入预设的野外发射阵地。导弹起竖,昂首向天。
地点: 火箭军某固定发射井阵地
深埋地下的发射井盖在液压机构作用下缓缓滑开,露出深邃的井口。井内,一枚涂有五星红旗的“东风-26b”中远程弹道导弹已进入待发射状态。
各发射单元报告:“目标参数装订完毕!”“发射准备就绪!”
三、天罚降临
时间: h时
“发射!”
命令下达的瞬间:
野外阵地上,多枚“东风-26b”导弹尾部喷出炽热的火焰,腾空而起,刺破云层。
固定发射井内,“东风-26b”导弹在巨大的燃气压力下被弹射出井,随后高空点火,直冲云霄。
导弹群在中段进行复杂的变轨机动,以规避潜在的反导拦截。进入末段后,弹头与助推器分离。这些弹头并非单一弹头,而是携带了多种子弹药:
反跑道子母弹: 针对潜在的前进机场,用于破坏跑道,阻止战机起降。
区域封锁集束弹: 在广阔海域上空预定高度散播,形成巨大的杀伤面积,针对低空飞行的飞机和舰艇甲板人员。
高爆预制破片弹: 针对港口设施、雷达站等地面目标。
电磁脉冲弹(假设常规型): 用于干扰、瘫痪该区域内的电子设备和通讯系统。
四、禁区形成
导弹群精准落入预定目标区域——关岛以西数百公里的公海海域及上空。
海面上: 集束弹药如同死亡之雨般覆盖了广阔海域,任何试图穿越此区域的舰艇都将面临灭顶之灾。
天空中: 爆炸形成的弹片云和冲击波,对低空飞机构成严重威胁。电磁脉冲虽未造成永久损坏,但导致该区域通讯和雷达监测出现暂时性紊乱。
心理震慑: 这次打击明确无误地传递了一个信号:中国有能力、也有决心,对远离本土数千公里的关键节点实施精确、致命的常规打击。这片区域已成为事实上的禁区。
五、战略效应
美方反应: 美军监测到导弹发射和爆炸后,关岛基地进入最高战备状态,但原定的特遣部队出发计划被紧急叫停。白宫和五角大楼陷入激烈辩论,直接军事介入的成本和风险变得无法估量。
日方绝望: 一直期盼外部干预的日军大本营,在得知美方行动受阻后,最后的心理支柱崩塌。绝望情绪在高层蔓延。
国际震动: 中国此次展示的远程精确常规打击能力和决心,震撼了全球军事观察家,迫使各方重新评估西太平洋的战略平衡。
章节结尾:
火箭军指挥中心确认了打击效果评估报告。指挥官平静地向北京报告:“‘断流’行动完成,预定禁飞禁航区已建立。效果评估:达到战略威慑预期。”
与此同时,在关岛美军基地,指挥官看着雷达屏幕上那片被标记为“极度危险”的区域,无奈地下达了“所有单位暂停出动,等待进一步指令”的命令。中国通过一次干净利落的远程火力展示,成功地将潜在的干预者挡在了战场之外,为最终解决冲突创造了决定性的外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