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歼-20机群在那霸上空进行物理清场的同时,一场无形的战争在电磁频谱的每一个波段激烈上演。一架庞大的运-9Ew电子战飞机,呼号“迷雾使者”,正盘旋在冲绳以东的安全空域,它的任务是让敌人的“大脑”和“神经”彻底瘫痪。
一、无声的入侵
“迷雾使者”的机舱内,与战斗机紧张激烈的氛围截然不同,这里只有仪器设备低沉的嗡鸣和操作员冷静的指令声。巨大的机身上,多个鼓包和天线罩内,各种频段的侦察、测向和干扰设备已全部启动。
“主任务载荷启动,全频段信号扫描开始。”
电子战军官盯着面前密密麻麻的频谱分析屏幕,双手在控制台上飞快操作。屏幕上的光斑和波形图不断跳动,显示着下方日军基地、舰艇和飞机发出的无数电磁信号——雷达波、通信电波、数据链信号……
“识别关键目标:那霸基地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JtIdS)节点,频率xxxx兆赫;‘爱国者’火控雷达阵列,频率YYYY兆赫;E-2c残余数据链,频率ZZZZ兆赫。优先级排序完成。”
二、编织迷雾
“启动‘织网’程序,高强度定向干扰,覆盖优先级目标频段。”
军官下达指令。
刹那间,“迷雾使者”机腹和翼下的多个相控阵干扰天线对准了目标方位,释放出经过精密调制的强大电磁波。这并非简单的噪音阻塞,而是智能化的“欺骗式干扰”和“响应式干扰”。
对于雷达系统: 干扰波模拟出数百个虚假目标回波,让日军“爱国者”雷达屏幕上瞬间出现一支根本不存在的“庞大机群”,从各个方向袭来,使其无法分辨真实威胁,甚至诱使其导弹射向虚无。
对于通信系统: 精确注入伪造的指令和数据包。日军指挥网络的电台里,可能突然充斥着“原地待命”、“停止攻击”甚至“命令自相矛盾”的混乱信息,导致各级单位陷入困惑和迟疑。
对于数据链: 直接侵入并篡改传输中的目标信息,让战机收到的友军位置变成敌军,或者让舰艇的火控系统解算出的弹道出现致命偏差。
“目标‘鹰眼’(指E-2c数据链),信号强度减弱……已中断!” 一名操作员报告。
“‘盾牌’(指‘爱国者’雷达),出现大量虚假目标,其火力通道已混乱。” 另一人确认。
整个冲绳地区的日军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c3I)系统,仿佛被投入了一个巨大的电子迷宫,耳边是无数杂乱的嘶吼和错误的指引,眼睛看到的是光怪陆离的幻象。命令无法有效传达,情报无法准确获取,传感器失去作用,防空体系陷入各自为战的瘫痪状态。
三、致盲与致聋
“报告‘鹰巢’,‘迷雾’行动效果显着。敌主要指挥节点、防空雷达网、数据链路已陷入瘫痪或高度不可信状态。持续施加压制中。”
“迷雾使者”向后方指挥所汇报战果。
这层厚重的“电子迷雾”,不仅掩护了歼-20的突击和东风-26的后续打击,更重要的是,它剥夺了日军指挥官对战场的感知能力和对部队的控制能力。部队失去了“眼睛”和“耳朵”,甚至接到了“错误的大脑指令”,其战斗力的瓦解速度远比物理摧毁更加迅速和彻底。
四、胜利的基石
运-9Ew继续在安全空域盘旋,如同一个无形的幽灵法师,持续维系着这片笼罩在日军头上的死亡迷雾。它的工作没有爆炸的火光,没有震天的巨响,但其战略价值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个战斗机中队或导弹旅。它是现代战场的力量倍增器,是夺取信息权并最终转化为胜利的隐形基石。
电子战的胜利,为接下来的海空联合打击铺平了道路,使得日军的反击变得绵软无力,组织混乱。当真实的炮弹和导弹落下时,他们已难以做出有效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