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某秘密试验基地,夜空如墨,繁星闪烁。但今夜,这里的宁静将被打破。一座外形奇特的装置正在缓缓转动它银白色的半球形头部,这是最新研制的陆基激光反卫星系统。总工程师赵启明站在控制台前,目光坚定地望着显示屏上的轨道数据。
目标卫星进入观测范围,轨道高度公里,东经105.5度。监测员的报告声在控制室内回荡。这是一颗某国最新发射的军事侦察卫星,正在我国上空进行侦察活动。
激光器充能开始!赵启明下达指令。巨大的电容组开始蓄能,发出低沉的嗡鸣声。显示屏上的能量条快速上升,当达到预定功率时,系统自动锁定目标。
发射!随着指令下达,一道看不见的高能激光束瞬间射向苍穹。控制室内,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盯着监测屏幕。30秒后,监测员激动地报告:目标卫星光学传感器信号衰减90%,致盲效果达到预期!
但这只是开始。就在试验成功的同时,太空监测网络发现多颗外国卫星突然变轨,试图抵近观测我国试验情况。启动二号方案,进行区域拒止演示!赵启明沉着应对。
激光系统迅速切换模式,采取广角散射照射,在试验空域形成一道无形的激光屏障。试图抵近的外国卫星立即感受到强烈干扰,不得不调整轨道远离。更令人惊叹的是,系统还演示了精准致盲模式,能够只破坏卫星的侦察传感器而不摧毁整颗卫星,展现出惊人的控制精度。
试验过程中,系统展现出多项世界领先的技术指标:激光发射功率达到兆瓦级别,光束发散角控制在微弧度以内,目标跟踪精度达到角秒级,系统响应时间不超过5秒。这些数据标志着我国在激光反卫星技术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国际社会很快作出反应。某大国太空司令部发表声明,强烈谴责这种破坏太空安全的行为,但私下里,专家们却为中国激光技术的进步感到震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西方航天专家表示:这种精准致盲能力比直接摧毁卫星更可怕,它意味着可以在不产生太空碎片的情况下,让对手的太空侦察系统失效。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次试验还验证了软杀伤硬杀伤的可控切换能力。系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只是暂时致盲传感器,还是永久性破坏光学系统,甚至是直接摧毁卫星。这种灵活应对的能力,展现了中国在太空军事应用方面的成熟思考。
试验结束后,赵启明在总结会上指出:我们发展反卫星技术不是为了挑起太空军备竞赛,而是为了打破某些国家的太空垄断,维护太空战略平衡。今天的试验证明,中国有能力保卫自己的太空安全利益。
当晨曦微露,试验基地重归平静。但这场天基对决带来的影响却刚刚开始。它向世界宣告:中国已经具备可靠的太空防御能力,任何企图利用太空优势进行威慑的企图都将被粉碎。在未来的太空格局中,中国必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正如一位军事专家所说:这不仅仅是一次武器试验,更是一次战略宣言。中国正在告诉世界,太空应该是人类共同的家园,而不是某个国家的私属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