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塞尔欧盟总部新闻发布会现场,镁光灯如暴雨般闪烁。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面色凝重地宣布:即日起,欧盟将对华实施新一轮高科技产品禁运,包括先进芯片、人工智能技术、量子计算设备等关键领域。
几乎同时,华盛顿白宫新闻秘书宣布:美国将联合七国集团成员国,扩大对华出口管制清单,新增23类高科技产品禁运。
伦敦、渥太华、堪培拉……西方各国相继发布类似声明,仿佛一场精心协调的经济围剿。
——
北京,商务部紧急新闻发布会。
发言人束珏婷神色冷静地回应:我们注意到某些国家采取的歧视性措施。中国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她身后的大屏幕亮起数据图表,2022年中国高科技产品进口额仅占全部进口的14%,比2018年下降9个百分点。
更强有力的回应来自海关总署随即发布的数据:中国高科技产业自给率已达68%,较五年前提升23个百分点。
——
深交所和上交所开盘出现短暂波动,但很快企稳回升。国产芯片板块逆势大涨,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企业股票涨停。
禁运只会加速国产替代进程。一位证券分析师在电视节目中表示,中国已经建立起完整的高科技产业链。
——
最引人注目的反应来自中国企业。华为宣布成功研发出5纳米芯片制造工艺,比亚迪展示全自主车规级芯片,长江存储推出232层3d NANd闪存。
这些技术突破的时间点绝非巧合。外媒评论称,中国显然早已做好技术备胎计划。
——
外交部长王毅在东盟峰会期间表态: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任何试图通过制裁手段遏制他国发展的行为,终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他的发言得到多个发展中国家代表的积极响应。印度尼西亚总统直言:我们不会参与任何排他性经济集团。
——
制裁宣布72小时后,西方企业开始感受到反噬效应。英特尔股价下跌7%,阿斯麦收到中国客户大量订单取消通知,特斯拉上海工厂零部件供应出现延迟。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一位德国企业高管私下抱怨,失去这个市场意味着什么,政客们根本不清楚。
——
更具戏剧性的是,中国突然宣布对镓、锗等关键金属实施出口管制。这些材料是芯片制造不可或缺的原料,全球90%的供应来自中国。
这记反击直击要害。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西方芯片企业将面临原材料短缺危机。
——
夜幕降临,中关村科技园区依然灯火通明。在这里,看不到被制裁的恐慌,只有加紧研发的热情。
20年前我们一无所有,现在我们有完整的产业链。一位芯片工程师对记者说,制裁只会让我们更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这场经济制裁与反制,看似没有硝烟,却同样惊心动魄。当西方政客们还在盘算如何加大制裁力度时,中国市场已经用强大的内循环能力作出回应:中国高科技发展的脚步,不会被任何禁运令所阻挡。
而这一切,只是中国经济韧性的一个缩影。在更广阔的战场上,中国正在用事实告诉世界:任何企图通过经济手段遏制中国发展的图谋,注定徒劳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