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安买了一本更深入的算术练习册——他发现自己对数字和逻辑越来越感兴趣,那些应用题里的鸡兔同笼、水管放水,在他眼里比游戏还有趣。
还有一小盒五彩斑斓的回形针,他知道妹妹予乐喜欢用这些小玩意儿做手工,装饰她的画册,有时还能拗成小人形状,演绎她画笔下的故事。
当冯玉娟偶然得知此事后,看着予安那双清澈而坚定的眼睛,忍不住对周红梅感叹:“云瑶和顾团长真是养了个好儿子。这孩子,心思正,懂得轻重,知道把钱用在刀刃上,将来必定是个有出息的。”
予乐的“家庭周报”在冯玉娟的鼓励和指导下,迎来了质的飞跃。
她不再满足于记录家中琐事,开始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世界。
受到通讯连官兵顶着烈日铺设新线路的触动,她模仿报纸上“通讯”的体裁,写了一篇题为《烈日下的坚守》的短文。
为了这篇稿子,她特意戴着小草帽,拿着小本子,在妈妈叮嘱的安全距离外观察了很久。
她用稚嫩却真切的笔触,描写了战士们汗水沿着帽檐滴落、在泥土上砸出一个小坑,军装后背浸出白色盐渍、像画了地图,双手被器材烫出水泡却依然专注工作的场景。
她甚至鼓起勇气,在一个叔叔休息喝水时,跑过去问了句“叔叔,热吗?”,那叔叔用袖子抹了把黑红的脸,咧嘴一笑,露出白牙:“心是凉的,活儿就是热的!”
这句话,被她原封不动地写进了文章里。
她还为此文配了一幅速写,画面上士兵们黝黑而坚毅的侧脸在阳光下格外清晰,汗水折射的光点被她用橡皮小心地擦出高光。
冯玉娟读后大为惊喜,稍作文字上的润色后,便鼓励予乐投给了营区广播站。
几天后,当予乐那还带着些许童音、却清晰认真的朗读声通过高音喇叭传遍整个营区时,她正躲在屋里,小手紧张地揪着衣角,脸颊绯红,心中却被一种前所未有的、被认可的成就感填得满满的。
那天晚上,她在那期特殊的“周报”上,用最大的字写下:我的文章,被全营区听到了!
远在轮训队的顾辰翊,正经历着一场头脑的风暴。
计算机基础、军事运筹学……这些全新的知识领域如同陌生的战场,二进制代码和复杂的流程图起初让他眼花缭乱,仿佛回到了老战友赵大刀初次面对新式雷达时的窘迫。
那些“与”、“或”、“非”的逻辑门,比他带过的任何新兵都难捉摸。
但他骨子里那份军人特有的不服输的韧劲被激发了。
白天认真听课,晚上熄灯后,他就在蚊帐里打着手电,一字一句地啃着教材,在笔记本上画满只有他自己能完全看懂的符号和推演。
有时为了理解一个概念,他会联想到具体的战术动作、地形地貌,试图在旧经验与新知识间架起桥梁。
他的刻苦和扎实的军事素养很快引起了教员的注意。
在一次战术推演中,他巧妙地将运筹学中的优化理论与自己丰富的实战经验相结合,提出了一个既新颖又极具可行性的方案,让不少科班出身的年轻军官都暗自佩服。
那一刻,他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明白了“科技强军”并非一句空话。
他在给家里的信中,很少描述学习的艰苦,只是偶尔在提及课程内容时,会流露出对“科学化、精确化”指挥模式的深刻感触和认同。
“过去凭经验,未来靠数据与逻辑,”他写道,“此乃大势所趋。”
而在省城的研究所里,陆云瑶也迎来了事业的曙光。
她参与的那个重要课题,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瓶颈后,终于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
那个下午,当最终的计算结果与理论预测完美吻合时,整个实验室寂静了几秒,随即爆发出巨大的欢呼。
她负责的数据分析部分,以其严谨的逻辑和精准的洞察,为整个项目的成功提供了决定性的支撑。
导师拍着她的肩膀,连说了三个“好”字。
她在写回家的信里,虽然不可避免地使用了一些专业术语,但那字里行间洋溢的激动和喜悦几乎要破纸而出。
她详细描述了团队得知结果时的欢呼,以及导师对她工作的肯定。这个突破不仅意味着她呕心沥血的论文可以顺利发表,更可能对相关领域的实际应用产生深远影响。
“我们可能为国家的通信技术,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信的末尾,她罕见地画了一个俏皮的笑脸,由衷地感叹:“辰翊,孩子们,真想立刻飞到你们身边,分享这份喜悦!知识的力量,竟是如此迷人而强大!”
营区家属院这个小小的互助网络,在八月里也变得更加牢固和温暖。
周红梅的关怀总是那么直接而热烈。
她一眼就发现予安的裤腿短了一大截,露出晒得黝黑的脚踝, 二话不说,当天就扯了耐磨的卡其布,踩着缝纫机“哒哒哒”地给赶制了两条新裤子送过来。
裤脚还特意放了边,预留了长高的余地。
孙晴则心细如发,她担心孩子们总吃她做的几样家常菜会腻,便开始变着花样改善伙食。
今天包了荠菜猪肉馄饨,明天蒸了暄软的豆沙包,还细心地将做法和注意事项写在纸上,留给孩子们参考。
她悄悄对冯玉娟说:“看俩孩子吃得香,就跟看自己孩子一样高兴。”
冯玉娟的“信息港”和“引导员”作用愈发凸显。
她不仅及时传递各种消息,更有意识地引导着孩子们的成长。她带给予安《航空知识》、《舰船知识》等科普杂志,指着上面的图片说:“你妈妈研究的,可能就跟这些有关。”点燃他对更广阔世界的向往。
她与予乐深入讨论那篇广播稿的写作技巧,鼓励她保持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从生活中挖掘更多的闪光点。
“乐乐,你的眼睛就是最好的镜头,你的心就是最好的感光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