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如流水,潺潺而过。李宫人在盛家的教养课程,随着春日渐深,也临近尾声。这最后一月的教导,已不再拘泥于具体的姿态动作,更多是考校姑娘们将所学规矩融会贯通、于日常言行中自然流露的火候。
寿安堂内,气氛庄重而肃穆。盛老太太端坐主位,王若弗与林噙霜分坐两侧,皆凝神看着堂下三位姑娘完成最后一场综合考校——从入门拜见、奉茶应答,到席间布菜、进退辞行,模拟一场完整的贵客来访流程。
如兰经过数月打磨,毛躁之气褪去不少,行动间已颇有章法,只是眉眼间仍存留些许跳脱,偶尔需要刻意回想规范;明兰一如既往的沉静稳妥,每一处细节都把握得恰到好处,虽不出挑,却也绝无错漏,如同精心校准过的仪轨,令人挑不出毛病。
而墨兰(青荷)行止间,则显出一种与众不同的从容气度。规矩于她,仿佛已不再是外在的束缚,而是化作了呼吸一般的自然。她步履轻盈,裙裾微漾的弧度都似乎蕴含着某种韵律;言谈温和,措辞精准,既表达了敬意,又不失自身风骨;尤其是在模拟应对突发状况(如侍女不慎洒落果品)时,她并未受扰,只一个眼神示意,几句温和吩咐,便稳住场面,继续与“宾客”谈笑风生,那份镇定与周全,连李宫人看在眼里,都几不可察地微微颔首。
流程终了,李宫人面向盛老太太,肃容道:“老太太,三位姑娘天资禀赋各异,然数月来皆勤勉不辍。五姑娘性真,需谨记‘缓’字诀;六姑娘心静,已得‘稳’字要义;四姑娘……”她目光扫过墨兰,语气平和,“悟性上佳,举止已见‘融通’之象。往后只需持之以恒,规矩自在心中。”
她没有给予墨兰超越他人的最高评价,但“融通”二字,已是极高的肯定,意味着她不仅学会了规矩,更开始理解并驾驭规矩背后的精神。盛老太太面色如常,含笑谢过李宫人,赏赐丰厚,并言明日后府中姑娘皆需以此为标准,克己守礼。
教养嬷嬷的课程,至此落下帷幕。盛家三位姑娘,如同被精心修剪过的花木,各自展现出被规矩塑造后的风姿。然而,真正的考验与机遇,往往在规矩之外。
几乎就在礼仪课程结束的同时,盛府内的气氛因另一件大事而陡然变得紧张起来——科举之期将近了。
长柏作为嫡长子,肩负着光耀门楣的最大期望,早已闭门苦读多时,眉宇间凝着化不开的严肃。而更让盛家上下,尤其是林栖阁暗自振奋的是,长枫此次也将下场一试。
此时的盛长枫,早已非昔日吴下阿蒙。在墨兰持续不断的引导、鼓励,以及庄学究的悉心指点下,他不仅学业大有进益,心性也沉稳了许多。虽不及长柏那般学问扎实、名声在外,却也颇具锋芒,文章时常能得到庄学究的佳评。
墨兰(青荷)清晰地感受到府中氛围的变化。她知道,兄长的前程,乃至林栖阁未来的境遇,与此番科考结果息息相关。她不再像以往那般时常与长枫讨论具体文章,而是更多地在生活上给予关照,叮嘱他注意身体,劳逸结合,偶尔在他焦躁时,以寥寥数语点拨其心境。
“哥哥只需平常心对待,将平日所学尽情施展便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问心无愧即是最好。”她的话语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沉静力量,总能抚平长枫心头的波澜。
看着兄长挑灯夜读的背影,墨兰(青荷)回到自己房中。窗外月色如水,她体内青莲本源温顺流淌,滋养着她因近日府中事务而略有耗神的心力。她明白,姐妹们的“战场”暂时告一段落,而兄长们的“战场”即将开启。
盛家的未来,正在这看似平静的宅院中,悄然酝酿着新的波澜与转折。而她,已做好了准备,无论风雨几何,皆以日益深厚的根基从容应对。她的路,与兄长的路,与盛家的路,交织前行,每一步,都需走得稳,行得正。